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斯人已逝,摇滚永存

北方凛
2017-07-24 19:22:02 浏览:0 0

  那天早上起床,还在睡眼惺忪之际,手机突然传来了一条讯息。朋友告诉我,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死了,上吊自杀,终年只有41岁。我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在赶去上班的路上,浑浑噩噩的我不断刷新着社交网络,看着各路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还有真正喜欢的、以及见风使舵的网友对他的悼念。我打开播放器,戴上耳机,听起了那几首已经非常熟悉的音乐。查斯特标志性的嘶吼仍然在我的耳畔萦绕,可世间再也不会有他的歌声了。

游民星空

  我大概不算是林肯公园的头号歌迷,但既然混迹于欧美音乐圈,怎么可能没听说过他们的大名。

  第一次接触他们的音乐,记忆里应该是《变形金刚1》的片尾。在柱子哥教科书般的圣母发言之后,镜头慢慢向上升起,浩瀚的星空映入眼帘,耳边则响起了《What I've Done》的迷人旋律。前奏才刚刚开始,我就知道我已经爱上了它。

游民星空

  对于林肯公园来说,《What I've Done》不是他们的成名作,而是职业生涯的转折。最初收录这首歌的专辑叫做《Minutes To Midnight》,中文翻译是“末日警钟”——就是那个美苏冷战时期,被用来指代世界离毁灭还有多久的计时装置。1953年它最接近代表核战争爆发的12点,达到了11:58。而如果你想知道现在它指针的位置,我可以告诉你是11:57:30,仅次于1953年的最高值。

游民星空

  在这张专辑发布之后,林肯公园开始更多地关注环保、战争、贫困和饥饿等世界性难题,就像很多他们的老前辈那样。如果各位曾经看过《What I've Done》的MV,我想应该不难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影片中不断地闪回非洲孤儿、原子弹爆炸、911事件、被毁掉的坏境、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前苏联的个人崇拜等画面,而乐队的主唱查斯特则用撕心裂肺的嗓音怒吼道:

  “好好看一看,我们他妈都做了些什么?!”

  简直唱到了我的心坎里。

游民星空
MV画面

  我很少去听国内的歌。不是说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只是相比于中文圈要么我爱你你爱我,要么你把我甩了、我只能当备胎的陈词滥调,我更喜欢环保、反战、自由和人权这些题材。这样的歌,大多只有国外的歌手会涉及——如果说得再精确一点儿,他们应该是摇滚乐队和乐手们。

  比如Guns N' Roses《Civil War》的反战,AC/DC《High Way to Hell》的自由狂放,One Republic《Truth To Power》对环境保护的呼吁等等。尽管总是苦情的歌曲最能收获别人带着回忆的评论,可我只会对着约翰•列侬的《Imagine》哭成泪人。

游民星空

  乐坛和爱好者中间流传着这么一种声音,说林肯公园后期(特别是《Minutes To Midnight》之后)的音乐风格已经不再摇滚了,他们玩起了流行、玩起了电音,他们叛变了摇滚这个大家庭,喜欢他们的粉丝也不配被称为“摇滚歌迷”。

  这样是不是有点狭隘了呢?摇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本就分化出了很多细小的分类。有的时候各种元素混搭在一起,也不好说他们的音乐到底属于哪一种风格。不是只有枪花、涅槃这样的老炮儿才是真摇滚,提到林肯公园就必来踩上一脚的“粉丝”,大多只是鄙视链心理在作祟而已。

游民星空

  在我看来,摇滚乐重要的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一首有着摇滚精神的歌曲,我就觉得它有资格被算作摇滚乐。

  什么才是摇滚精神?离经叛道,但不是为了反叛而反叛;狂放不羁,有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特立独行,和主流文化泾渭分明;理想主义,呼吁大家去关心那些可能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宣扬自由、平等与和平,心有大爱独步世间。

  所以你看鲍勃•迪伦的歌一点也不“吵”(大概除了他的嗓子),节奏也很舒缓,风格也更接近民谣,可他还是被称作摇滚乐的奠基人。因为在他那个年代,反战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和《Blowin' in the Wind》就是嬉皮士们的指路明灯。

游民星空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

  你会发现,摇滚巨星这个词描绘的也不一定是歌手,而是那些具有摇滚精神的人。就像史蒂夫•乔布斯,当年他在苹果的办公室里竟通过悬挂海盗旗来激励员工开发麦金塔电脑,有人就形容他是IT行业里的摇滚巨星。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写给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斯人已逝,摇滚永存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0724_zyf_267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