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综合频道报道,亳州博物馆有一个展厅收藏了近600块文字砖,他们来自于1800年前的曹操宗族墓群。当时负责造墓的工匠们,一边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一边趁没人注意,用简陋的工具在砖坯上刻下自己的心里话。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 “带薪摸鱼” 嘛,砖头上隐藏着另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亳州。
据了解,这些砖上的人名、心情、感慨等体现了打工人的“摸鱼”瞬间,比如“作苦心丸”(心里苦)、“当奈何”(可我又能怎么办呢,算了,还得接着干)、“沽酒各半各”(AA制分摊酒钱)等等。
有网友表示:“摸鱼古今通用”、“大家都不爱上班”。
现在这些砖安安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每次有人站在前面看,都会忍不住笑出声,然后跟身边人说 “你看,古代人也这样”。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成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
资料显示,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泱泱涡河水先后哺育出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上百位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
亳州市博物馆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成立于1959年,是安徽省建立较早的地方博物馆之一,基本陈列《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以历史发展的脉络展开,诠释古都魅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