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清华女博士袁小格(化名)所学专业为市场营销学,在一家实验室工作。今年8月,因一次机缘巧合,她兼职参演了一部以传播“围棋”为主题的短剧。
8月初,袁小格的一个围棋协会的好朋友,本来要“本色”出演这部短剧,但因公出差,朋友没赶上档期。“最后她觉得我的气质也很符合剧情,就想让我代替她出演。”袁小格没有犹豫,就去勇闯短剧圈了。她告诉记者“这部剧的剧本很吸引我,我饰演的是女主角,是一个冷静理智的围棋棋手,对传统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保护欲。”
短剧的拍摄时间为8月6日到11日,共5天时间。对于第一次接触短剧,且长期从事科研学术工作的袁小格来说,这个节奏非常快。袁小格表示,作为刚出道的18线演员,自己每天的片酬在一千元左右,“在起步阶段,我想积累更多作品,对于薪资就没那么在乎。”目前片子还没有上映,袁小格表示,自己会考虑之后出演更多的短剧。
清华女博士出演短剧,引起了不少人关注。袁小格也对此进行了回应。
许多人觉得我作为一个博士生,跟短剧有点格格不入,说我浪费才学,也有人建议我还是去走智慧路线。大家普遍觉得短剧是下里巴人,甚至有人说它降智。
但我认为我承接的这部短剧,其实是宣扬我们的围棋文化,这非常有意义,我认为短剧作为一种讲故事的载体,其实也可以走精品化路线。短剧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标准化,可能还会融入一些AI或虚拟拍摄的技术,它未来有很多种玩法,可能会产生出一些优质的作品。
况且我已经博士毕业了,我的本职工作是在一家省级实验室工作,我觉得读书的价值就在于,能赋予个体更多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不仅仅在于职业选择,也在于生活方式以及人生决策上,我本身是一个斜杠青年,当短剧演员是我此前从未有过的体验,能给我增加非常多的快乐值。
学术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漫长而又孤独的旅程,我可能要花一整年的时间,去研究或攻克一个课题,最终的收获也许并不如我所愿。而短剧的快与这种学术的漫长形成了反差,它会给予我非常饱满和快速的正反馈,我在拍摄短剧的时候,也感受到我在创造社会价值:能对传播传统文化和文旅方面有一点贡献,能够被公众所看到。
通过这个角色,我还跟许多人产生了互动,大家给予我很多反馈,有不少还是正面的反馈。我非常满足,得到了这种情感上的支持,这提高了我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也许这是我能够平衡演短剧和本职工作的一个原因。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邻居大爷,今年已经70岁了,他以前是歌舞团里的演员,退休后去演短剧,经常演一些霸道总裁的剧,演的时候非常入戏,这就是他热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