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地5》的这张地图上 德国海军被打断了脊梁骨

最后的防线
2018-06-19 20:15:27 浏览:0 0

  情况在此时突然急转直下,在英军的左前方,躲藏在峡湾深处的三艘德国驱逐舰突然从雾中出现,这让旗开得胜的英军倍感惊讶。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沃伯顿-李上校从旗舰上打出信号:“现在必须撤退。一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在纳尔维克外海现身。撤退的方向是向西。”

  虽然上校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兵力,但无可否认,英军依然身处险境。双方在7000米距离上开始交火,由于薄雾干扰了测距,双方一开始都没有给对手致命一击。

  当时指挥这三艘驱逐舰的是埃里希·拜伊海军中校,在邦特准将身亡后,他成了德军舰队事实上的指挥者。虽然此时,他只知道“威廉·海德坎普”号被击沉,邦特准将也随舰遇难,但出于直觉,他认为必须发起反击,并将残余的德军驱逐舰集结起来。

游民星空
埃里希·拜伊海军中校,邦特阵亡后德军舰队的代理指挥官,他做出的决定可谓备受争议。1943年12月,他指挥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被英军击沉,拜伊也随舰身亡

  除了麾下的三艘驱逐舰之外,拜伊手上还有一张王牌,这就是停泊在斜对面峡湾西侧另外两艘驱逐舰——“伯纳德·冯·阿尼姆”号和“格奥尔格·蒂勒”号。在战斗打响后,它们选择了按兵不动,因此并没有被英国人发现,现在,这两艘军舰接到了拜伊的警报,并奉命向西突破。

  当它们从隐蔽地点驶出时,英军驱逐舰正在全速向西撤退。最初,李上校认为它们是前来增援的友军,但当对方的炮弹纷纷落在周围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是身陷重围。

  “格奥尔格·蒂勒”号的舰长马克斯-埃克哈特·沃尔夫上尉是一位咄咄逼人的军官,一心想为阵亡的友军复仇。利用航速优势,他迅速横越了英军舰队的前方,并用全部火炮瞄准了李上校的旗舰。与此同时,拜伊的三艘驱逐舰也在后方追赶。一位历史作者写道:“此时,英军舰队就像是一串沙袋,在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任人打击。”

  看到舰队被包围,李上校发出信号:“我们继续作战!”这句话后来成了皇家海军史诗的一部分——当然还有李上校本人的墓志铭。“格奥尔格·蒂勒”号第四轮齐射便命中了“哈迪”号的舰桥,上面顿时血肉横飞,在所有军官中,只有双腿被打碎的斯坦宁上尉仅以身免。他命令舵手改变方向,但爆炸同样波及了驾驶室,没有任何回应从这里传来。于是,“哈迪”号高速冲向礁石,而其它英军舰只则盲目地跟随着旗舰。

  斯坦宁拖着被打碎的双腿爬进了驾驶室,看到里面同样全部是残肢断臂,但当他用尽全力转动舵轮时,发现舰艇仍然有所反应。利用全身的力气,他迅速调转航向,这时,一名水兵赶到舰桥,从几乎虚脱的斯坦宁手中重新接过了舵轮。

游民星空
“哈迪”号的斯坦宁上尉。他负伤后的英勇表现拯救了舰队,这让他后来被授予了英国军人的最高荣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此时的斯坦宁仍然充满斗志,他下令对德舰实施撞击,然而,这一壮举却功亏一篑。就在“哈迪”号冲锋之前,一枚炮弹命中了该舰的锅炉。在别无选择之下,该舰只好在一处平缓的沙滩上搁浅。

  与此同时,战斗仍在进行,其它四艘英舰依旧面临前后夹击。在解决掉“哈迪”号后,“格奥尔格·蒂勒”号和“伯纳德·冯·阿尼姆”号开始转舵,继续对右前方的英舰发动进攻。然而,德军指挥官拜伊中校却有不同的想法。因为按照当时德军的战术理论,在面对危险时,最重要的不是与敌军决战,而是尽可能地保全自己——面对弥漫的烟雾、见底的燃料和顽强的对手,拜伊相信追击会带来危险,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决定:命令麾下的三艘驱逐舰撤回峡湾深处。

游民星空
搁浅的“哈迪”号残骸,该舰已完全倾覆,摄于战斗结束后

  这意味着,其余的两艘德国驱逐舰将独自面对四艘英国驱逐舰——而现在带领后者的是二号舰“浩劫”。来自该舰的火力非常准确:一枚炮弹击中了“格奥尔格·蒂勒”号的前锅炉舱,另一枚在舰尾引发大火——为避免弹药爆炸,德国水兵放水淹没了舰尾弹药库。

  但同时,德军也击中了“猎人”和“热刺”号。人们能看到后一艘驱逐舰失去控制。这让“浩劫”号的处境更为不利,不仅如此,受到烟雾的影响,该舰还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机动,但在此期间,该舰不仅无法准确射击,自身还被多次命中。

  随着时间流逝,双方的距离降低到了1700米——在近现代海战中,这一距离就像是用舰炮在拼刺刀。来自“格奥尔格·蒂勒”号的火力仍然猛烈,该舰有两枚炮弹击中了“热刺”号,并摧毁了后者的通讯和液压转向装置。同时,“猎人”号也遭到了猛烈打击,火焰从它的舰首蔓延到舰尾,几分钟后,这艘奄奄一息的舰船突然倾覆了,但直到此时,它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直到最后一刻,人们依然能看到它正在全力还击。

  德军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格奥尔格·蒂勒”号被火焰笼罩,不得不蹒跚地退出战斗。只有“伯纳德·冯·阿尼姆”号还在执拗地对“热刺”号发动攻击,但在短时间内,它自己也被命中了5发炮弹,因为伤势过重只能暂时后撤。

  尽管未能歼灭英军,但拜伊中校仍对战果感到满意。在他看来,他不仅暂时恢复了局势,还让英国人蒙受了损失。随着双方舰只陆续撤离战场,第一次纳尔维克之战似乎以平局告终——双方都有两艘驱逐舰报废或沉没。但事实上,德国人已经被装进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口袋。就在拜伊率舰驶过“哈迪”号的残骸时,便隐隐感受到了这一点,这艘瘫痪的敌舰又突然向他开炮——这却仿佛是在发出提醒,他们遭遇的是一群不肯善罢甘休的敌人。

游民星空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的纳尔维克港,港内到处是浓烟和被击沉的船只残骸

第二次战斗

  在战斗的间歇期,双方都在修理损伤、分析局势,并对削弱的舰队进行重组。在此期间,英军获得了新的增援,其中之一是驱逐舰“贝都因人”号,该舰有8门高射速的主炮;而另一艘是排水量5220吨的巡洋舰“佩内洛普”号。

游民星空
前文中的驱逐舰“贝都因人”号与后面将提到的“爱斯基摩人”、“旁遮普人”和“哥萨克”号一道,都属于皇家海军的“部族”级驱逐舰,它们均以当时尚武的民族命名,“部族”级是二战前英国最性能优秀的驱逐舰,安装的8门主炮赋予了其强大火力

  而对于德军来说,他们的处境只能用四面楚歌来形容:除了两艘沉没的驱逐舰之外,他们的“罗德尔”号已完全瘫痪,另外还有3艘驱逐舰不同程度受损。而剩下的四艘虽然完好,但都还没有来得及补充燃油,不仅如此,它们还耗尽了相当一部分弹药。

游民星空
1940年4月10日,德军战地记者镜头下的纳尔维克,在前一次袭击后,港湾内已一片狼藉,其中照片的左侧是“汉斯·吕德曼”号,右侧是“赫尔曼·屈内”号

  同时,柏林方面也意识到了局势的危险:现在,他们有差不多一半的驱逐舰都困在了靠近北极圈的荒凉峡湾里。他们要求拜伊立刻突围,但这次尝试最终胎死腹中:4月11日中午,在连夜加油之后,部分幸存德舰驶出纳尔维克,但发现英国舰队已经严阵以待,它们只好匆忙撤回。

  当天晚上,一次意外更让情况雪上加霜。在夜间巡逻时,两艘驱逐舰“埃里希·科尔纳”号和“沃尔夫冈·岑克尔”号触礁搁浅。后者的螺旋桨被碰伤,前者船体受损——这让它只能在峡湾中充当浮动炮台。

游民星空
4月12日,纳尔维克港内的德军舰队,其中下方的正是“罗德尔”号,该舰此时已失去行动能力,如此停靠是为了方便向来自的敌军开火和发射鱼雷

  而在另一方面,英军已经决心歼灭被困的德军舰队:虽然在战争爆发后,他们曾与德国海军多次交手,但并没有哪次战斗像纳尔维克一样,能将如此多的敌人困在一片狭窄水域。为此,英国海军部向本土舰队司令查尔斯·福布斯爵士发出命令:“利用有驱逐舰严密保护的战列舰,扫清纳尔维克的敌方舰艇和岸炮,届时,‘暴怒’号航空母舰上的俯冲轰炸机也将同步协助。”不仅如此,陆军也在整装待发,准备乘运输船夺回这一港口。

游民星空
参与第二次海战的英军驱逐舰队,照片中央的是驱逐舰“旁遮普人”号

  这道命令也为德军舰队宣判了死刑。4月12日下午6点,9架“剑鱼”轰炸机从“暴怒”号上起飞,第二次纳尔维克之战的序幕开启。紧随其后的是水面舰艇部队,其中的核心是战列舰“厌战”号——它也将因为这一战成为皇家海军最传奇的战舰;另外,还有9艘驱逐舰在该舰周围担任保护。

游民星空
英军战列舰“厌战”号在纳尔维克海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该舰摄于1930年代的照片

  凭借强大的实力,英国舰队突入港内。他们首先遭遇的水面舰艇是“埃里希·科尔纳”号,在上次严重受损之后,该舰只能蹒跚前进,目前正在“赫尔曼·屈内”号的护送下前往预定的警戒区域,在遭遇敌军舰队时,他们离目标还有3公里。看到敌军实力强大,“赫尔曼·屈内”号立刻逃脱,而“科尔纳”号则迅速寻找隐蔽。对后者的指挥官来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友军争取时间,并尽可能给敌人制造损失。

  于是,“科尔纳”号缓缓地停靠在了峡湾南部一个幽深的缺口内,并将炮口和鱼雷悄悄对准英军。但这一计划并没有奏效——英军早有准备。在巧妙闪过“科尔纳”号发射的鱼雷之后,他们回敬以炼狱般的洗礼:在12点15分,该舰最终被淹没在了“厌战”号战列舰巨炮制造的火焰风暴中。一名“厌战”号的军官回忆道:“德军驱逐舰试图还击,但这注定不会有任何效果,他们的炮火就像发射豌豆的玩具枪一样毫无作用。”

游民星空
在峡湾内猛轰德军驱逐舰的“厌战”号战列舰

  在峡湾另一面,“屈内”号正在烟雾的掩护下撤退,该舰发来的警报也让拜伊中校清楚地意识到,英军战列舰已出现在峡湾内。鉴于自己的兵力远远逊于对手,他决定不在相对开阔的水域正面迎战,而是将所有舰船带往了一处狭窄的航道,这里不仅“厌战”号无法驶入,幸存的德舰还能用火炮和鱼雷封锁住整片海域。

  在接下来1个小时混战中,双方就像是两个小心翼翼的拳击手,在远距离相互试探着彼此,但又不敢冒着危险暴露自己、向对手打出一记重拳。甚至“暴怒”号航空母舰的空袭也无济于事。但随着时间流逝,德军已显现出了颓势,一个小时的战斗让他们耗尽了大部分弹药,在这种情况下,剩余的驱逐舰只能释放烟幕、撤入更深的峡湾内: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它们就将在这里被消灭殆尽。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这两幅照片都是隐蔽在峡湾一侧的德军战地记者拍摄的,展示了峡湾中的“厌战”号和英军驱逐舰队,它们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很快摧垮了德军舰队

  首先沉没的是“赫尔曼·屈内”号,它最初并未能收到这条命令,在发射了最后一枚炮弹之后,该舰被自行凿沉。另一艘驱逐舰“埃里希·吉泽”号则未能烟幕遮蔽自己,这让它首当其冲地遭到了6艘驱逐舰的集火射击,舰内变成了一个血肉模糊的炼狱——该舰上共有85人死亡,这一数字仅次于最早沉没的“海德坎普”号。但在沉没前,该舰仍然用鱼雷击中了英军的“旁遮普人”号,迫使后者带伤撤离了前线。

游民星空
“汉斯·吕德曼”号翻沉后的残骸

  “罗德尔”号在第一次交战后便作为浮炮台看守着码头,当“厌战”号带领驱逐舰队靠近时,这艘瘫痪的军舰打了它们一个措手不及,该舰有七枚炮弹命中了英军的“哥萨克”号,迫使该舰只能抢滩搁浅。与此同时,“沃尔夫冈·岑克尔”号和“伯纳德·冯·阿尼姆”号则向东南撤到了峡湾的尽头,并在当地被自行凿沉。“汉斯·吕德曼”号则利用仅存的弹药和鱼雷最后一次干扰了英国人,后者注意到,即使到最后,这些军舰的桅杆上仍然飘扬着战旗。

游民星空
德军驱逐舰“伯纳德·冯·阿尼姆”号的残骸,该舰在自沉后,又遭到过联军的再次爆破

  “格奥尔格·蒂勒”是德军最后一艘还在战斗的驱逐舰,它试图用自己吸引敌方的火力,并让友军舰员有机会安全上岸,当英军的“爱斯基摩人”号逼近时,该舰发射了最后一枚鱼雷,这枚鱼雷炸断了对方的舰首,导致15名英军士兵死亡,并让“蒂勒”号迎来了冰雹般的炮弹。

游民星空
“爱斯基摩人”号被炸断的舰首特写,该舰后来被拖回英国接受了长期修理

  该舰的舰长沃尔夫在战斗报告中记录了该舰最后的景象:“面对敌军的猛烈火力,我们的炮火变得愈发零星和虚弱,与二号炮塔的通讯失效,为此我们只能在舰桥上大喊着口头传达指示。三号和四号炮塔供弹系统失灵,五号炮塔弹药耗尽……我下达了命令:‘准备弃船’,最终,我舰选择了在一块礁石上搁浅。”

  随着“蒂勒”号冲上礁石并断成两截,英军向伦敦报告,纳尔维克的所有德舰都已被歼灭。对英军来说,接下来的行动就是派遣地面部队,以此彻底消灭占领当地的德军。为此,英国陆军派出了精锐的第24禁卫旅,他们绕开了峡湾两侧的德军阵地,并于4月14日在纳尔维克以北的哈尔斯塔登陆。在此后的六周内,盟军不断调集增援,并对这座港口展开了持续的围攻。盟军舰船在港外不停巡弋,反复炮击岸上的德军阵地。而在此期间,不断有德军轰炸机展开轰炸。其中一个牺牲者就是波兰流亡政府的驱逐舰“雷电”号(Orp Grom),1940年5月初,该舰被德军的双引擎轰炸机发现并击沉,59名官兵随舰殉职。而在另一面,德军则在一刻不停地加固脚下的阵地。

游民星空
盟军的登陆地在纳尔维克以北的哈尔斯塔,这座小港口内停泊的盟军舰船很快成为德军轰炸机的目标,围绕当地,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空中争夺

  虽然他们事实上已被包围,但在4-5月,他们仍然获得了一部分增援,其中人数最多的正是沉船上2000多名水兵,他们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海军步兵团,他们的制服和武器来自挪威军队的仓库;另外一部分增援则是搭乘运输机抵达的山地步兵和伞兵。但即使如此,与抵达当地的盟军部队相比,这些援军的规模仍是杯水车薪。从5月初,继法军山地部队和外籍军团抵达后,一个由波兰流亡陆军组成的旅也抵达了纳尔维克,这令当地盟军的总人数突破了两万人。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到了重炮和坦克的支援。

游民星空
和《战地5》不同,在纳尔维克你看不到1942年后才登场的“丘吉尔”和虎式坦克,这里出现的唯一装甲部队属于法国陆军,这里展示的就是一辆被他们遗弃的霍奇基斯H35坦克

  而在盟军的连番攻击之下,德军被持续削弱,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山地和厚达1米的积雪拖延对方的脚步。一段时间内,他们甚至已经做好打算,准备在无力抵抗时逃入中立国瑞典。

  然而,欧洲大陆的局势改变了一切:5月下旬,德军席卷了比利时和荷兰,几十万英法军队被围在敦刻尔克地区,远在挪威的联军只能撤退保卫自己的国家,这让德军部队侥幸逃过了灭顶之灾。此时,后者已经放弃了纳尔维克,兵力则从6000人下降到了1500人。按照一位德军指挥官的说法:“事实上,如果对方的再进攻两小时,我们就将被迫考虑投降的事情。”

游民星空
在挪威北部的小路上前进的法军士兵,他们虽然将德军逼入绝境,但并没能在局势变化前歼灭德军

结语

  如何评价这次战役?盟军无疑没有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即歼灭登陆纳尔维克的德军部队。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输掉了战斗?情况也许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从地面战场,情况也许如此,在极北地区,他们的大军师老无功;但在海上战场,情况却截然相反。

  德军的10艘驱逐舰全部沉没,它们相当于当时德军驱逐舰总数的45%,这相当于折断了德国海军的脊椎,因为驱逐舰在当时充当着一支海军的“多面手”。与极少出动的大型舰船相比,它们承担的任务更基础,比如为主力舰队护航或是布雷,这些任务虽然琐碎,但同样决定了海上战场的走向。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德国海军几乎放弃了所有行动。另外,如果这些驱逐舰返回国内,它们也许会在将来对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军构成严重威胁。在夜间、凭借超过每小时35海里的高航速,它们只需要6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撤军航线,而它们只要在当地停留一个小时,就会有数以千计的英军面临死亡威胁。

  但与参战的军人们相比,最为不幸的也许纳尔维克的居民,自1940年沦陷之后,他们将在纳粹的铁蹄之下生活长达5年,对于不甘屈服的居民,等待他们将是集中营和苦役。另外,在整个战役中,双方还总共留下了至少三十艘水面舰艇和运输船的残骸,而在随后几年,德国和盟军又在港外布设了大量的水雷,这些水雷直到1950年代才被清理干净。

游民星空

  至于战争的痕迹则被深深烙在了这座北极城镇上。直到今天,当商船和游艇沿着崎岖的峡湾驶入港口时,人们依旧能看到很多露出海面大约1米的金属浮标,它们标识着那些在战争中被击沉的船只所在的位置,这些残骸也像是一座座无言的纪念碑,时刻提醒着人们1940年发生于此的惨烈战斗。

专栏征稿——点击参与!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地5专区

上一页 1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在《战地5》的这张地图上 德国海军被打断了脊梁骨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8/20180615xtn_162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