游民星空 > 攻略秘籍 > 资料 > 正文

《真三国无双》未登场武将介绍及登场预测 真三国无双8有哪些新武将

2016-11-25 12:15:04 来源:A9VG 作者:ajajdde 我要投稿

第10页:低概率登场武将-魏国

展开

剩余一些似乎不必出现的人物

  (星号为需重点考量的对象)

  ★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之侄(演义为夏侯惇之侄)。历任行军司马,主要表现在早年于曹操带领下参与伐袁战役、征讨乌丸、出兵汉中、襄樊之战攻陷上庸,以及三路伐吴在江陵击败诸葛瑾等。公元224年因曹家正妻的嫉妒其爱妾不幸被曹丕处死,两年后魂飞魄散抑郁而亡。一个互动关系网较多战场经历丰富结局又有点掉链子的武将,很多人称夏侯尚是三国时代难得的情痴这其实也并不过分,毕竟在那样的时期,这种人格类型的出现应该还是较有传奇色彩的,可以提起一些人的兴趣;不过夏侯尚依旧还不能算必须无双化的角色,毕竟人物本身也没有太多非常有代表性的事迹,结局的处理又有些尴尬。我的感觉是如果一定要给夏侯尚一个登场的理由,那首先应该还是以曹丕的旧友、夏侯霸的堂表兄弟等这些人物关系为最初起步的重点,然后再从武将既有的原始形象开始逐渐塑造与深化,制造出一个耳目一新不为人所知的夏侯尚,让他的存在适应于无双系列发展的环境,如此还能有一定的概率可以回避本来看似非常难被认取的死因污点。总之夏侯尚我不能说是必出的武将,在无双化能否实现的问题上应该还需要更多的斟酌,是一个比较有研究价值的角色。

  ★朱灵:字文博。魏国后将军,最早为袁绍手下的将领,被其派遣助曹操伐陶谦时认为曹操的能力更胜袁绍而决定留而不返。此后与刘备路昭抗击过袁术,以及在赤壁、潼关、汉中、石亭等战役都有出征。本身而言朱灵应该是个非常有可能被长期忽略的角色,这是由于他在总体情节上的表现性并不突出,但即使这种情况下个人依旧感觉不能将他认定为必定无法登场的武将,首先朱灵因三国志描写的一句“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而在人物地位和登场说服力上应该并没有太大的落差;其次朱灵涉及过的战役也如夏侯尚一般非常丰富,甚至从袁绍讨公孙瓒直接跨越至石亭救曹休,中间的出现频率较高也没有太明显的空白期,这些条件至少在无双系列中是满足于最基本无双化准则的;与此同时关于朱灵的小典故其实也有很多,如他曾在被袁绍派遣威压公孙瓒之际为了道德上的忠义牺牲家人,以及介绍于禁时说过的因曹操不偏爱朱灵而让于禁用十骑人马夺走其兵权等等,应该都能让人加深一定的印象。但是朱灵在受众人气方面目前并没有太多可以考证,而且与他可以尽可能发生人物关系的武将目前又不是很多,朱灵应该只能作为一个较为疏远的备案人物,有待今后更多的观察与考量。

  吕虔:字子恪。曹操集团早期将领,于曹操在兖州时招其从事。主要功绩有讨平泰山贼的反乱,以及镇压济南的黄巾贼等等;而演义里的话曾射杀吕布的手下薛兰,以及在之后的对刘战役和赤壁之战都有所表现。我认为在曹营名将各自崭露头角的早期,吕虔也许在众多人当中不是很容易显耀自己的一员,同时人气也不是很高,活跃长久度又远远不及夏侯尚与朱灵,无法与他们相互效仿,或者应该说在这种无双武将太多的情况下并没有太多参战的必要和需求;此外除了吕虔,经常容易与之一同说起的毛玠也一样,最早曾先于荀彧提出过“奉天子以令不臣”,小说中在赤壁之战有过表现,其余的戏份不多,主要还是治理朝中内部较为有名的一位文臣。

  阎柔:全名不详。阎柔年少时曾被乌丸、鲜卑俘虏,在得到他们信任后成为校尉。兴平二年刘虞死去,阎柔被鲜于辅等人推举为乌丸司马,与鲜卑军队联合共同抗击害死刘虞的公孙瓒。官渡之战时归附曹操,领导鲜卑出征三郡乌丸,曹操曹丕视其如亲,深得信任。此后坐镇北方,率幽州兵抗击胡人,官至度辽将军。人物在无双系列里最大的作用应该只有作为公孙瓒的敌方人物出现,其他有代表性的戏份基本上都是与少数名族之间的交融与相战,在以各国的中原争斗剧情线为主力的无双系列里登场的作用并不会很大;另外,作为黑山贼首领的张燕应该说差不多也和阎柔属于一样的情况,只是张燕所担当的戏份主要是帮助公孙瓒与袁绍发生对立,而且在官渡投降曹操之前也有过被袁绍吕布共破于常山的事迹。

  李通:字文达,小字万亿。汝南太守,以游侠而闻名。曾在淮汝地带惩贼除恶,杀仇人为友报仇,又在饥荒时期赈灾救民,深得民心使当地相当安宁。公元196年李通投奔许昌的曹操,于次年宛城之战帮助曹军抵抗刘表的增援并乘胜追击。生性忠诚,先后拒绝了来自袁绍刘表两方的诱降。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李通更是安抚民众,并接连消灭贼寇平定淮河汝水一带,最后在南郡解围曹仁的战役中病逝。如果没有人物戏份的局限性我认为李通还是非常好的备选角色,按照演义路线甚至还能活跃至死于马超之手的潼关,但是李通的缺点主要在于活跃时间上还是有些短促,在无双系列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情节似乎只有宛城抵抗援军解救曹操这一戏份上,而在后来官渡之战的表现又相比一些经常出现的武将较显薄弱,只有拒绝劝诱以及平定豫州反乱的剧情,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关系方面更是容易暴露软肋,因此就算李通有一些个性特征的体现但也依旧不是非常适合登场的武将,一方面我认为在李通的很多气质上其实现今很多已经登场的人物,如典韦乐进,以及本文介绍过的臧霸等人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这些都是不利于李通在无双系列发展的。

  ★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曹洪之侄。曹休于曹操起兵伐董时便投入帐下,因其行走千里赶来而被曹操比喻成“千里驹”。在演义中曹休初登场于铜雀台大会一箭正中红靶心,更是参与濡须口之战暗放冷箭正中凌统座骑,并和夏侯惇共同讨伐在许都作乱的耿纪韦晃等人。其他的事迹大致与史载相同,在汉中下辩之战建议曹洪优先击败吴兰并看破了张飞疑兵的计策,还曾在三路伐吴之际主动申请率领精锐之师渡江夺取敌军的粮食补给,在暴风雨袭卷吴将吕范的战船时将之击败。公元228年,立功心切的曹休意外遭到了吴臣周魴的诈降计而险些死于乱军,幸好得到了贾逵、朱灵、王凌等人的救援才得以保生,事后上书请罪,明帝曹叡既往不咎,但同年曹休还是因毒疮发作惭愧离世,谥号壮侯。曹休身为过去与曹丕共同成长的亲友,以功绩和人物关系网来说完全存在登场的理由;同时曹休也是曹家族子的一员,与曹真曹纯一样曾统御虎豹骑尖兵,在洞口、石亭等战争中多与臧霸满宠等人有所接触,至少在本文里就有较多的人物能与曹休连成一圈,达成剧情协调的互动;不过曹休一生最后一战的过失也很可能会成为受东吴嘲讽和炫耀的污点,被当作反面的典型教材影响人物的整体形象;而他与之前有过分析的曹彰在出场性上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包括与曹洪间的辈分以及两者的性格表现也略有接近,因此最关键还是只能看官方相比拥有强烈传奇色彩的曹彰,是否更重视于戏份量更为丰富且又阅战有佳的曹休,这点在目前也许还很难预计。

  ★董昭:字公仁。曹魏开国功臣,初为袁绍的参军,献计杀死孙伉平扶民心,但不久因张邈的关系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于公元196年献帝摆脱李傕郭汜的控制逃出长安后成功将其接纳。曹操到洛阳见献帝,在董昭的建议下谎骗杨奉称为了消除粮食之忧,将献帝移至鲁阳,实则移至许县,从此深受曹操信赖。公元199年刘备杀死车胄宣告反叛,次年董昭又随曹操征讨颜良,四年后进兵邺城时还负责了拉拢袁绍同族的工作,荣升谏议大夫;公元213年力推曹操加九锡,助其成为魏公魏王。此后的董昭染指了曹魏的三个战役:樊城之战反对将孙权夺取江陵公安的计划保密,坚持对外泄出使关羽无心作战而保证了自军的斗气,从中获得利益挽回魏军吃亏的可能;三路伐吴时,曹丕担心曹休冒然渡江,董昭认为其不必担心,因为渡江本来客观上就难以做到,而且就连一同作战的臧霸等人也因想安度余生而不会太过积极去冒险,这样可以直接让曹休失去莽撞的信心;而在江陵之战中,夏侯尚准备在江中陆地造浮桥,保证南北往来,董昭却认为此计风险甚大,如果敌人频繁攻击浮桥很可能会使魏军沦陷,而且由于江水的涨潮,无法防御的危险性将更大,于是上疏曹丕,终于在紧急之下勉强使魏军撤退。曹叡继位6年后,董昭正式成为司徒,上疏曹叡严厉抵制腐败份子,调整国风,使诸葛诞邓飏等人遭罢免,最后在公元236年去世,谥号定侯。曾隶属袁绍,以及战役丰富这两点可以成为董昭无双化的最优之势。界桥、官渡、樊城、洞口、江陵甚至乌丸讨伐,虽然中间还是存在了一定空白期,但整体的连贯表现上还不算很逊色,献帝护卫战也能作为首度登场的舞台;那么剩下的只有一个问题,董昭主要献策的三场战役全部集中在后期,我相信很多人也知道在最近的两次无双正统作品当中魏传时常以樊城作为结尾,而三路伐吴因为魏军方并不太出彩的原因而分到了吴国的主剧本中,这样做产生的后果就是董昭的后半部分剧情将完全无法体现,而早期袁绍和献帝那些戏份又似乎只有荀彧一人也能完全担当。因此个人可以得出结论魏传如果依旧像6、7两代那样的结尾必然是不足以再添加更多人物的,否则不止是董昭,就连曹真曹叡等人恐怕也将都不是最为理想的出场人选,只不过这当然只能靠未来的游戏作品打破现今常规,在国传的段落设计上有别于目前几作的表现了。所以总体上讲,董昭如能登场应该可以成为曹操曹丕时代拥有军师和参谋地位的角色,而且因为演义里的擅长养生对人物个性的设计必定会起到帮助,但最终的安排还是在于官方对人气需求的考虑。

  刘晔:字子扬。汉光武帝之子,人称“佐世之才”。刘晔料事如神识人有眼,曾预言出孟达与魏讽日后的叛变,并在庐江一带协助曹操平定山贼陈策。而小说里最有名的莫过于官渡之战提出以霹雳车抵抗袁绍筑高墙设弓兵的战略。实际上刘晔还曾向占领汉中时期的曹操以及襄樊之战获胜后的曹丕给过乘虚进攻蜀国和吴国的建议,结果二人都未听从建议错失良机,而在《傅子》一书中也记载了刘晔晚年的去向,因被明帝曹叡试探出其揣摩上意的嫌疑而被疏远,两年后因狂病久久未愈而死,谥号景侯。刘晔是一名出色的战略家,通过这段简介的描述也能看出他在战局观与预判能力上的优秀;然而实际上这样的刘晔在无双作品中却并非能成为一个易于出场的角色。首先刘晔除了后期较多未被采纳的献策以外,最为显著的贡献就在于汉中预料取胜的可能以及演义官渡对曹操战线稳固性方面的协助,除此之外的其他事迹似乎都在无双系列历代惯用的模式中并不能非常受用,主要原因和我介绍沮授时说过的一样,在客观情形下没有改变局势导致发生不同于现在的历史。这其中当然也是有一些因素存在的,有人认为刘晔是比刘备更为纯正的汉室宗亲,在经过刘备的背叛后曹操或许多少都可能对这样的皇族后裔存在戒虑;也有的人认为曹操之所以没有在张鲁投降后听取针对统一蜀州没多久的刘备进行急袭这条计策,很可能是由于那时的曹操正把立储魏王的政治计划放在汉中统一后的头等大事,而对外战争的扩张只能稍待托滞,但此时的刘晔或许只是抱着早日统一天下的想法而挺身献策,一方面可以揣摩出曹操更多的用心,又能让自己今后在曹操这个唯才是举的人面前得到更多的重用,后来对曹丕的建议也亦是如此。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是比较有依据和说服力的,但也就因为刘晔这样的谋大计不谋小计在那种时代的情形下没有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也导致了自身的埋没。总体上来讲刘晔在无双系列的登场性目前看还是比较中游的,除了在假设的架空线上发挥由曹魏一举消灭蜀国和吴国之外并没有太多值得烘托的事迹对象,这是因为前期与他共同登场表现的知名谋士太多太杂从而让初来乍到的刘晔不一定会在游戏剧情中非常突出独放异彩,同样是历仕曹魏三代的谋臣,个人认为更懂主子心的董昭就完全比刘晔更适于无双系列的表现环境,虽然论能力与献策的方向上也许只是小巫见大巫,但董昭的每一个看似微小远不及刘晔那些大气磅礴的出力却是给自己带来了更多满足而顺利的成果;另外其实还有一个人的情况与刘晔十分接近,那就是蒋济,只是蒋济的遭遇可能比刘晔要显得更糟糕:曾经计划淮南民众迁移的曹操、三路伐吴攻濡须口的曹仁、亲征广陵的曹丕、石亭受周魴引诱的曹休、派田豫攻打辽东的曹叡等人都先后一度在决策上没有认可他的建议,尽管有些还是得到了及时的挽救,晚期因曹爽被诛而自责去世,比较能拿出手的似乎只有长期与司马懿融洽的关系上。

  贾逵:字梁道,本名贾衢。西晋功臣贾充之父,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在军事上也非常卓越。起初河东战袁尚时曹操曾派遣他与并州刺史高干等人防守,颇有声望的贾逵连续死守城池力尽而败,在太守郭援面前屈死不降因吏民的斥诉而被赦免。高干与张晟、张琰合谋叛乱时贾逵又设法伪降并暗中将他们瓦解;太和二年东吴太守周鲂按孙权的计划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前来投魏,曹休因大意惨遭中计,贾逵力挽狂澜献策在夹石一带设疑兵使得吴军以为敌人的援军已至便迅速撤出了战场,只是后来曹休也并未对贾逵表达感激反之因嫉妒越为愤恨。除此之外贾逵还曾作为三路伐吴时期的一路战队合力击破吕范,更是在曹叡继位后为豫州地带开凿运河以防遭受东吴的两面夹击,对魏国的军事线路制造重要的优势;曹操逝世之际也尽忠职守坚决在曹彰面前扣留玉玺以此拥立文帝曹丕。贾逵实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贤臣,不过虽然看似他涉及的战役与戏份还不少,但在能否以无双武将登场的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疑问的。纵观贾逵所有在外战过程中参与过的献策和防守,除了洞口以外只有河东跟石亭,这三场战役相隔的时间跨度还很大,在此期间从赤壁至汉中樊城等各种大型重点战役中没有太过出彩的露面都是他非常不利于登场的缺点;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上文没有提到的事迹,如作为弘农太守在曹操征马超时打伤傲慢无理的屯田都尉以及治理豫州的各种秉公执法等等,这些戏份由于难以表现的关系在无双系列中或许并不是很被受用。其实我一直觉得贾逵这位人物从主要路线和大体方向来看,与其认为他是一个武将更应该说他是名有远见的出色政治家,较有代表性的贡献都集中在了管理与建设这一方面,同时尽管贾逵在战场上确实也留下过较为显赫的功绩但表现的连贯性多少还是有些差强人意的,这也很可能让他继续处于比较边缘的状态;更重要的一点还有石亭之战是场较为有名的败仗,在魏国故事主线可以出现的机会不多,而且曹休、夏侯尚等人的登场可能性目前来看也还并不是非常明了。

  田豫:字国让。魏国将领,早年曾跟随过投靠公孙瓒的刘备,之后与好友鲜于辅一同为曹操效力。分别参加了长年的北征乌丸平定鲜卑、公元234年的合肥新城抵御来袭的东吴大军以及公孙渊叛乱之际在成山击败敌兵等几次战役。田豫颇有智谋,擅于沉着分析敌情,为魏国边疆的镇守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田豫的性质其实和曹彰非常接近,在曹魏势力的中前期发展时几乎都在抵御少数名族镇压动乱的叛贼,没有在中原霸业的主线上有更多明显的表现;然而在回归以后又只是在防卫东吴的一场战役中有较多细节的描写。很多朋友也曾跟笔者说起过田豫的有利优势,那就是他最初作为公孙瓒的手下与刘备等人的交集互动上,但非常可惜的是在这层看似非常发达的关系网背后实际上田豫的表现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非但在作为公孙瓒的武将时期只有说服叛将王门退兵的事迹,而且就任于刘备麾下的时间长度也十分短促,光这些不同程度的不足点个人认为现阶段能预见的范围里田豫多半是很难得到登场空间的,与曹彰的互动也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曹叡&郝昭:曹叡字元仲,魏国次代当朝皇帝,史称明帝,曹丕与甄姬之子。曹叡在位13年左右,能文能诗,与祖父曹操亲父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又努力改革内政制订新律,减少死刑与鞭杖的条例,于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后继位,在军事规划上擅用司马懿曹真等人多次针对吴蜀进行攻防措施,大败鲜卑轲比能的叛乱稳固曹魏在北疆的主导地位。景初三年间,曹叡因病而崩于洛阳嘉福殿,临终前托孤已故大将军曹真之子曹爽总揽大权,这一用人的不慎遗憾导致了后来魏氏朝廷的内部动荡。其实,曹叡继位后的第一场战争便是任用文聘防守江夏的石阳之战,除此之外时间段直达公元238年公孙渊的辽东叛乱,期间除了早先与父亲曹丕共同参与的吴国东征以外,在河西讨麴英、新城灭孟达、街亭拒马谡、陈仓退诸葛、合肥溃孙权等诸多知名事迹的表现都与他时刻信任的两位心腹元帅司马懿曹真所重合,只是当然曹叡属于领袖类型的武将,在无双系列中假定能够登场或许也证明了魏国中后期时代的开启,延续曹操曹丕在剧情中的主导作用将曹爽任权之前的其他所有主线剧情演绎得更为完整。只是这样做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和不利,主要在于曹叡时代在系列的主次关系及重视程度上,以历代来看,夷陵之战后的主视角时常围绕蜀汉和东吴,在立场方面或许单靠本身既有的戏份也许难以得到更多的刻画和关注,唯一能发生机遇的依旧还是曹真满宠等人的具体登场情况,个人的希望更倾向于如介绍曹真时说到的由汉中进逼蜀汉诸葛亮以此颠覆历史,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并非必然能使魏国更快统一,但因为曹真这根顶梁大柱的存活而直接导致后期司马家篡位可能产生的深重阻碍或许也是值得期待的人物协助性扩展作用之一。这里开始就要说起郝昭;郝昭字伯道,演义中为司马懿举荐的武将,而正史实则为曹真提拔而上,曾驻扎金城,拒绝不可远渡的命令当机立断筹集军队,与苏则、毌丘兴等人平定河西,张郃在街亭之战得胜后又服从曹真的命令镇守陈仓,以千员寡兵放火燃烧云梯,动用巨石击打冲车,更是在城内建筑高墙并阻截地下通道,使陈仓上下两路难以攻克成功威退诸葛亮的数万兵马。郝昭在无双系列的出场性原本并不优异,源于他在陈仓一战后的不幸离世,活跃历时相对不算长久,唯一可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应该就是与曹真的存活相挂钩,郝昭如能未病而不死或许可以对后来的曹真发生性命转机的牵连。总体来说,本人之所以将曹叡和郝昭这两位人物放在同一段分析就是因为他们的共性较为接近,都与曹真存在些许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此三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史载记录中让人有目共睹的;但排除这些可能,曹叡郝昭二人也或许都将不是最为理想的无双化武将,只是曹叡的另一优势还有其与曹植之间的微妙情感,可被用以进一步刻画。

  ★孙礼:字德达。曹魏后期武将,为人刚毅勇敢,最初为保护明帝曹叡而独身斗虎,年轻时曾放走了判死刑而救过自己母亲的同乡人,又在鲁国平定了山贼。公元228年曹休讨东吴时孙礼也建议过他不可深入敌营。曹叡死后曹爽任大将军,吴将全琮多次来芍陂侵扰,孙礼百难之中击退敌军但损失惨重,并把绢绸毫无保留地分给战死将士的家人。只是不久孙礼又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与曹爽意见不合惨遭罢官,曹爽被司马懿诛灭后才重新加以任用。演义中孙礼参与了陈仓与上方谷等多个对蜀战役,但表现不突出多次受制于诸葛亮的计谋,不过后来北原渭水交战时也曾奉命诈败弃营,成功引诱蜀军使敌人被伏兵击破。一生几乎都忠于曹魏的孙礼以无双系列的立场看,作为后来司马懿加以信任的“晋将”并没有在正始之变以后有过特别鲜明的表现,而且他的活跃期是从诸葛亮北伐时代后期到司马家崛起后的初期,时间段在游戏里的划分比较尴尬;只不过孙礼在小说中的剧情篇幅还是相对不少的,最初曾多次与郭淮共同出战,还一同讨论了诸葛司马这两位主帅的优劣与胜败,以这点看也不能说非常缺少无双化最基本的气候,因此我认为到以后尤其是曹叡时代的故事线如果有望在作品中登场,孙礼到那时应该说还是存在一定可能的,尽管他的出现除了作为曹叡曹真的心腹武将之外就是为了在早期迎合郭淮的互动,必要性方面还是略有不足,需要更多的衡量。另外就算是无双武将身份的孙礼我认为正常情况下也应该理所当然属于魏势力,因为即便是郭淮也完全可算是除了司马懿以外在魏传主线活跃时间最久的晋势力武将,这之间正是一种服务于曹魏剧情的关系,而不是司马家,在此我表示把孙礼潜意识划入西晋这种想法是异想天开的。

  钟繇&陈群&华歆:钟繇字元常,陈群字长文,华歆字子鱼,三人均为有名的魏朝重臣。钟繇是魏国后期将领钟会之父,其除了一生在楷书创作上对后世影响的贡献外,在军事方面也有较有作为。建安七年南匈奴在平阳一带作乱,钟繇未能攻克而同时袁尚又派遣郭援抵达河东,钟繇不顾众人想要撤退的想法在敌军渡河扎营之前率先赶到,最后在马腾父子的帮助下顺利斩杀郭援并收服匈奴成功平定河东,曹丕称帝后与华歆王朗一同被并为三公;陈群为曹魏著名政治家,后期名将陈泰之父,最大的贡献为创立九品中正制等多部魏国律法,并曾在曹丕征讨孙权于广陵时担任中领军,公元230年曹真伐蜀时又以“斜谷阻险,难以进退”为理劝谏曹叡使曹真还师,为己方大军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华歆同样为曹魏三朝元老,曾担任豫章太守为政清静不扰百姓得到了极大的拥戴,早期也曾依附袁术和孙策,在曹真进攻蜀汉之际也对曹叡提出过不易伐蜀的修文,但演义中则被写成一个趋炎附势的政客,强制逼迫献帝禅让助纣为虐,拥立曹丕篡汉登基建立魏国。三位人物的问题都一样,那就是他们都属于更偏向文政建设方面的人才,无双系列的轴心不管怎么说也应该无法脱离外战军事,如果对内的贡献大于了外战,或者说一定程度地成为了该人物的代表性成就,那么我想在这种类型的游戏中可能就不会有太多作用了。在他们中其实只有钟繇曾经在战略战场方面有更大的建树,毕竟曾亲自擒拿敌将,但整体上与其他历次征战的将领们相比闪光点还是有些少;而陈群虽然也有过征战的些许纪录但细节的表现方面甚至比不过钟繇;华歆同理,本身游戏中曹操和汉献帝的瓜葛每次都会为了刻画魏武帝的光辉面而被回避,曹丕登基的这些演义中所谓的“黑点”更有可能在作品中成为正当化的存在。在这样的分析下个人感觉此三人的登场必要实在是非常小,无论是以将领还是军师的眼光看都不如满宠曹真荀彧等辈,这其实也和分析贾逵时说过的一样。在无双系列中文官不一定没有出场的机会,但军事与战略计划的贡献性必然不能小过文化与内政的建立。

  杨修:字德祖。曹操征伐汉中时期的丞相主簿,杨修学问渊博而聪颖,在历史记载中比较让人有深刻印象的故事也有不少,但由于自身突出的才华太过锋芒而在很多事情上不断触碰了曹操这个一方霸主的威信,最后在汉中失利消沉之际又再一次以“鸡肋”二字大胆形容出曹操进也不妥退又不舍的心情,并自作主张地让大军收拾行李准备退兵,在曹操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将他处死。历史上对于杨修的死因其实也有很多种说法,但主要似乎都集中在政治观念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认为杨修在那个时代是不懂自保又缺乏大局观的,虽然有高超的灵活能力但最终还是成为了牺牲品,尤其是参与夺嫡这种古代皇室权力争斗的大忌,作为文臣中的一员在戏份上的不利表现更甚于钟繇华歆等人,哪怕就算是现在看来是否能确实登场还不得知的曹植的出现,我也认为杨修依旧是不必过多考虑的。

  辛毗:字佐治。曹魏大臣,辛宪英之父。最初与兄辛评从事袁绍,袁绍在官渡以后一蹶不振,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又因继承权问题反目分离,辛毗与辛评站在了长子一方。没多久袁谭被袁尚击败,无奈之下派辛毗向曹操请降,后者久闻其名,便将他留入自己帐中。建安九年,曹操大举攻打河北的袁氏根据地邺城,辛毗负责冲锋陷阵,而守护邺城的审配本就对之忿恨,于是杀了辛评在内的大部分辛毗的亲人,不过还是因侄子审荣对自己的不满,里应外合很快使城池陷落,这便是辛毗一生除后来的抗蜀时期外最大一次在战事上的成就。后来的辛毗成为了三世朝中重臣,在魏文帝时期也作出过拥立登基、反对冀州人民迁徙等贡献。黄初三年伐吴之际也曾担任曹真的军师,此后更是劝阻曹丕兴兵伐吴但遭到了拒绝。到了青龙二年同样深受明帝曹叡的信任,制止因受到诸葛亮挑拨而欲出师进攻的司马懿,此后不久便病故谥号肃侯。性格直率守则,有亮点的战役分别在曹操剿袁以及诸葛亮北伐时期,两者时间跨度非常大,中间的空白时段太多,加上三路伐吴跟随曹真时没有太多发挥,应该都造成了辛毗不易登场的关键。邺城、仓亭、黎阳等一系列战场在历代无双系列中一直因袁绍侧没有更多无双武将的挖掘而不予出现,或者说很可能会像猛将传中袁家讨伐战那样直接并为一关,袁谭袁尚等人登场的不定因素又多,而且即便如此辛毗与其他人物的戏份比重上也没有优势,互动性更是不强。总之我认为辛毗并不容易出现,即使是让辛宪英在本作中登场可能也会是如今王元姬和王肃那样替代演出的情况;而要说最初从事袁绍这点,他的重要程度也是必然比不过田丰沮授等人的。

  曹昂:字子脩。曹操长子,早亡的刘氏所生,后由丁夫人抚养成人。性格谦和,张绣起兵突袭时在危急关头将马让给父亲,自己不幸被射死与典韦一同英勇牺牲。关于曹昂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唯一有出战纪录的只有宛城,以正常逻辑考虑他是没有任何无双化必要的,曹彰曹休等人很多都还未登场,而且曹昂最富代表意义的两个事件全部有重叠,让马之举是曹洪的特点;而在宛城牺牲的武将最有名的又莫过于典韦,演义里曹操还以“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来激愤出自己比起长子更痛惜典韦的感情,因此曹昂几乎没有太多登场的理由。

  ★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为人重纪好学问,敬爱学士,曹操精锐部队“虎豹骑”的最初统帅。曹纯起初曾在南皮不退而战击灭袁谭大军,又带领虎豹骑部队在白狼山顺势压退乌丸骑兵。建安十三年曹纯随曹操南征荆州,在长坂追击刘备时抓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同时缴械无数辎重兵器,两年后病逝,曹操叹息之余认为暂时无人能与之相比而亲自成为了虎豹领袖;演义中的曹纯只在第五十一回中登场,主要描写为参与南郡之战与牛金共同解救被困入城池的曹洪但最后中计败走的事迹。曹纯好学的个性特征在几位武将中还是较为独特的,也许性格上能与曹休曹洪等人有所不同,但不足点在于他依旧属于对剧情产生横向发展的武将,早期的容纳空间不大且没有特别独特的戏份,小说中的出场时段又比较有限,剧情的表现也许不会很有见效。不过曹纯依旧属于早期数一数二的战将,尤其是作为虎豹骑的初任首领以及白狼山的事迹应该还是可圈可点的,在无双系列中如果以史书记载的曹纯在董卓祸乱京师时就开始四处征战这点展开,理想中能上阵表现的战役应该还是有很多的,何况身为曹仁的弟弟,以及同样在讨董时期就已参战的第二任虎豹统领曹休也许还存在人物互动的便利。因此虽然曹纯还不能算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员,但在更久以后的新作中我认为还是有一定机会得到更多考量的,尤其是《魏书》中曹操的一句“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更能证实他对曹纯的唯才是举,书生与武将两者的结合也有利于曹纯的角色设定。

  ★高览:别名高奂。袁绍手下的武将之一,演义的高览增加了其与张郃在官渡归降曹操后的事迹,参与仓亭之战十面埋伏迎战袁绍大军,后来又出征汝南伏击刘备战死刘辟,但不巧被赵云击杀。其实高览的缺点也非常容易看出来,人物的整体魅力除了他是名值得认可的悍将以外在其他能够满足的条件上都比较中庸,历史记载相当鲜少,算上小说里后来的仓亭汝南也就只有这三个出场戏份。在国内,高览比较有名声的是他在评话家张国良先生的作品中与张郃颜良文丑并称“河北四庭柱”,并在追击刘备的过程中手持巨斧勇战张飞,在较量过后更是相互一顿调侃自己的黑脸。这可能或多或少使高览提升了一些形象,但即使真的可以如此一般活跃到长坂之战,高览较有代表性的突出事迹也还是只有小说中大战许褚等武力方面的描写,人物加入的目的性并不是很明确,气质与其接近的人物又不是很少;但这里我仍然认为高览有考虑价值的原因在于我并不清楚他从以前到现在给日本官方究竟留下过怎样的印象,或者说在当地民间究竟有多大的知悉度和影响力,这理当应该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元素。如果人们记忆中高览的形象相比演义里在汝南就战死的袁军叛将更多的是评话中那个与张飞对峙同样长得黝黑的丑陋战将,那他的存在性就必当会有一定的动摇,直接从商业角度上对他出现的价值产生影响。所以说目前对于高览也许还不能断定他今后在本系列中或许会遇到的结果,换一句难听的话如果无双系列是出于国内厂商之手的作品那他可能无需过多考虑就会参战,尽管严格上说多一个高览少一个高览都全然不会影响到游戏整体的进程,这句应该是实话。

  牛金:全名不详。初登场于南郡,性情急躁的牛金认为赤壁大败后不能搓了自军锐气而主动迎击丁奉等吴将,但之后被敌军包围曹仁奋勇将其救出;曹仁采取了曹操的建议引周瑜设伏兵放箭让周瑜中毒,牛金杀出但被徐盛丁奉阻拦,之后在寨前大骂周瑜;历史的牛金其实是曹魏中后期的将领,在诸葛亮北伐时代于祁山率军击败马岱,到了曹叡时代公孙渊辽东分裂之际也一同参与讨伐。戏份需求度不大人气不高,应该是不容易登场的。另外有资料表示历史上牛金最后因司马懿“牛继马后”的迷信而被毒杀,但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又由一个与牛金同姓名的小吏所生,最后西晋由于司马睿的愚蠢以及多方面因素而再度分裂垮台,不过当然这些我认为已经和无双系列背驰太远,在此不值得再对这些不成文的八卦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王双:字子全。北伐之际在陈仓之战受曹真推举,手持流星锤和铁胎弓的魏国猛将,先后杀死蜀将谢雄等人并重创张嶷,但后来被魏延用计斩死。正史的王双在濡须口还有被朱桓击退的事迹,昙花一现的代表,重磅上场又急转直下的典型,也并非郝昭一类的名将之辈,没有更多明显的历史评价。

  曹爽:字昭伯。魏国大将军曹真之子,明帝曹叡临终前的托孤者,曹芳继位后,曹爽任用私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被王平等人大败于兴势山造成己国损失惨重,司马懿面前最为愚蠢的敌人,于高平陵事件中受朝廷之命被诛灭。游戏中晋传的早期敌对人物,无论作为用来抬高司马懿身份的丑角,还是出场的时期,实在是没有任何无双化的空间。曹叡的死本来也正是曹魏衰败的先兆之一,这点不容否认。

  总结:其实整个曹魏能算是文臣武将最多最杂的势力,特别值得一举的差不多都已分析,还有一些人物要等后文介绍晋势力时才会说到。五角星符号的“待考量武将”中其实个人心里相对最支持的还是董昭和曹纯,前者董昭在魏主剧情线的活跃性仔细了解的话会发现很值得挖掘,同样身为军师在表现的方式上也比刘晔蒋济等人要容易许多;而后者曹纯本来就能算是个有头有脸的名将,人物性格的突出加上曹操对他的叹息应该都是重要的加分点。然而说到这里却不得不提一下,因《魏书》中《诸夏侯曹传》的影响现代人把曹仁、曹洪 、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八人合称为“八虎骑”,虽然在这之中有详细记载亲自御领虎豹尖兵的只有曹纯曹休与曹真,但我相信这至少也应该是给了官方一个有些许明确的提示和参考,也是我在整篇文章中特别强调针对这些人物的原因;除了他们以外的其他宗室子嗣只有曹彰与曹植这两位亲子,他们的出场性目前来看都还不是特别明了,需要对他们不断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和观察,掂量无双化假设下的意义和理由。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真三国无双专区

责任编辑:Shy夏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游民星空APP
随手浏览游戏攻略
code
单机游戏下载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