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汪苏泷因为收回《年轮》的版权授权,让张碧晨不能再商业演唱这首歌,引发了一场关于“原唱”归属的激烈争论。
这场风波的起因,竟是一个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在直播中坚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彻底激怒了汪苏泷的粉丝和团队。
但汪苏泷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撕逼、不骂战,直接收回版权,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引用自己早年脱口秀的发言:“《年轮》这首歌,除了张碧晨不是我的,其他都是我的!”
汪苏泷在《年轮》发行时就保留了创作手稿、合同邮件、版权登记文件,确保自己在法律上立于不败之地。
相比之下,很多音乐人因早期合同不规范,导致后来维权困难,而汪苏泷的“版权存档意识”堪称行业标杆。
这一操作不仅让网友直呼“硬核”,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原来汪苏泷的版权意识这么强!
那么,汪苏泷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成为“版权卫士”的?
汪苏泷出道前8年(约2010-2018年)遭遇前公司侵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所有热门歌曲版权被私自出售。作为创作者,他不仅无法获得版权收入,甚至演唱自己的作品也需付费。
汪苏泷早年创作的《小星星》《有点甜》等歌曲曾被大量翻唱,但很多翻唱者不标注原作者,甚至篡改创作者名字(如“汪苏龙”)。
他因此与公司解约,还被索赔500万解约赔偿金。接综艺赚钱打了5年官司才拿回来。
2022年,他陷入侵权风波,王洛宾后人起诉他篡改经典老歌歌词,案件还开庭审理,他被迫出面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汪苏泷对版权的保护可谓细致入微。2023 年某音乐综艺上,嘉宾魏大勋即兴演唱《不分手的恋爱》片段,刚唱到第三句就被汪苏泷笑着打断:"老师,超过三句要收费了。"
他曾公开拒绝《奔跑吧》导演 "免费写歌换通告" 的要求,直言 "写歌收入高于综艺报酬",这种不妥协的态度让节目组最终按市场价支付了版权费。
这次《年轮》争议,只是他长期维权的一个缩影。他曾公开表示:“音乐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的作品被唱红,但没人记得是谁写的。”
收回《年轮》授权后,汪苏泷的版本播放量激增,证明版权保护最直观的就是能带来商业回报。
他的维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希望推动行业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