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到一周,李女士就为儿子的头发折腾了好几回。孩子读初二,发型虽“前不及眉、侧不过耳”,仍被认定“不合格”。前后剪了两次,老师才勉强点头说“过关”。
类似场景在每年九月多地上演。男生要求留“板寸”,女生则须做到“前不遮眉、后不过领”。年复一年的“头发拉锯战”,逐渐演变成关于纪律、个性与审美的讨论。
全国不少中学在开学前发布“发型令”,成为常态。如山东平度一所中学要求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光头、不烫染、不理怪发型”,女生“不染不烫、不披散、过领须扎”;福建泉州一所中学要求男生发长不超手指宽度,女生过肩长发必须扎起;河南浚县一中更明确规定男生平头或短发,女生齐耳短发,还配发型示意图。校方解释称,部分学生会追求奇异发型甚至染烫,缺乏“学生样儿”,规范发型是为了统一形象、提振精气神。
但在家长端,争议不断。李女士就不解:“孩子短发干净整洁,不影响学习,为什么还要剪得那么极端?”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声:“学习不想学的人,剃光头也没用”“孩子因为丑发型情绪低落,真的能提高成绩吗?”甚至有人坦言,被迫夹在学校与孩子之间,既要执行规定,又要安抚孩子,精疲力竭。
一位家长的发帖写出心声:她被规则与个性夹击,无力却只能冷静应对,引发大量共鸣,收获上百点赞、近千条留言。网友纷纷吐槽“学习已够累,还要为头发操心,何必呢”。
但也有家长支持:“和校服一样,统一发型能减少攀比,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在他们看来,这种“沉浸式”规范有助于培养纪律性、集体感和学生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