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HR,《教父》制片人艾伯特·S·拉迪(Albert S. Ruddy)在洛杉矶溘然辞世,享年94岁。
5月28日,他的妻子万达·麦克丹尼尔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哀悼,大意是:“艾伯特·S·拉迪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比赛结束了,但我们赢了!’ 亲爱的,你战胜了人生这场游戏。但你的离开留下了巨大的空虚,就像我们对你的爱一样广阔无垠。”
艾伯特在六十年代就开始担任电影的制片、导演等工作,参与过的电影超过40部,其中有10多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更是凭借电影《教父》和《百万美元宝贝》,分别在1972年及200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奖,也是影史经典名作《教父》得以顺利问世的重要功臣。1970年3月,派拉蒙影业宣布要将畅销小说《教父》拍成电影,并由艾伯特·拉迪担任制片人。在此之前,他其实也只制作过《野种》等三部作品,谈不上有多大成功。不过,三部影片的制作成本都控制得相当之低,据说派拉蒙看中的正是他的这点过人之处。
《教父》的制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拉迪展现出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成本控制上,更在于他善于沟通,善于解决各种争端。
因为怀疑影片会对在美意大利人社群带来负面影响,《教父》开拍不久之后,便遭到黑白两道的恶意抵制。拉迪的车被人开枪破坏,对方还在仪表盘上留下字条,威胁不停拍的话就要取他小命。1971年2月,拉迪亲自出面与纽约黑手党老大——老约瑟夫·安东尼·科伦坡会面,想尽办法说服对方放心,《教父》不会给当地的意裔惹来麻烦,并在部分配角和群众演员的人选上,也充分听取了这位黑手党大佬的意见,确保了影片拍摄可以稳妥推进。
在1973年举办的第45届奥斯卡上,艾伯特·拉迪凭《教父》一举捧起奥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在获奖致辞中,他表示,“美国需要好电影,好电影也需要美国;好观众需要好电影,好电影也需要好观众。所谓的美国梦,在我看来此刻我手握的小金人便是其象征。所有敢梦想、肯努力的人,它正等待着你们来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