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攻略秘籍 > 资料 > 正文

《真三国无双》未登场武将介绍及登场预测 真三国无双8有哪些新武将

2016-11-25 12:15:04 来源:A9VG 作者:ajajdde 我要投稿

第11页:低概率登场武将-吴国

展开

  ★陈武:字子烈。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为人仁厚好施。演义曾描述其“身长七尺,面黄睛赤,面容古怪”,初次出现于吴郡之战协助孙策杀死张英,之后以火计驱赶太史慈。跟随孙策讨伐江东是他活跃生涯的开始,参与了寿春、夏口、赤壁等多个战役;还曾与潘璋等人一起在吕范计划失败后于江东追赶刘备夫妇;合肥之战时陈武提出筑土山攻敌的策略但未被采纳,最后在与庞德追赶厮杀的过程中因袍袖不慎挂住树干而死于对方枪下;史料中陈武同样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役战死,但死因细节似乎并未有所提及,仅仅只在《山西通志》中记载其死于郝昭之手。陈武的人气并不高,主要在于早期吴势力过多的知名武将活跃出场,而且从起初的孙策时代到合肥之战战死这一人物经历总体上也和太史慈过于接近,出场的时间重叠很大,极大地影响了陈武可能被重视的程度高低;但陈武的优点在于他并不是那种非常难出的武将,如小说描述他个人的形象特征其实相当明显,而且不但是外表和性格,就连长长的袖袍都成为了他致命的象征物,假若结合所有方面进行人物设定的话想必应当是非常容易的。因此个人认为陈武应该是典型的在作为无双武将前提下会显得有些多余但若是一直保持默默无闻又会感到比较可惜的人物,主要是登场的条件上还是存在尴尬,如果在以后有望得到玩家更多的无双化呼声在官方认可的情况下将要参战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发挥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联互动性,在此作为一个有待讨论的对象。

  董袭:字元代。与陈武一样同为十二虎臣的一员,起初曾与孙策大破山阴宿贼,并在平定江东的战役里有所表现。最成就性的事迹是跟随孙权西讨以大刀切断敌人艨艟的缆绳使己方大军成功反击并彻底消灭黄祖,于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一战因暴风雨狂袭战船自己又不愿顺势逃脱而不幸殉职,董袭和陈武二人死后一起被孙权厚葬以表对他们忠烈的致敬;演义中也曾斩首严白虎携人头就服于孙策。董袭基本上的大致经历也和陈武非常相似,但比起陈武在人物性格的突出上并没有很具体的描写,两者的去世时间也几乎是一前一后,而濡须口之战每次的主要剧情也总是围绕吕蒙甘宁凌统等几位重要角色而展开,以现在看如果说陈武的加入都不是非常容易的话,董袭就更缺少必须登场的理由了,这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祖茂:小说字大荣,正史不详。孙坚旗下早年与程普黄盖韩当一同登场的大将,手持双刀,在受到董卓军的攻击时亲自戴上孙坚的红头巾对其掩护又欲斩华雄未遂被其一刀砍死于马下。历史记载的祖茂成功逃过了董卓的追兵,但之后便再无下文。非常难以登场的人物,出彩的表现太过瞬间,即使以无双7代所谓的“IF”续命可能也很难想象续命之后的作用是什么,在理想的架空空间上似乎远不如华雄的设计可行性。

  朱治:字君理。孙坚时代的旧从事官,东吴开国功臣,后期将领朱然的养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稳定江东势力,同时演义中也与吕范一起提倡孙策用玉玺来脱离袁术趁机借兵宏图大业。朱治曾随军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贼兵受到孙坚的赞扬,到了反董时期也有参与诸侯行动,在兴平二年击退吴郡太守许贡,只是不久后孙策被许贡的门客所杀,朱治与张昭周瑜等人继续辅佐孙权,并征讨夷越擒获黄巾余党,晚年又自表到故鄣屯兵镇抚山越民族,深受乡人的爱戴,于公元224年病逝。早期的贡献者之一,由于活跃的重心主要都在最初的平定江东讨伐乱贼,如果要在主线上表现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这些戏份量还不足以让他有更好的出场机会,包括与朱然共同参战的价值上,尽管演义中也有其与吕范被周瑜受命担任大军巡督的事迹,但吕范的剧情相比朱治让人感觉的确是更为丰富的。

  ★张昭&虞翻:字子布。东吴著名儒学家政治家,早年孙策创业阶段便投入了吴营担当长史和中郎将,孙策临终前亲口托付的“专问内事者”。张昭一生因性格刚烈严肃而在后来都没有得到非常居高的官职,其也曾奔波战场领兵讨伐黄巾势力余党,更是在孙权平定合肥之际亲自击破匡琦以及周凤等来自豫章的贼帅。此后便很少领兵,与孙邵、滕胤等撰定朝仪,在赤壁开战前夕因当时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行动的分析而向孙权提出了投降议和的建议,但在周瑜鲁肃的劝说和努力下最终完全推翻了自己的定论。公元232年辽东公孙渊向吴称臣为外应,张昭认为公孙渊是因惧怕曹魏对自己的征讨才特来求援的,不料这一死谏又使孙权失去了对待高龄老臣的冷静耐心,两人经过了一番争斗后孙权还是决定派出使者前往辽东,结果公孙渊果真翻脸并胡乱杀死了使者,孙权在愤怒恼羞之余,用大火连连焚烧不愿上朝作拜的张昭的居室,只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把他吓倒,直至最后只能主动将火扑灭才让两人和解了这场闹剧。嘉禾五年三月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临行前曾遗令简朴入葬,谥号肃侯。东吴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之一,人们常说起的在无双系列中难以登场的弊端在于其战略眼光的不足,以及没有在后来更多侵略和防守的战争上有过一系列成就,这点与魏国的几位文臣也似乎有些接近;但事实上很多史料也曾意外透露过一些张昭随军担任后方补给的事迹,也就是说虽然张昭看起来并没有在很多战役中出现,但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的戏份每次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这一点明朗的前提下理想中张昭仍然可以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很多主线剧情中。到此是分析了张昭在无双作品中出场性的可能,接下来我们找一找他的不足点。据资料所述张昭除了早年多次平定过乱贼外在后来并没有再度显露过军事上的才能,在赤壁也缺乏了主战思想的统一性,这点相比周瑜鲁肃等几位引导东吴前进的辉煌人物还是可以看出明显不足的;然而其实如果一定要刻画出一个形象满意的张昭,那就大可以对其为江东子民的偏袒和担忧这点进行吸收利用,这样的话感觉在人物最根本的存在意义上还是可以有别于其他几位如“剑”一般锋利的都督们,张昭所扮演的角色在此显然可以作为一种对应关系的“盾”。另外还有一点,在《三国志》中孙策对张昭的遗言其实与小说里的并不一样,“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一句似乎与演义中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所说的十分相似,这点可能也会是一个加分点;到了这里再说说另一位吴国较为有名的官员,那就是虞翻。虞翻同样曾在孙策时代便投入麾下,最大的一次表现在于吕蒙袭荆州时对战况的分析,告诫吕蒙在糜芳开城投降后应尽快掌握全局,不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有伺机动乱的可能。而虞翻相比张昭在言语程度上更为激辣,小到襄樊吴军得利后用刻薄的言语讽刺投降的于禁和糜芳,大到因多次不顾君王的威信直言反驳孙权而被反复流放至越加偏远的地带,虽然最后孙权还是相当认可了他但虞翻已在交州逝世。同样属于文臣范畴的人物在后来的大型战役里还有一些戏份,但相比之下个人还是更为支持张昭主要还是张昭的代表性和地位要略高于虞翻,而且虞翻并没有受到孙策较多重要的委托这点应该是不容忽视的衡量标准。所以在无双系列中张昭并不是绝不可能登场的,虽然这位让很多朝内外大臣都畏惧尊敬的“张公”必然不是一定要出现的武将,但在很久以后的作品中或许还是有机会可以作为一个可参考的人选。

  ★马忠:全名不详。东吴骁将潘璋的部下,曾协助俘获关羽父子及都督赵累,并在夷陵之战亲手射杀黄忠。潘璋死后又再一次领兵突围击败张苞的援军,并牵引降将糜芳和傅士仁屯于江渚地带,但由于他们心中不安发生了兵变,马忠不幸在夜晚遭到暗杀,被割下首级献于刘备。国内网络因马忠在演义中的神勇表现而广泛称之为“神将”,但其实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相当稀少,仅仅只有出战麦城追捕关羽的事迹证明,在戏份上与潘璋朱然等人大致重叠,而且通过其结局也很容易能看出作者及时想要在小说中表现的“蜀汉仇人终无善果”这一命理。个人认为马忠的情况与之前说过的高览非常接近,始终属于可有可无的人选,如果在人气很高的前提下官方势必会以其历史上没有更多后续故事这点作为一个自由发挥的造势空间,将马忠打造成一位类似严颜一般的半传奇武将;但事实是目前就连潘璋都还没有无双化的迹象,想必就算要等到考虑马忠或许也和张昭一样需要十分漫长的时间,毕竟至少在那以前他们绝对是不存在任何必须登场的理由的,而且我也相信只要是一个口味还不算特别偏执的普通三国迷或玩家,或许也并不会特别挂念这样一位小小的人物。

  贺齐:字公苗。与陈到一样在演义中没有描写的人物。东吴名将,性奢侈华丽喜好军事。早年平定山越立有大功,在建安五年开始的十三年里屡次在交州等多个地带讨平叛乱,成为其一生的最显著的功勋。建安二十年孙权在合肥被张辽击败撤至逍遥津,急策骏马腾越而过,所幸贺齐率三千人在南接应才侥幸得免;曹丕伐东吴时又以极为端庄绚丽的战船器甲震退了曹休的大军,其后还在孙权的命令下与麋芳刘邵等人突袭蕲春俘虏叛将晋宗,收回该郡领地并在四年后逝世。贺齐最关键的弊端在于长年平乱的战绩远离了吴国的主线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段差感,这点和魏国的田豫,以及活到96岁高龄多次平定交州镇压贼寇叛乱的吕岱也非常相似,有人曾说过小说中之所以没写贺齐不但是由于其远离中原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罗贯中时期的社会背景对古三国的交州一代非常敏感,为了回避这些因素才让贺齐等一些交州士族不予出现。尽管实际上合肥与洞口这两场唯一的战役贺齐也确实有所参与,但都并不一定能显出他的重要性,因为在这些平台中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其他重要武将的身影,所以尽管贺齐绝不是一员能够忽略的小将,但他可能受到重视的概率的确还是小之又小的。

  骆统:字公绪。东吴将领学者,曾在二十岁时被仕为国相,在乌程一带仁惠治民,并娶孙权堂兄之女为妻,建议孙权重待贤士、探究时弊。此后胜任中郎将,在凌统死后接管了他的军队,上疏了自己对于内政的看法,深受孙权重视。黄武二年随陆逊在宜都击败刘备,徐盛潘璋等人各自上书请求进击蜀国,唯有骆统、陆逊、朱然认为曹丕大量集结军队,表面托辞助吴实则心怀奸计,应该迅速撤兵。不久魏国果然出兵以三路人马使东吴受敌,之后又在濡须口防卫战中与严圭共同击败敌人,不幸还是于黄武三年过逝,年仅三十六。整体形象完全是一个有人缘、擅于内政的武将,军事眼光也比较优秀,可惜实际表现的次数不是很多,算上夷陵也只有两场。生前曾上表呈书十多次,对民间治理方面很敏感,如果是无双化的问题似乎不太乐观。

  ★全琮:字子璜。全琮身为江东名门从不骄横跋扈,起初曾用谷米救济贫民得到多数人的赞赏,后来还率万余精兵讨伐山越,并在曹丕进兵洞口时与徐盛共同突围并斩杀魏将尹卢荣任九江太守。黄初七年孙权到皖城,全琮与朱桓陆逊等人在石亭合力击败曹休后迎娶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为妻,又于芍陂之役与全绪全端等两位儿子共同逼退了魏将王凌的攻击,在赤乌十二年逝世;其实除此以外全琮还在孙权攻合肥新城时与朱然各受斧钺担当左、右都督随行,可惜当时大军正逢流行疾病最后只能未攻而返。全琮是个优秀又有先见之明的武将,涉及过的战役不算很丰富但相对也不是很少,可这些都并没有过多影响到主线局势的变化,或者说全琮特别有象征意义的事迹并不是非常让人有印象,这使他很容易沦为一个并不起眼的配角,无法突出个性及主线中能发挥的作用,我相信这也是本来《三国演义》中对全琮他描写篇幅甚少的原因所在。小说中的全琮似乎只有他在石亭之战的剧情细节,而在此前后的一系列事迹也几乎都没有被融入其中,这方面可能又会让全琮的人气需求度比不上一些其他还未登场的角色。总体而言如果是在假设的情况下,全琮无双化的最大作用无非有两个:其一是利用他作为孙权女婿的辈分优势将全琮延后退役,也就是常说起的延命,这点主要是针对五丈原之战后与司马家对立的后期东吴知名武将过少而进行的弥补,毕竟如果一直只有练师丁奉等人的场面想必就算可以在今后增加更久远的灭吴剧本也必然是缺少底气和魄力的;其二就是人物互动的关系上,这点目前能尽可能与全琮产生剧情的朱桓和孙鲁班都还没有上场,因此或许也没有太多能让全琮一个人优先参战的可能。分析到这里为止应该说我们对全琮无双化的态度必然不能抱有太大希望但同时也不能太过否定,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官方并没有与本人所设想的相对一致,那我们对全琮的考量也必将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朱桓:字休穆。孙吴将领,官至前将军,曾在丹阳一带平剿贼寇,之后接替病逝的周泰任濡须督,曹丕三路伐吴时英勇杀死敌将先锋常雕,又生擒王双大败曹仁。黄武七年,吴臣周鲂用欺诈之计引诱魏国大司马曹休到皖城,以陆逊为首的左右督全琮和朱桓分别于三路一同杀出,曹休见大势已去引兵撤退,朱桓又献策在夹石和挂车两条路上用兵阻塞其一,可以尽灭敌军直取寿春割据淮南,可惜未得到陆逊的认可。嘉禾六年魏国庐江主簿吕习请求东吴出兵支援,朱桓和全琮到达后因事情败露而引兵退河,魏将李膺本准备在吴军渡至河中央时趁机进攻,但见是朱桓作断后便惧怕得不敢出战;为人轻财重义,且好记忆几十年不忘一人,部下万余士卒都因朱桓的人格魅力而对之敬戴,但与此同时朱桓也是一个拥有极强控制欲的人。曾在公元237年因全琮将部队分发给手下诸将而与之不和,耻于被人统率,杀死自己的参军后狂病意外发作,于赤乌元年病逝,孙权和朱桓手下的男女老少皆为之悲鸣。又是一个智勇兼备的武将,能力表现和知名度上并不差,但朱桓本身来说应该比全琮更难以登场,原因在于活跃次数相对不多,而且也没有全琮与孙权那样的翁婿关系;庐江之战的表现又对其自身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点,疯狂残害帐中的多名下属自己同样也毙命于此。朱桓的不足点也确实如分析的一般每个都几乎十分明显,我认为如果一定要将朱桓以无双武将的姿态出现而言,那么其最大的作用应该也还是和全琮一样,主动积极地回避掉本来的最终死局继而在后来的故事里仍旧保持与之前同样的发挥,与丁奉等人一起担当吴国后期的武将应该讲也是唯一比较有登场意义的出路;不过始终还是因为实际剧情表现力不一定能胜过一些其他武将,在如今江东十二虎臣里的八成未出齐的情况下朱桓应该还是不怎么容易登场的,况且目前看全琮也还没有任何无双化的迹象;只是有一点也值得肯定,朱桓如果能正式参战应该也会是个较有特色的武将,因为他的人设塑造很可能会取自于他邂逅伪装成自己侍女的飞头妖怪这一逸话。

  ★朱异:字季文。朱异为朱桓之子,活跃于东吴后期,史料记载其曾随朱然出征樊城,并率手下两千人掩破魏将文钦在六安设置的七个要道屯寨,斩首数百出乎孙权意料受到了高度评价;此后又于公元250年的某次战役中看出文钦的诈降计,与吕据二人镇守北方边境;建兴元年曹魏派胡遵诸葛诞等人进攻东兴,朱异在太傅诸葛恪的防御下督水军袭击浮桥使魏军狼狈踩踏坠河淹死阵亡无数,不久又再度随恪兴师伐魏于合肥新城,在未能攻克之余反复提议希望大军返回豫章进攻石头城但却遭到诸葛恪的反对与不满而被遣还建业;到了太平二年诸葛诞反乱之际又被任命大都督与之附合领兵解救,但接连在寿春被石苞州泰等人击败,粮秣尽毁的朱异在撤回后竟遭到了大将军孙綝的威逼,强迫其再度带领三万兵进行死战,朱异在坚决反对这种无意义的作战行动后不幸被孙綝大怒处死。本身来说朱异在东吴后期应该可以算较为能拿出手的人物,但因为诸葛诞之乱的表现实在对登场性有了不小的限制和影响,三国志也曾评价他与吕范之子吕据为“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认为他们有优秀的才能但却生在了不利的时代。朱异的剧情不算特别多,除了进攻樊城这样的小战役外在东兴、合肥新城、寿春这些后期的吴魏战场上都有过表现,但关键问题在于朱异死于朝政不稳定的负能量效应,虽然这绝对和人物污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假若在无双系列中也许就会因为这些难以表现的情节而被挥之一过,与诸葛恪发生类似的处境和情况;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整篇文章的上半文其实笔者就已经针对诸葛恪的情况进行过分析,设想如果诸葛恪切实地出现在了无双系列中想必应该也是个以负面性格作为副形象来支撑的正面人物,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很难不想到当无双化的诸葛恪进入新城伐魏剧本,官方必当会对他在作战失利后的描写进行修改,那么如此一来诸葛恪便自然而然地避开了原本被权臣设计诛杀的结局,而是继续出现在后续的故事剧情中;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又奈何认为不能容下朱异这种本身就完全属于正面力量的人物?换言之如果吴国后期能让诸葛恪参战那么想同样让朱异登场应该是并不难的,由此又能为那段时期丰富更多的角色,尽管这些现在看来还仅仅只是种假设,而且这里也只是尽量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来让大家理解我的见解;只是到了这里个人又似乎觉得假如真的能推出朱异那他的父亲朱桓似乎就不是很有必要上场了,一方面人物性格特征可以直接嫁接过去,让看似原本并没有太多个性化素材的朱异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人设思路,角色互动关系上应该尽可能向朱然陆抗等人靠拢提升武将的鲜活性。另外由于《全三国文·卷七十三·吴十一》记载的朱异曾以一句“南岳之幹,锺山之铜,应机命中,获隼高墉”而通过了骠骑将军朱据的考验,可以看出他与弩一类的武器似乎颇有渊源;而前面提到过的吕范次子吕据其实同样也是位杰出人物,早先曾讨平山越,不过之后的经历与朱异大径捷同,在听闻孙峻逝世的消息后领兵归国意图推翻刚上任不久的孙綝,但不幸计划败露在失败之余不愿投降曹魏而决定自杀,如果说朱异能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出现那吕据应该也一样,只是因为角色在主线里的容纳空间有限致使两个人气不算特别高的武将在同样的立场上一同出战表现似乎不是非常明智的作法。

  孙韶&孙桓:孙韶字公礼,孙桓字叔武。孙韶为孙坚族子孙河之侄,本姓俞,因受到孙策的喜爱而赐姓,在建安九年于孙河被贼人杀死后收编了他的部队,不久邂逅孙权成为偏将军。派遣手下将领夜袭曹丕夺其物资等,又在嘉禾三年与张承等人共讨魏国,但因敌方满宠等人的防守导致进攻失利,最后只得退兵。一生曾多次防守边境,体恤士卒,长年不与孙权相礼见,在赤乌四年去世;孙桓为孙河第三子,因博学聪明被孙权称之为“宗室颜渊”,曾参与由吕蒙指挥的荆州行动,关羽兵败后得其牛马器械;二十五岁那年又随陆逊向蜀汉抗击,并与其携手战败刘备,之后更负责追击,但同年便不幸逝世。孙韶和孙桓因为事迹不长的关系基本上都属于较为偏冷门的人物,只有孙桓还涉及过一些荆州战役,以及亲自投入夷陵之战,但应该说被看好的可能性还是仍旧很小,因为人气的关系也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延后退场的必要。

  孙峻&孙綝:孙峻字子远,孙綝字子通。两人均为孙坚之弟孙静的曾孙,官至东吴大将军。孙峻在孙权临死前遗诏与诸葛恪、滕胤共同辅政。不久后诸葛恪伐魏失败,孙峻设酒宴斩杀诸葛恪与其心腹张约,并在建兴二年又巴结了公主孙鲁班废太子孙和迁移新都将其赐死。魏将毌丘俭文钦二人叛乱同年,孙峻再一次屠灭了趁会见蜀汉使者之际企图密谋除掉自己的张怡、林恂等人,连公主孙鲁育也受其牵连而死;但在两年后与文钦联合反击魏军之际于梦中被诸葛恪的冤魂所惊死,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綝。孙綝上任后为人强暴专政嗜杀,大司马滕胤、将军朱异、王惇等人先后死于其手,又与吴主孙亮矛盾激化并废其为会稽王而立孙休为帝。公元258年孙休与张布丁奉等忠臣定计,虽然孙綝连连怀疑有诈但还是无法推辞对方的邀约,最终在酒宴上被虏获并斩首示众。事后孙休认为孙峻孙綝兄弟是同族之耻,便砍碎孙峻棺木直接埋葬尸骨并将两人从祖籍中剔名,更为诸葛恪在内的几位将领平反。其实关于这两人也没什么可说了,大致情况就和魏国的曹爽相类似,孙权死后吴朝内部一时混乱的祸源之一,除了多疑谨慎的自保能力外没有什么值得正面描写的贡献,在吴国后期至始至终是负面力量的象征,从人物定位上敢情就不可能有人喜欢也不会受到重视,这也是由人物的历史形象所决定的。

  ★留赞:字正明。东吴跨度较长的武将,有说其过去曾参加黄巾党的镇压,但一只脚竟意外受伤,在家隐退多年终于下定决心孤注一掷,用刀挑断脚筋竟然得到了奇迹般的愈合。凌统听说了留赞此人后深为欣赏他的志气,便与之相见,此后留赞作为孙吴的一员时常随军征战,临敌前更是常常会披头散发仰天歌唱,左右合应而一举进攻,战无不克且深受上层的器重;但最后在孙峻征淮南时于路上突然发病,被魏将蒋班以四千大军追赶,自知必败之余的留赞让弟子逃脱免于患难,自己便力竭战死,享年七十三。目前为止留赞在整个吴国都能算传奇色彩比较浓烈的一位人物,活跃经历从张角一直到毌丘俭起义,但除此之外有切实记载的只有东兴之战,知名度方面也不得而知;而留赞的优势其实就在于个性和事迹较为突出,如果对他有过一定了解想必还是能算个让人不难忘记的武将,且人物在出战戏份方面可能因为其特殊性质的关系在登场空间上并不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蜀汉的严颜等人类似;可惜的是留赞依旧没有活跃到晋灭吴时代,这或许让他又少了一个出场的机会和理由,而且在很多文学小说中我们也都曾没有看到那些作者们有对他进行过任何投入的重点描写,因此目前只能说他在登场价值上还是存疑的,最主要在于一切的假设都只建立在宁滥勿缺设法丰富孙吴后尾期武将这一想法上而已,如果这个并不属于一种必要性的话也许留赞仍然不足以有太多成为无双武将的气质和基本的条件。

  总结:吴国的话其实本身而言武将也确实不少,大多数比较容易登场的在前一栏都已有所例举,十二虎臣里的蒋钦比较有人气色彩,虽然无论如何即使参战也就是为了迎合一些与其他武将的互动但感觉整体气质上还是有一点无双化资本的;而潘璋如果官方以及广大粉丝群体能不计较他品行上的问题应该说也能算个佼佼者,尤其因现在关兴的出现直接可以让这两位角色间的复仇戏推上荧屏;另外陈武董袭的受众面相对比较小,如果说陈武可以靠自身十分突出的性格形象来博人眼球的话那么董袭就是纯为了虎臣凑齐人数了,现在看来还确实算不上必要之举。至于几位文官的问题虞翻和张昭的争议性最大,张昭的长处在于他以自身的地位和代表性便于时刻跟随孙权在一系列剧情中出现,但要说起袭荆州而言又的确是虞翻更为受用,尽管这两位人物在整体局势上还仍然属于多一个少一个都不损皮毛的级别,但比起顾雍、周魴、张悌,或者是交州地带活跃的步骘、吕岱等人应该说机会显然是更多的;剩下的就是末尾时期晋吴的对峙线了,本人所例举的全琮、朱桓、朱异、留赞等四人基本上都是以这个基础作续命可能性的思考,因为除去一些其他的女性人物外在男性人物里似乎也只有他们还算值得思索,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希望东吴后期能有更多可以选择的人选,而且制作人也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过无双系列依旧能延续很多代,能登场的武将也还有很多。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真三国无双专区

责任编辑:Shy夏夏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游民星空APP
随手浏览游戏攻略
code
单机游戏下载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