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6氪报道,2025年开年,在AI眼镜热度持续攀升之际,国内的第一波AI眼镜厂商和产品却遭遇了“上市即翻车”的窘境。
闪极和雷鸟是第一波发售AI眼镜的国内厂商,也是率先验证国内AI眼镜商业化闭环的“试水者”。两者的试水不利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做好AI眼镜的难度,被入局者低估了。
不少一级市场投资人,并不看好AI眼镜的创业机会,认为这是一个“大厂射程之内”的赛道。更悲观的声音则认为,AI眼镜赛道的开创者Ray-Ban Meta的小成功(年销量近200万台)只是偶发事件。
如今,两个中国市场先行者的探索失利,在拷问着入局的国内厂商和投资人们:Ray-Ban Meta的成功,在中国市场是否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