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是我在比较迷茫的时刻写下的,其实也不算什么“原创”,其中牢骚不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它,也许只是为了发泄,发出来就当是和别人说说,自己能痛快一些吧,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一个纪念……不都说人生就像一条路么,既然走路,肯定就有累的时候,累了就坐在路旁歇息一下,回头望望走过的路,有点感慨,有点怀念,有点迷惑……
有过这种感觉的相信不只我一人。
先说说我近期的生活,本人正处于大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自力更生。当然,这些都是理想状态,在“即将毕业,找工作”这个大背景下,本人现在在家每天早上10点左右起床,极其没有食欲的吃掉一份早餐;随后还没来的及干点什么时间就会耗到午饭,午饭后睡个觉,然后醒来自己到楼下溜达一圈,很快就又到了晚饭;晚饭后,看看电视,打打游戏,逛逛论坛,到夜深人静时,自己关上一切电器,在完全无光的情况下,点上一支烟,坐在窗前,面对着黑暗胡乱琢磨一些事情,随后大约在凌晨2点上床睡觉,随后在第二天早晨10点左右醒来,重复以上流程……
我的母亲大人,操劳了半辈子,在这个时候已经退休在家了,于是这段时间,是从我上学后难得的我们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一起的时间,但气氛却不如预想中那样温馨。现在我老娘每天就是为那3顿饭操劳,每次饭前她都会问我:“吃什么啊?”在这点上,她就比不过我伟大的姥姥--我娘的娘了。我印象中姥姥基本不问这个问题,但是她每天都会变出新花样来,即使问的时候也是在我跟姥姥去买吃的的时候,她会指着这个或那个食品问我:“想不想吃这个啊?”而我的回答一概是:“随便!”于是那个吃的东西就会在几分钟之后为我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而当我用“随便”回答我娘的“吃什么啊?”时,通常只会招来一通数落,因为这等于没回答。看的出我娘现在真是很为每天这3顿饭头疼,我也尽量想到一些简单的东西来回答我娘的这个问题,好帮帮她的忙,而我本身,其实早烦了吃饭这项运动了……
为了身体健康,每天下午我都会到外面去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当然这也是理想状态。要知道北京而且是下午的空气早被汽车尾气等有毒气体糟蹋的不成样子了,要是赶上沙尘暴,气都喘不过来;另外一件让我郁闷的事情就是这个时段在外面散步的都是已经退休了的大爷大妈们,走的无聊时我还会在停下来看看老头们下象棋,有时候好象感觉自己已经加入他们的队伍在享受“夕阳红”的老年生活。
我从没想到大学四年级的最后阶段将会是这样度过的……
公元1984年6月的某天,在本人完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我的屁股上挨了重重的一巴掌,挨打之后的我撕心裂肺的哭,嚎,叫……可就在我这样闹的情况下,身边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姥姥等人却笑的很开心,还一个劲谢谢打我那人……多年以后我懂事后知道打我那个人的职业叫做护士,而且我也得谢谢他/她给我那“生命的一拍”。
就这样,在国家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的时代,我出生了,不过这并不矛盾,我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孩子。
3岁以前的事情我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可能当时头脑处于秀逗状态,整天只知道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来不及想什么。
之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理所当然的也被送进了家属大院的幼儿园里。在我短暂的幼儿园生涯里,老师们好象不太喜欢我,都说我是个淘气的孩子,其实我真的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就是不太听话而已。老师为了治我,在到外面玩时总把我放在高高的秋千里,我自己又没有能力下来,所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其他小朋友追跑打闹,还好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我旁边的秋千里也有一个孩子,我还不至于孤独。在外面没有自由,于是我只好在室内活动时间充分发挥我的能量,可是作为班长的那个小女孩好象也不太喜欢我,也怪了,虽然她每天发给我的玩具都不一样,但偏偏就是我不想要的那个。于是,因玩具而积攒已久的怨念终于在某天爆发了,我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大”牌泡泡糖粘在了她的头上,于是这个如花似于玉的小姑娘隔天以光头的新形象“闪亮”登场……不过这决定了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好在幼儿园的生活很快结束了……
漫长的学生生涯正式开始,当时我好象很为即将上学而高兴,想不起来是为什么……我进入了小学,我们大院的孩子基本都在这个小学,所以身边都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这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还有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就是那个不发给我喜欢玩具的女孩终于不再是我的班长了,而且我们小学里没有叫做秋千的东西。小学的生活相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是很美好的,稍微学习学习估计都比较轻易拿到那令老师和家长都处于热血状态的“双百”,从而得到效果为全能力向上的“表扬”和“奖励品”。本人借助小聪明也混入了领导阶层,胳膊上带着个“两道杠”,受到众人的爱戴。
而所谓“淘气”的一些活动我也从前线退居到了幕后,借助我那“两道杠”指挥着一帮孩子帮我做一些事,日子过的真是很滋润。在这个阶段我也第一次接触到了游戏,第一次看到电视里的卡通人物竟然能通过几个小小的按钮控制,真是神奇,这是只有神才能创造出来的东西!于是这个神的名字--“任天堂”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下一个“双百”为我换回来的是一台FC,这台FC带给我太多太多快乐了,它现在还在我弟弟家服役,每次过去我都要看看我这位老朋友。
小学6年,一段没有烦恼的日子,每天只需想想今天玩些什么,记住回家后几点哪个电视台演《太空堡垒》,哪个台演《变形金刚》,周末约上朋友一起《魂斗罗》、《赤色要塞》,之前还要多遍试着:“上上下下左右左右……”导致我现在看见KONAMI的标志手就条件反射一样开始在手柄上熟练输入那早已烂记于心的秘籍。我很怀念这段生活……
一个不满12岁的孩子终究还是斗不过大人,尤其是面对了我们这种年龄的孩子多年的那些老师们,何况老师们大多还是女人,在细节方面欺瞒女人可是非常愚蠢的,只不过当时我不明白。我以为调皮捣蛋时我退居到了幕后,其实老师们早已将那些事反映到了我每学期的评语总结本上,只是用词比较晦涩而已,而且鉴于本人在孩子们中还有些威信,“两道杠”才一直带在我胳膊上,但是……小学毕业时一个名叫“保送”的少数派活动却没带我玩……
虽然没有被保送到重点初中,但我本人并没对这件事有多少怨言,普通初中怎么了,挺好,普通中学好好学习照样考重点高中,而且身边原来的朋友更多,但是情况好象让我想的简单了……
在初中阶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环境改变人”。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果然,古之人不余欺也。
我没上过重点中学,不知道那里是个什么环境,但是我知道肯定不是我的学校那个环境。好象这个岁数的中学生都流行叛逆,不听话?那是成本!你要是不认识几个所谓“道上”的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大肥裤子,衣服上成心用刀子划几个口子,染个头发,叼着根烟,甭管路过身边的人招没招你,都得过去“怎么着,你丫不服?”一口地道的流氓腔,倍儿有面子。谁跟谁吵吵起来从不立刻解决,都要叫一大批人来,结果呢,两拨人的头目出来聊几句,哎呦,原来认识,互相点根烟,号称误会,然后散伙……
我虽然很反感这种生活,但是身边大环境是这样的,本人普通人一个,也不能免俗,虽说不至于奇装异服,但也偶尔叼着根烟装装大个的。身边有几个从小一起的朋友也进入了这个所谓的“黑道”,所以本人在圈子里也算有人,所以免于被欺负,学校里那帮欺行霸市的人的勒索对象里并不包括我,而我偶尔还要和那帮人出入在其他学校的门口为我校在那片的名号响亮做一些“贡献”。不过和他们不同,他们好象把这些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干,而我只是偶尔凑凑热闹,而且掩饰的还算可以,老师和家长眼力我依旧只停留在“淘气”这个程度而已。
“白道”上我也混的不错。进入初中后,为了打响名号,我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入学第一次期末考试中得到全年级第一名,名字和照片在校门口“示威”了很长时间,因为这个我结交到不少好学生,最起码在我想学习的时候有人讨论一下,我可不想在这个学校耗费三年时间最终修成“地痞流氓”这个“正果”。
那段日子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午放学到下午上课的中间这段时间,学校附近有不少娱乐场所,街机厅、包机房、网吧,这些好象都是那个年代兴起来的,而我也在此时一一接触到了它们,并且被深深吸引。首先还是街机厅,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从这个场所开始的,那印着“中西”两字的铜币,攥在手里攥出汗的那种感觉……《吞食天地2》、《名将》、《格斗4人组》、《恐龙岛》、《街霸》、《KOF》……无不带给我震撼,但我一直怀疑那黑心的街机厅BOSS调过游戏难度,导致我花了不知道多少辛苦积攒的压岁钱才一一把这些游戏打通。后来偶然一次进入一家音像店,竟然听到隔壁小屋里传来了“升龙拳”的喊声,进去一探究竟,却发现一台电视上竟然出现了和街机一样的《街霸》,而旁边摆着一台黑色的盒子,上书四个兰色大字“SEGA”,就这样,我心目中第二个神出现了,这台MD也被我亲切的称之为“世嘉机”。
从那以后我就从街机厅转战到了包机房,其实街机厅那地方我不太喜欢去,那会没有正规相关法律约束,那地方实在太乱,可以说街机厅就是小流氓的聚集地(但是这些小流氓确实有游戏高手,我就亲眼见过单手和人对战KOF并能发出八神一击必杀的),想踏踏实实打游戏的话,街机厅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里面劫钱劫币的现象时有发生,打架更是家常便饭,偶尔还会穿插一段家长到这里来找孩子,父子两代围着机台玩捉迷藏的小插曲。于是《吞食天地2》换成了《幽游白书.魔强统一战》,而之前断断续续买的一本名叫《XX游戏软件》的游戏杂志也终于不再只是解谗工具,按照里面的研究我把《幽白》练的炉火纯青,以至于我的“无限连”触发技一命中对手,他们就会把手柄放下,冲着我大喊“你有劲么,你有劲么?!”
但是包机房当时的价格可是很不便宜的,MD最便宜也要10元一小时(提供双手柄),可比街机房要贵多了,在街机房打《街霸》或《雷电》这样的,我可是花一块钱就能打一个小时。而且我还是比较喜欢打RPG和SLG,可是包机房里经常苦心一下午的记录下次来时却发现被覆盖了,因为每个游戏只有一盘卡。于是我回家把手头剩下的以前积攒的所有压岁钱拿了出来,偷偷背着父母把MD搬回了家。可是毕竟是偷偷买的,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玩,只能在深夜等父母都睡着后挑灯夜战。
偶尔被发现了就说机器是借的,然后不舍的借给同学玩两天,随后再挑合适时机把它请回来。那段地下工作真是“辛苦并快乐着”,好在不久后让我发现了进行地下工作的“神器”--GAMEBOY!于是我在把《光明力量》,《大航海2》,《梦模》等一干优秀游戏完成后,忍痛将MD出手,回到了任天堂的怀抱。
GB这个东西可是忒好叻~(唐山腔),我可以上课玩、下课玩、站着玩、躺着玩,总之就是随时随地想玩就玩。我的游戏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宣泄,而GB也是从不离我身。在它上面我接触到了本人最热爱的《机战》系列,休闲的《牧场》系列,还有创意与乐趣无限的《ZELDA》。但是SEGA的一个大动作,又把我拉回了包机房--SS的推出。
其实包机房的气氛是我相当喜欢的,那是个玩游戏的好地方,一间屋子,一排电视和游戏机,没有什么不正经人士的光顾。在这里还会结交不少玩友,当你打某个游戏出现困难时,旁边的玩家就会帮你一起研究解决;偶尔一个人打的无聊了,一声招呼就会有人与你同乐,几回合交流下来,经常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气氛极其和谐。不过现在有了自己的游戏机,已经不怎么去包机房打游戏了,那种大家一起研究交流的气氛也很少能感受了。
初三的上学期的课余时间基本就在包机房度过的,《生化危机2》、《机战F&F完结篇》等优秀游戏都是在那里打通的。我初中这三年,游戏界的发展真可谓飞速,而我也在包机房里见证了这一点。玩是玩的很过瘾,时间也过去了,一个问题终于摆在面前了--中考。
电子游戏本身是个好东西,它可以让我们快乐,从中能感受到很多现实世界中感受不到的东西,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是,很残念的是,这些东西考试中用不上,所以GAME和学习向来被视为天敌。《XX游戏软件》以前是本好杂志,具体内容不说,小编和读者的交流那是很真心的,记得某期杂志前言几个毛笔大字:“玩物不丧志”,给了当时的我很大触动。于是剩下的半年,我重新拿起了书本,鉴于还有不错的基础加上不是很笨的头脑,不久又回到了年级的第一军团,并在中考中拿下不错的成绩,进了一家还算不错的高中,结束了我混乱的初中生活,初中混乱环境虽然改变了我一些,但好在那一些“无伤大雅”。
搬家,父母在高中开学前做的一项决定,目的是为了让家可以离学校近一些,好充分利用时间尽可能多的学习,在我没预感到什么的时候他们连房子都找好了。我考上的这所高中还算令我父母满意,所以我心里还没开学,他们却早已想到三年后的高考了。现在要是让我搬家,我真巴不得明天就走,早就想换个环境了。
可那时,面对已经住了十多年的那个地方,身边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人非草木,东西用久了都会产生感情,何况和自己几乎天天在一起并肩走过10多年的朋友,我是真舍不得……记得走的那天,我正要上车,被几个好兄弟叫住,我们面对面,一阵沉默之后抱在一起哭了,只是哭,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自从那一走,他们之中的几个人我至今也没再见过,而现在那片地方也变成了商业小区,我们原来的“秘密基地”、捉鱼的小河……都已经不在了……
1999年8月31日,我早早的起床,老天给面子,天气很好~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心情,没有人了解我的过去,一切从新开始,恩,这种感觉不错!打开窗户,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伸个懒腰,美妙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相信每个人在上高中时都会经常听到诸如“高中可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一定要把握好”之类的话,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是当时的我却很难有切身体会,但和我说这些话的人的目的我知道,那就是让我努力学习。其实本人最反感的就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中国的教育体制竟然只凭分数这一项指标来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真是可笑,我曾亲眼见到我们高中学习方面排年级第一的那家伙在半小时内没能完成把土扫到簸箕里这个动作,令我目瞪口呆,使我一度怀疑他除了作题不会干别的。
虽说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嗤之以鼻,但还不至于和它作对,我知道我改变不了现状,再说自己好歹也被主流教育毒害了将近10年了,早屈服了。况且“分数”在高中的意义比小学那会可大多了,虽然它不能再为我换回什么奖励品,但却可以换来父母的好心情,老师们的重视,同学们的尊重和自己的心安。所以在高中时,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我可能发挥到了这一生中最大的程度,可以说高中时,我曾经很大程度上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轻松快乐的生活从高二开始改变,“朝九晚五”改为“朝七晚七”,周六周日还要加课,搞的比国家总理还忙。五门会考在老师的“危言耸听”兼忽悠下变成了一座大山,而事实当我平均每科半个小时交卷并以全良以上的成绩升到高三时,觉得那会考充其量不过一小土坡,这使得我对老师的话开始有点持怀疑态度,因为到了高三老师们对高考的忽悠开始如黄河泛滥般涌来,其气势搞的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经常一节课的时间有一半被他们用来做高考动员,殊不知这越来越让我们这些听众反感。
有事情做时时间总是过的很快,高三可以说是“突如其来”。高三的生活绝对让人疯狂,你会觉得身边大部分人都有神经病,因为他们时刻会做出绝对让你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上课时,老师正在前面讲解某深奥问题并处于自我陶醉中,会突然从某方向传来“别TM讲了!”的喊声,震惊全场。我还曾亲眼见到,某学生因到老师办公室背写政治题N次未果,而在出门后一脚将政治书踢到房顶,随后自己趴在地上做自由泳状……
高三另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下午三点左右楼下会准时传来“晚报,北京晚报”的叫卖声,那声音穿透力极强,强的可以穿过一间教室,再穿过我们教室的墙而完全保留下来传到我耳朵里。以致于在高考那天下午考英语时,听力测试的声音刚刚从喇叭里传出来,就被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晚报”声给完全盖过了,导致考场一片骚乱,同时也见证了大家学好英语的巨大决心,因为牢骚声基本都是“shit!god dame it!son of bitch……”这些地道的美国乡村流氓腔。呵,人就是这么有意思,学骂人永远比学唐诗快,在英文领域也适用。
不知道为什么,忙里偷闲总是比一直闲着有意思的多。感觉高中偷偷的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打游戏要比现在这样整天打游戏能带来更多的乐趣。我是个玩家,是个写攻略的,所以写这些东西时也不可避免的总是提到游戏,因为我对这个东西的感情已经太深了。在高中时期我也结交到了今生最好的兄弟,原因就是他用我当时最爱的《XX游戏软件》包书皮……我们会一起啃大饼来省钱买主机,一起把主机带到学校然后在放学后把教室前后门窗户堵上躲在里面打《口袋战士》,一起在游戏杂志出版日疯狂跑到书报摊,然后就地边翻杂志边大声喊:“牛X,那某某游戏要出了!”导致路人把我俩当成神经病……
人一生中都会有几个意义重大的日子,2002年7月8号,对我绝对算一个,当最后一科英语的结束铃声响起时,学校内的喜庆的气氛绝对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大庆,教学楼的走廊里满眼是被丢弃的书本和练习册,所有人都欢欣鼓舞,而伴随着那声铃响,我的高中生涯也宣告结束……
走出校门的时候,很多人喊出了本应从监狱出来时说的那句话:我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