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非洲坦桑尼亚官方对外声称,在奔巴岛上发生了集体海龟中毒事件。8个孩子、1个成年人中毒死亡,另外还有78人中毒入院。根据医院的测试结果表明,这些人都曾吃过海龟肉。
在当地,海龟肉被视为一种珍贵食材,虽然大部分海龟都是受国际法规保护的濒危物种,不允许捕猎和食用,但在偏远地区,吃海龟仍是一种传统活动,而且会在集体庆祝活动中提供。
人一旦吃了没煮熟或者有问题的海龟肉,就有可能出现中毒症状。以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还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毒素引起的,因此也没有直接有效的解毒剂。一旦中毒,死亡风险就很高,其中儿童的情况会更加严重,而且这种毒素还会通过母乳传递。这意味着,只要母亲吃了有毒龟肉,吃奶的孩子也会中毒,甚至死亡。
从科学角度来说,海龟本身是无毒的,但食用它的肉是有可能中毒的,这种情况叫做“海龟肉中毒症”。
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中毒症状,几乎只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生,例如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几内亚等地,最近发生中毒事件的桑给巴尔群岛也是其一。
明明海龟无毒,毒素又是哪来的呢?据统计表明,出现海龟肉中毒的,主要是4种海龟(绿海龟、玳瑁、红头龟和棱皮龟)和1种淡水龟(花背鼋),其中最常出现问题的是玳瑁和绿海龟。
科学家认为,这些引起中毒的海龟,本身是无毒的,它们体内的毒素可能来自藻类。最典型的就是蓝藻,蓝藻种类很多,大部分生活在淡水中,但也有一部分生活在海洋之中。当环境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元素污染时,蓝藻的生长就会不受控制,进而出现水华现象。蓝藻是可以分泌藻毒素的,藻毒素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两种,肝毒素和神经毒素。
当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以蓝藻为食时,细菌会保留在它们的体内,可以在肌肉、皮肤和其他器官中检测到,这些有毒个体一旦进入食物链,毒素是有可能在海龟体内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