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气造成的污染,现在已经成为困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科学家纷纷加入到研究中来。甚至还有了“阻止牛排气大赛”,因为牛排气是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牛有四个胃,其中最大的部分是瘤胃。成年牛的瘤胃可以容纳大约200升的食物,体积很大,里面充满了数十亿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分解植物,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胃里的酶和微生物再将这两种气体结合,就形成了甲烷。这些甲烷就随着牛的打嗝和排气排到大气中了。
根据计算,一只“消化系统很好”的牛每天大约能放出300升的甲烷,足以填满一个中型的浴缸。而全球大约有16亿头牛,这些加在一起,将会是一股极其可怕的破坏力量。
根据相关的统计,目前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气体中,甲烷高居第二位,但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却是排在第一的二氧化碳的好几十倍。
也是因为如此,贝佐斯才会斥资100亿美元成立地球基金会,再由基金会资助对应的研究。
贝佐斯基金会资助的项目是一种疫苗,根据研究团队的设想,这种疫苗可以减少牛胃中制造甲烷的微生物的数量,以达到减排的目标。
那别的科研人员参赛者又会以何种方式减少牛排气呢?很多想法真的够得上奇思妙想了,一起再来看看。
给牛喂海藻饮食
有研究团队发现,给牛喂食海藻能够有效抑制催化甲烷生成过程的酶,从而减少大约80%的甲烷排放量,而且海藻不会改变牛奶的味道。
听起来很美好,但不幸的是,奶牛不喜欢海藻的味道。而且目前人类还没有足够的技术种植和加工足够多的海藻。所以这个目前来说算是一种空想。
牛种选择
一些科学家认为,牛排气问题的解决之道就在牛本身,也许可以通过培育出排气少的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苏格兰乡村学院已经将目标缩小在牛的20个基因上,他们认为这些基因与甲烷的产生有关,他们预计跟英国农民合作,利用各种杂交和基因技术,培育出节能减排的牛。
感觉这个方法还算可行,但是要替换掉所有的奶牛和肉牛,感觉需要很多年啊,而且那之后的牛物种是不是太单一了。
婴儿袋鼠的粪便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有个奇怪的发现,他们在婴儿袋鼠的粪便中培育出了一种微生物。
将这种微生物与甲烷抑制剂混合,再将混合物投入牛胃的模拟器中,他们发现,这种混合物可以让牛胃中的微生物不再产生甲烷,而是产生乙酸,而动物会吸收乙酸,反而有助于肌肉的生长,提高牛的出肉率。
这个倒是比较不错,不影响牛,还能提高出肉率,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大批量生产制造。
2022年,新西兰计划推出牛羊的“打嗝排气税”以减少碳排放;同年的COP27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也将解决甲烷排放问题描述为“减缓全球变暖最便宜、最快捷的方法”。
但是目前来说,这些措施基本都没有能有效的应用到实际中来。看来解决牛放屁这件事,真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