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正文

“芭比海默”事件两周年:对好莱坞到底意味着什么?

来源:游民星空 作者:Noir 编辑:Noir

文章来自“thegamer”:

两年前的今天,《芭比》与《奥本海默》以核爆般的威力和彩罐炸裂般的色彩席卷影院。这对风格迥异的组合早在格蕾塔·葛韦格与克里斯托弗·诺兰完成拍摄前,就已成为华纳与环球"差异化排片"策略催生的网络迷因。

游民星空

但直到双片真正上映前,人们仍不确定这股网络狂热是否会在线下影院转化为现实热潮。

幸运的是,最终的确转化了——这对“组合”在全球斩获了24亿美元的票房。《芭比》占据了最大份额,以14.47亿美元的成绩成为当年全球票房冠军。但考虑到《奥本海默》是一部时长三小时、部分黑白画面的历史剧,它以9.75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完成了更令人称道的壮举。(而《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则以13.6亿美元的成绩介于两者之间。)

“芭比海默”被誉为本世纪最独特的文化事件,在长时间被电视、社交媒体和串流平台抢占话语权之后,重新将电影带回文化中心。经历了15年超级英雄片主导票房的时代,“芭比海默”也证明了——两部风格迥异的电影同样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

但“芭比海默”到底改变了多少?在2025年的今天,好莱坞和2023年7月20日——这个“双片同日上映”前夜相比,有哪些不同?情况更好了?还是更糟了?

游民星空

超级英雄的陨落

在2022年和2023年,没有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进入全球票房前三名——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不包括2020年那个特殊的疫情年份)。2024年,《死侍与金刚狼》为这个类型带来了一丝曙光,拿下全球票房第二的位置。但到了2025年,我们似乎又回到了2022和2023确立的趋势。目前来看,《超人》几乎没有希望击败当前稳固的前三名,《神奇四侠:初启》是这个类型今年最后的机会。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而“芭比海默”正是开端之一。超级英雄电影依然有机会大获成功,但它们不再是过去那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了。曾经,《惊奇队长》这样评价平平的影片,也能凭借与《复仇者联盟》的关联轻松突破十亿美元大关。但从2022年开始,一部超级英雄续集的票房更有可能低于前作,而不是高于。

票房下降 票房增长
《黑豹2:瓦坎达万岁》 《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
《海王2:失落的王国》 《死侍与金刚狼》
《雷神4:爱与雷霆》
《小丑2:双重幻想》
《沙赞2:众神之怒》
《惊奇少女》
《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
《美国队长4:勇者新世界》

“芭比海默”证明:非传统IP电影同样可以称霸票房。虽然它们也属于改编作品(《芭比》源自玩具娃娃,《奥本海默》改编自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但它们并非某个既有电影宇宙的新篇章。在这个充斥着IP的时代,它们本质上是一次风险投资,而它们的成功证明:好莱坞需要跳脱漫画改编的舒适区。

玩具电影爆发?还是昙花一现?

《芭比》的成功引发了大量有关“玩具改编电影”的讨论。许多观众担心,好莱坞找到了新的IP金矿——而且比超级英雄漫画的艺术价值还低。一部由莉娜·邓纳姆执导的《波莉口袋》电影正在筹备中,J·J·艾布拉姆斯的《风火轮》电影也是如此。更多玩具相关改编项目也在推进中,包括《大富翁》(由玛格特·罗比担任制片人)、《马特·梅森少校》、《拳击机器人》和《UNO》等。

但莉娜·邓纳姆已经退出《波莉口袋》项目,其它项目至今没有进入实质制作阶段。尽管现在《风火轮》电影已由《魔法坏女巫》的乔恩·M·朱执导,但事实证明,2023年真正点燃“新IP热”的其实是《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而非《芭比》。

自那之后,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成功的电子游戏改编电影:包括《我的世界》、《玩具熊的五夜后宫》和《直到黎明》。

其中《直到黎明》令人意外,尽管口碑糟糕,开画成绩也不佳,但最终其票房收入是成本的三倍以上。

游民星空

更多电子游戏电影仍在筹备中:

《玩具熊的五夜后宫2》、新版《真人快打》将于今年上映

《马力欧2》明年上线

《刺猬索尼克4》和《塞尔达传说》真人电影将于2027年上映

虽然现在也在改编人们童年圣诞礼物清单上的“产品”,但玩具电影并没有成为如最初预测的那样的下一个金矿。

等等……女人也看电影?

所以,如果说《芭比》成功不是因为“人们喜欢玩具”,那它到底是为什么能爆红呢?

答案是:它是好莱坞多年里首批以女性观众为主的大预算电影之一(尽管并非完全“女性专属”)。

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十年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真正以女性观众为核心的,只有《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沉睡魔咒》和两部《冰雪奇缘》。而它们全都是迪士尼出品、分级为PG-13或以下。更准确地说,它们更偏向儿童。

但当好莱坞真正制作面向成年女性的电影时,同样能获得巨大成功。《五十度灰》在2015年全球票房接近5.7亿美元,差点挤入当年票房前十。

去年,《魔法坏女巫》和《我们终将彼此告别》都成为票房热门。虽然不算超级大片,Keke Palmer与SZA主演的中成本喜剧《One of Them Days》也取得了成本4倍以上的收益。

好莱坞仍以男性和儿童为主导观众群,但《芭比》证明:当女性真正被重视,她们也会强力支持值得看的作品。

毕竟,《泰坦尼克号》至今仍是全球第四高票房的电影。

高端观影格式崛起

上周,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奥本海默》之后的首部电影《奥德赛》开始预售,该片由马特·达蒙和汤姆·霍兰德主演,定档2026年7月。令人惊讶的是,70毫米IMAX的预售现在就开始了。

诺兰与发行方环球押注,《奥本海默》激发出的“超大银幕热情”仍未冷却。

目前来看,这一策略奏效——票已售罄(但购票者中多少是粉丝,多少是黄牛,另当别论)。不过这已经不再算新闻。今年早些时候,柯达公司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导演瑞恩·库格勒解析电影《罪人》的各种胶片与数字格式,竟在推特获得1600多万浏览,YouTube也有75万点击。

作为一名热爱电影的人,我从未见过大众如此关注电影的技术放映形式。

唯一可比拟的可能是《指环王》三部曲加长版的幕后花絮热潮。但即便如此,“关注影片如何拍摄”也和“关注影片如何呈现”是两个概念。

诺兰并非唯一推动这一讨论的导演。为了让观影体验与家庭观影彻底区分开来,导演如库格勒、詹姆斯·卡梅隆、丹尼斯·维伦纽瓦、乔丹·皮尔等人都强调“必须在最大银幕上观影”。而诺兰无疑是其中最积极的先锋。

游民星空

“芭比海默”向我们展示了几个核心事实:

——观众渴望新鲜的内容

——2020年代不会像2010年代那样由超级英雄主导;

——好莱坞并未真正用心去打动女性观众;

——影院的震撼音效和沉浸式体验,即使在串流时代,也足以吸引人们走出家门。

这并不意味着“玩具题材”或“历史传记片”将成为下一个爆款趋势。相反,它证明了——如今没有某种题材或类型是“下一个大势”。从现在起,任何电影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没有万无一失的公式,没有永远奏效的类型,也没有永远行不通的路数。

对电影公司高层来说,这或许令人担忧;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当一切都不再有保障——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场冒险。而我宁愿看一部冒险之作,也不愿再看一部“安全之选”。

人喜欢
游民星空APP
随时掌握游戏情报
code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
“芭比海默”事件两周年:到底教会了好莱坞什么?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new_preview/2025/07/22/origin_b_2025072214321066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