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2号”想挑战Intel的中国芯片公司 从模仿到超越的旅程

2015-10-17 11:30:33 来源:cnbeta 作者:未知 编辑:斯年如夜 浏览:loading

  随着天河2号成为全球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并在2015年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上蝉联5连冠,国防科大和飞腾CPU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国防科大研究计算机技术起步于50年代末,50多年来,国防科大在心酸和泪水、鲜花与掌声交织之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从模仿到超越的旅程。

游民星空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起步于1958年,1966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系,1971年扩建成计算机系兼研究所,1999年成立计算机学院。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计算机研究所、软件研究所、微电子与微处理器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银河计算机工厂。

  计算机学院是研制国产计算机的老牌单位,在陈赓大将任哈军工校长期间,就开始着手计算机研发。在上世纪60-70年代,先后研发出安装有分时操作系统和汇编语言、FORTRAN语言及标准程序库的441B系列计算机,该型计算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实现全部国产化,共生产100余台,在科研和教学领域稳定运行10年以上。

游民星空

  在80年代后又先后研发了银河系列、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技术底蕴深厚。共获部委级三等奖以上科技进步奖500多项,其中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2项、二等奖151项。在国家5次教学成果评奖中,学院获得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前沿领域的研究》获全国图书一等奖,《编译原理》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行算法》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

善于“借鉴”的国防科大

  因80年代迷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市场换技术”等理论,国防科大放弃了自主芯片的研发转而大量外购国外芯片。

  在80、90年代,国防科大的银河1、银河2、银河3超算都没有中国芯。

  因此,研发自己的CPU就成为国防科大的一项紧迫任务。相对于从零开始自主研发,“借鉴”国外的产品,将技术消化吸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然拥有更高的研发效率,而且国防科大科研任务多、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科研力量有限,当年在不考虑商业应用,主攻军用和超算领域的情况下,飞腾“借鉴”国外产品自然成为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的必然选择。

游民星空

  之后,国防科大和一直深耕Mips和Alpha并扩展了指令集,建设自主体系的龙芯和申威不同,飞腾一直没有一条很明确的技术路线,先后仿制过德仪、INTEL、SUN等公司的产品,前后产品基本没有多大延续性。

  飞腾这种路线虽然在发展初期占优势,并能较短的时间内拿出性能不错的芯片,还能锻炼一批技术人才,但是因为缺乏技术延续性和技术积累,很容易导致后劲不足和难以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

  举例来说,国防科大先后仿制过德州仪器的DSP、Intel的安腾和Pentium MMX,在imagine基础上研制过流处理器,仿制过UltraSPARC T2,也有自主研发的飞腾ARM处理器和矩阵2000(DSP),先后换了X86、Epic(VLIW)、SPARC、ARM四个指令集,虽然这些产品都属于银河飞腾系列,但是彼此之间完全没有什么关系。

1 2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喜欢
游民星空APP
随时掌握游戏情报
code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
“天河2号”挑战Intel的中国芯片公司 从模仿到超越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5/2015101711312784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