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饭桌”和社区食堂火了。打工人主动和中小学生成为了“饭搭子”,吃着十几块钱一顿的午饭,“健康又卫生”。抖音上,#小饭桌#的话题播放量达到了2.1亿次。
为此,也有不少创业者看中了“成人小饭桌”的生意。和主营线下堂食,面向中小学生的“小饭桌”不同,“成人小饭桌”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社交平台联系,用外卖的形式触达周围5公里内的用户。
“不用料理包、地沟油和隔夜菜,保证新鲜健康又卫生。”
但理想与现实终归存在差距,控制不了成本,做不出来量,合规问题……从全网爆红到众多玩家入局做生意,还不到一个月,第一批做“成人小饭桌”的玩家就已经离场。归结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就是太累,不少“成人小饭桌”都是单打独斗模式,一个人要负责客服、宣传、买菜、备菜、制作、包装和配送多个环节,每天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都不少。
其次,收益太低。有人做了将近20天生意,除去食材成本和包装费赚了300多元,平均一天15元,“太不划算了”
最后,就是合规问题。“成人小饭桌”更像是餐饮行业的一种营销手段和产品测试,没有健康证还是不要做餐饮了。
而且,曾经反击餐饮“刺客”的“成人小饭桌”,也成了不少人眼里的“价格刺客”。一二线城市的“成人小饭桌”定价基本在30—35元一餐,三四线城市的定价则在20—25元,还有一些定价达到了50元以上。
从10元吃饱、15元吃好的工地盒饭和流动盒饭摊,到被全网讨论的15元40个菜的东北盒饭自助,再到现在和小孩、老人抢饭的“小饭桌”以及社区食堂,背后都是“打工人苦吃饭久矣”的生动写照。
高性价比的一餐,能俘获到无数消费降级后注重性价比的年轻打工人。但年轻人的生活中,这个“刺客”,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