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60显卡上市时间曝光
RTX 50系列SUPER显卡首曝
AMD RX 9070 GRE显卡上架
消息称AMD或取消RX 9060 XT 8GB版
国外研究称RTX 50系高温热点或影响使用寿命
国外网友RTX 5080导热凝胶溢出
RTX 5060显卡上市时间曝光
本月15日,NVIDIA正式发布了GeForce RTX 5060系列显卡,其中GeForce RTX 5060 Ti分为16GB、8GB两个显存版本,并已于4月16日晚21时性能解禁并上架开卖。GeForce RTX 5060显卡目前暂未上市,此前NVIDIA曾公布了其国外定价为299美元,国行定价为2499元人民币起。
近日,国外媒体VideoCardz透露了有关NVIDIA GeForce RTX 5060显卡上市时间的最新消息。消息称NVIDIA目前已与多家显卡合作伙伴确认了上市日期,计划将于5月19日发布RTX 5060显卡,也就是在Computex台北国际电脑展前。
与此前的RTX 5060 Ti类似,本次RTX 5060显卡的评测解禁和上市开卖仍将在同一天,这意味着准备首发抢购的消费者只能参考NVIDIA官方的基准测试结果。
规格方面,GeForce RTX 5060拥有3840个CUDA核心,GPU基准频率和加速频率分别为2.28GHz和2.5GHz,配备8GB 128-bit 28Gbps GDDR7显存,TGP为145W。
性能方面,NVIDIA称GeForce RTX 5060显卡通过利用最新的Shader Core、Tensor Core、Ray Tracing Core和超快的GDDR7显存,再配合DLSS 4多帧生成技术,可实现二倍于上一代RTX 4060的性能。
需要提及的是,AMD方面最新的RX 9060 XT显卡也或将在Computex展会前后发布,这款显卡将直接与RTX 5060系列显卡竞争,并且可能会在性价比方面对NVIDIA构成一定威胁。
RTX 50系列SUPER显卡首曝
说来在显存容量方面,NVIDIA显卡在友商衬托下显得不是那么给力。
随着游戏画面质量的越发精细与玩家对高分辨率游戏需求的提高,再加上生成式AI的大火,当下消费者对大容量显存的需求已远超之前,例如刚刚发布的RTX 5060 Ti 16GB版本大火而8GB却无人问津,与此前RTX 4060 Ti 8GB更受青睐16GB无人理睬形成鲜明对比。
近日有消息称,虽然当前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产品线尚未完成全线布局,但NVIDIA似乎已经开始准备RTX 50系列SUPER版本了。
本次曝光的RTX 50系列SUPER产品共有两款,分别是RTX 5080 SUPER和RTX 5070 SUPER。
从曝光消息来看,RTX 50系列SUPER显卡将在显存方面拥有不小幅度的提升,显存位宽不变,但是单颗显存容量从2GB加大到3GB,即RTX 5080 SUPER的显存将从16GB升级至24GB,RTX 5070 SUPER的显存则从12GB升级至18GB。
说来目前唯一使用单颗3GB GDDR7显存的是RTX 5090笔记本电脑GPU,不过随着产能的提升与成本下降,普及开来也是必然趋势。
AMD RX 9070 GRE显卡上架
近日,AMD中国官网突然列出RX 9070 GRE显卡,并且还在京东平台开启了预售活动,确认这款显卡将在5月8日正式开售。
规格方面,RX 9070 GRE采用Navi48 XL,拥有48个计算单元(CU)、3072个流处理器(SP),12GB显存,192-bit显存位宽,显存等效速率为18Gbps,显存带宽为432GB/s,游戏频率2220MHz,加速频率2790 MHz。
AMD表示,RX 9070 GRE在原生1440p超高设置下,在30多款游戏中平均比RX 7900 GRE快6%。
价格方面,目前各家售价最低的是4199元,例如技嘉RX 9070 GRE GAMING OC 12G,价格最高的是4499元。
另外在京东5月11日23点59分之前下单的客户,完成晒单可享受单品返100元E卡、整机返150元E卡的活动。
消息称AMD或取消RX 9060 XT 8GB版
此前有消息称,AMD RX 9060 XT显卡也将和RTX 5060 Ti一样拥有8GB和16GB两个版本,然而据最新消息,似乎是由于RTX 5060 Ti 8GB显存版反响不佳,因此AMD可能会取消RX 9060 XT的8GB版本。
一位“AMD合作伙伴”近日透露称,AMD正在考虑取消RX 9060 XT的8GB版本,以避免重蹈NVIDIA的覆辙。该消息人士指出,AMD认为8GB版本的RX 9060 XT不会获得好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一款既能满足当前游戏显存要求,又能同时平衡性能与价格的显卡。
目前游戏对显存的要求越来越高,8GB显存在很多游戏中表现得捉襟见肘,虽然在此前的跑分与游戏测试中,8GB版本的RTX 5060 Ti与16GB版本差距不大,但实际上有不少游戏都出现了爆显存的情况,这将大幅拉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除了RX 9060 XT之外,有消息称AMD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款更便宜的RX 9050 XT显卡,预计该显卡将配备8GB显存。
国外研究称RTX 50系高温热点或影响使用寿命
Igor's Lab最新研究发现大多数AIB合作伙伴显卡的供电区域都容易出现高温热点,这可能会在长时间高负载使用后对显卡造成损害,甚至缩短其使用寿命。
Igor's Lab指出,RTX 50系显卡的高温热点问题出在显卡供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上,显卡供电系统由多个元件组成,包括FET、电感线圈、驱动器以及连接它们的导线等。由于这些元件被放置得过于密集,导致局部温度过高,长期高温可能使供电系统逐渐劣化,最终导致显卡可能仅使用几年后就报废了。
Igor's Lab对PNY RTX 5070和Palit RTX 5080 Gaming Pro OC进行了热成像测试,结果显示,RTX 5080 Gaming Pro OC在主要NVVDD区域(位于显示输出与GPU芯片之间)的热点温度高达80.5°C,而其GPU核心温度仅为70°C。PNY RTX 5070的相同区域温度高达107.3°C,而GPU核心温度仅为69.7°C。二者差别较大主要是由于PNY RTX 5070的PCB较短,供电元件集中在显示输出与GPU之间,导致热点温度更高。
Igor's Lab认为这两张卡的主要问题在于散热不足,无法有效为电力供应系统降温,PCB电力区域也没有使用任何导热垫与背板相连接。
Igor's Lab 对这两张显卡进行了散热改装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在热点区域的背板上添加导热硅脂或导热垫,可以显著降低温度。其改装测试证明了RTX 50系列在供电区域有着明显改进空间,许多显卡的热点区域温度甚至高于GPU核心本身。
说来80°C的温度已经接近导致电子迁移和“老化效应”的临界点,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显卡寿命,而由于高温热点问题,玩家再想像以前一样一张显卡使用多年,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国外网友RTX 5080导热凝胶溢出
近日,一位韩国玩家反馈称其购买的某品牌RTX 5080显卡出现了导热凝胶溢出的现象,拆开后发现溢出的导热凝脂来自GPU区域。
对此,该品牌官方发布了公开声明,并做了详细解释。
该品牌表示,RTX 50系列、RX 9000系列显卡都采用了全新的导热凝胶材质,这是一种绝缘的、可变形的油灰状化合物,即便是在不均匀的芯片也能实现最佳接触,涂抹得当可承受至少150℃的高温而不会融化、液化。
与传统硅脂材质不同的是,导热凝胶通常是由有机硅聚合物、导热填料等组成,有的还有一些特殊的添加剂以改善性能。一般来说,导热凝胶具有更好的柔韧性与可压缩性,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表面的接触,在长期使用中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干涸或变硬。
该品牌强调,这种导热凝胶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以验证其性能和稳定性,包括但不限于:多轴跌落和振动测试(涵盖四个角和六个面)、长时间高负载模拟、极端环境温度、垂直和水平安装方向等等。这种导热凝胶采用全自动化工艺进行涂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差异。
而导热凝脂溢出的情况是由于在RTX 50系列的一些早期生产批次中,为了确保足够的覆盖面积,涂抹的凝胶稍多,从而可能导致多余的凝胶出现溢出。这种情况虽然看起来不太美观,但不影响显卡的性能、可靠性与寿命。
该品牌表示,目前已经发现这一问题,后续生产中将调整凝胶的用量,以确保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
华硕PRIME RTX 5060 Ti O16G 电竞游戏显卡
华硕PRIME GeForce RTX 5060 Ti O16G 电竞游戏显卡采用三风扇散热设计,双滚珠轴承轴流风扇。显卡巧妙的将外壳、散热片和热管排列,使3个轴流风扇能够利用机箱侧面板通风,再搭配MaxContact镜面直触技术与相变GPU导热垫,拥有不错的散热能力。显卡采用双BIOS设计,拥有强化背板和不锈钢支架。
华硕PRIME GeForce RTX 5060 Ti O16G 电竞游戏显卡的当前售价为4149元。
快捷入口:点击进入
七彩虹战斧·皓月白 48G(24G*2)DDR5-6000MHz内存
七彩虹战斧·皓月白 48G(24G*2)DDR5-6000MHz内存条重拾简约硬核设计,采用红白渐变为主调,以全新的红色斧头形象搭配厚重的金属马甲进行组合,科技感与简约风格并存。
内存搭载十层坚固PCB基板,1.5mm高效合金散热马甲,搭配1.4V工作电压,精选海力士原厂颗粒,48GB(24G*2)大容量,C28时序,可为电竞、AI计算及4K内容创作提供无妥协的数据空间。
七彩虹战斧·皓月白 48G(24G*2)DDR5-6000MHz内存套装的当前售价为1049元。
快捷入口: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