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家住北京的张先生,某天夜间突然遇到手机莫名黑屏、震动、不受控制的情况,第二天手机恢复正常,但他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遂立刻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该信用卡竟在境外有一笔消费,张先生的钱被支付到泰国一家免税店,买了一块1.5万元的手表。
根据提货单上的信息,警方发现手表被一职业带货人张某带回国内,并第一时间把手表用快递发走了。
根据张某及其同伙的资金去向,警方挖出一个境内外勾结、盗刷信用卡犯罪的链条,涉及70多人、金额约1000万元。
报道指出,这是一个以电诈方式境外盗刷、境内销赃的犯罪团伙,团伙成员分工明确:
上游的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受害者的信用卡信息,并在境外的购物网站或免税店进行无卡绑定后消费;
职业背货人将消费的商品从境外带到境内;
张某等人接收商品后销赃变现;
所得资金转化为虚拟币后团伙分赃。
而机主张先生之所以无法控制手机,是因为曾点过带有病毒的链接,导致手机中了木马病毒,继而被犯罪团伙远程操控。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手机感染木马病毒后的风险,网络安全专家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展示犯罪团伙通过远程操控方式控制受害者手机的过程:
“当手机被植入木马后,便会被远程电脑控制,借助远程控制的电脑,可对手机进行所有操作。例如,打开银行App,即可进入银行界面进行操作,再通过验证码形式获取登录信息,进而登录手机进行转账。”
网络安全专家介绍,一旦手机感染木马病毒,犯罪团伙不仅能够读取通讯录、短信等信息,还能在受害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更为隐蔽且危险的操作,比如打开手机摄像头,窃取隐私信息。
专家给出了三步自查方法:
1、最近手机运行有没有变慢;
2、手机是否出现不受控制的行为;
3、资金使用中出现了没有操作过的交易记录。
如果手机出现了异常症状:
1、及时断网,确保无法再被操作;
2、修改相关密码和认证方式;
3、若已出现了金钱损失,要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