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两个字。制作组或许本想庄重地致敬文学,但是看到名字的网友当场就绷不住了,评论区瞬间沦陷为大型玩梗现场和文学研讨基地。
其实这个名字,来自于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末编》中的一篇杂文《女吊》,描写的是绍兴当地一个戏目的演出场景。当然,这个名字也是方言。女吊是指的女性的吊死鬼(当然,也有男吊)。按照绍兴当地民俗,每逢中元节就会演一夜的“大戏”,唱给人、鬼、神听,《女吊》便是其中最为出名的戏目之一。在游戏steam页面中,也看到这个游戏名来源就是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游戏所表达的复仇和斗争的精神内核也来自于此。
相比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这篇文章相对小众,也难怪很多网友在游戏出来之前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甚至开始疑惑游戏名字应该读几声。
虽然这是一个恐怖游戏,但是网友玩梗的能力比鬼还大,硬生生把一个恐怖游戏评论区玩成了搞笑游戏评论区。下面是一些评论节选:
上一个因为游戏名出圈的还是一款原名《NEKOPARA》的猫咪女友恋爱游戏。在被玩家亲切地翻译为《艹猫》后,其传播力呈指数级增长。你可以没玩过,但你一定在某个群里见过它的表情包。这个简单粗暴、朗朗上口的“译名”,让它成为了表情包时代的现象级文化符号,同时也成为一款无法在正常场合读出来的游戏。
虽然《NEKOPARA》出圈,是因为游戏本身质量过硬(香喷喷的猫娘谁不爱),但这个神译名绝对是它打开中国市场、火出核心玩家圈的最大功臣。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女吊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