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猎之王=雷神他爹?《巫师3》怪物背后的历史

最后的防线
2016-09-25 21:03:18 浏览:0 0

点击查看本文上篇

日间妖灵

与一般人不同,农民在中午停止工作不是为了躲太阳,而是为了躲避日间妖灵。

——弗拉德·雷蒙德《农民与其习俗》

游民星空

  在《巫师3》中,你首次遭遇日间妖灵一定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和之前见过的所有怪物不同,你需要借助法印,才能对它们的真身产生伤害,不仅如此,这种敌人还会瞬间移动和制造分身,从而让不擅长操作的玩家陷入崩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怪物虽然属于幽灵的一种,但只有在中午才会出现。

  我们之所以产生好奇,主要是它的设定颠覆了我们的印象:作为幽灵,它并非游荡在黑暗的墓穴中,而是在正午的艳阳下。和《巫师3》的其它怪物一样,它的设定也从古老的传说中汲取了灵感。在1000年前,欧洲的农民中间开始盛行一种说法,在每年盛夏季节、烈日当空之时,一种神秘的力量将被唤醒,并扑向猝不及防的农夫和路人。

  说来可笑,这种邪恶力量的本源,实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中暑:当人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时,盐分会大量流失,进而产生各种反应,如四肢无力、意识模糊乃至昏迷不醒。

游民星空
现代艺术家笔下的Poludnica,或者说“日间妖灵”

  当年,脑海中一片蒙昧的人们将这种想象归咎于邪恶附体,由此诞生了“日间妖灵”的传说。在波兰,它被称为“Poludnica”,也可以被直接翻译成“午间夫人”,和《巫师3》中的外观不同,“Poludnica”有时会作为一团尘埃现身,有时会被描绘成一个穿白色长袍的年轻女性,而在近代,受到童话中女巫的影响,“Poludnica”渐渐变得更像巫婆。当遭遇日间妖灵后,人们会陷入恍惚、神志不清,甚至被割下头颅。这让许多民俗学家猜测,当年人们看到的可能仅仅是路边的大树、田间的稻草人,甚至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团伙。

  另外,由于一种潜在的本能,中世纪欧洲人对“日间妖灵”的畏惧一直在加深——这种本能就是午睡。按照人类学家们的说法,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穴居时代。为防范敌对部落和野兽,先民们的作息习惯与今天截然迥异。他们并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一次只睡3-4个小时,醒来之后轮班警戒。同时,一些研究也证明,居住在封闭的环境中,受温度、湿度、空气含氧量、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人在入睡4小时后就会下意识地苏醒。

游民星空
这幅梵高创作的油画展现了两位在田间打盹的农民,由于人类睡眠的本能,加上对死亡的恐惧,共同在中世纪的普通人心中编织出了一个关于“日间妖灵”的幻影

  进入文明社会后,这种环境已不复存在,但在本能仍在驱使人们每隔几个小时自动犯困——中世纪时期的饮食习惯更加剧了这种倾向:和如今不同,受食品匮乏限制,当时的人们只吃两餐甚至一餐。这也意味着,当中午的酷热袭来时,人的疲惫感恰恰到达了定点。这一点和中暑的昏厥相互混合,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幻影。

  和其它东欧传说一样,当科学普及之后,“日间妖灵”的故事也销声匿迹。但后来奇幻题材的兴起,让人们对传说有了新的兴趣:一方面,各种地下流行的神话被编纂成书;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也开始从中寻找灵感,为自己的作品增加全新的元素。“日间妖灵”也不例外,在其衍生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交响诗——《日间女妖》,在东欧国家,这是一部知名度极高的作品。

游民星空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得益于其作品的成功,“日间妖灵”再一次变得家喻户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之所以家喻户晓,恰恰因为它建立了一种莫名的诡异感:它讲述了一位正在做午饭的母亲,为让孩子不再哭闹,便用“再哭就会被女巫带走”来恐吓,不料话音刚落,女巫真的飘然而至……而这个故事的来源不是其他,而是当地流行的一首诗歌,作为旅店店主的儿子,交响诗的创作者德沃夏克实际是在这些传说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的,对此难免驾轻就熟。就像是《巫师3》中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那些故事一样,它唤起了听众的不安和好奇,并通过这一点让后来的人们记住了“日间妖灵”的形象,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它被移植进了《巫师3》里面。

尸婴

说尸婴丑,就想说屎不好吃一样,虽然算不上说谎,但也没有完全交代事实。

——狼学派狩魔猎人兰伯特

  在《巫师3》的相关支线中,“血腥男爵”无疑是剧情最复杂和最曲折的一个。这个故事起源于一次酒后的家庭暴力,而这次暴力的结果,就是本节要介绍的——“尸婴”。关于后续的展开,笔者不想做进一步的剧透,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介绍它的原型——一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可怕幽灵。

游民星空
《巫师3》中的尸婴,在游戏中,你可以做出选择:将其杀死,或是将其转变为男爵家的家事精灵

  在《巫师》的游戏设定中,“尸婴”有一个德国化的名字——“Botchling”,它是一种外貌惊悚的婴儿僵尸,它们要么是被遗弃,要么没有取名就已死去,导致灵魂永远无法安息。尸婴会在黑夜时离开巢穴寻找孕妇复仇目标,受害妇女一开始夜里会做噩梦,身体则越来越虚弱,最终无法保护自己——这时,尸婴便会将长牙咬进孕妇的身体,喝她的血,导致母子双双死去。虽然这一设定更多来自波兰人的原创,但在北欧神话中,确实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传说——“Myling”。

游民星空
18世纪版画中的“Myling”

  如果给“Myling”一个适当的翻译,它似乎可以被称为“鬼婴”,而且和游戏中一样,它也有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观和天性。这些“鬼婴”由死去的婴儿变化而成——这些婴儿要么是家境贫苦无力抚养,要么是生前作为私生子被遗弃到河流和森林里,于是,他们迷失的灵魂便在幽暗处徘徊,给路人带来死亡和不幸。

  在传说中,他们会跳上独自旅行者的后背,并要求将其带往墓地,以便获得一个体面的归宿。但当旅客接近墓地时,“鬼婴”会变得越来越重。如果背着它的人无法承受,“鬼婴”会在狂怒中将其杀死。不仅如此,这些“鬼婴”还会向遗弃它们的亲人展开复仇。一个诞生于18世纪的童话中写道:一个农夫在森林中碰到一个鬼婴,这个鬼婴不断叫道:“爷爷,我饿!”但这个农夫于是对鬼婴说:“你去找能喂你的人吧,我是不可能给你奶水的。”鬼婴听了以后便离开了,当农夫回到家里时,发现她的女儿胸前满是鲜血死在地上——因为那个鬼婴,其实就是他当年被杀死的孙子。

游民星空
现代艺术家笔下的“Myling”

  遗弃婴儿的做法在古代非常普遍,但只有在北欧,它激起了如此强烈的恐惧。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讽刺的是,这很大程度上,和基督教传入前,北欧人对婴儿的态度有关。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过去新生儿死亡率极高,他们因此不把没有命名的婴儿算作一个完整的人,并试图以此减轻某种心理负罪感。而在饥荒年间,这些婴儿甚至经常被丢弃,或者被用于向神明献祭,但基督教的传入改变了一切。

  教士们发现了这些神话的价值,并设法将教义与其结合起来,以便借助后者的影响力自我宣传,而“鬼婴”就是其产物之一——因为后来的传说,大多强调了一个事实,“鬼婴”的没有“妥善命名”的婴儿,而是否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实际又是判断“妥善命名”的一个重要标准。

游民星空
斯拉夫神话对应的“尸婴”——“drekavac”,在这幅画中,它反而很像《巫师3》中的“孽鬼”

  需要指出,“尸婴”和“鬼婴”的形象还出现在斯拉夫神话中,它被称为“drekavac”,按字面可以翻译为“尖叫怪”,虽然在今天,在这个传说的诞生地,人们已不再相信尸婴会在森林中游荡,但在东欧,对此深信不疑者似乎仍然存在——最近的目击事件发生在2011年9月,不管当事人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都能确信,它的影响一直都在。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巫师3:狂猎专区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狂猎之王=雷神他爹?《巫师3》怪物背后的历史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6/20160921xtn_162_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