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日前,一段数位小米SU7 Ultra车主举着手机订单要求退车、退定金的视频,引外界广泛关注。
“小米SU7 Ultra实车与宣传不符,我要求小米汽车退还2万元定金(含1万元意向金,1万元定金)。”武磊解释称,近期有用户提车后发现,选装碳纤维挖孔机盖内部没有风道,只有装饰作用,且可能带有噪音缺陷,与宣传不符,所以要求小米汽车无损退定金。
从高速事故到限制马力,再到碳纤维挖孔机盖涉嫌虚假宣传被车主要求退车,小米汽车正面临交付后的又一次重大考验。“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5月10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小米汽车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中国新能源车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过热现象。
从上述发布的图片来看,出镜的人数在45名左右,但皆佩戴了口罩或替换成卡通头像。这一呈现形式,也让他们的小米SU7 Ultra车主身份被外界所质疑。
“大家都是普通人,从来没有在社交媒体上抛头露面,所以不太愿意暴露隐私。”武磊坦言,“没有露脸的另一个原因是,怕被身边的朋友看到,来笑话自己。”
已经提车的小米SU7 Ultra车主朱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露脸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正露脸反而需要勇气才行。
记者了解到,参与出镜的人还只是小米SU7 Ultra车主的一小部分人。“目前,大家自发组建的‘挖空SU7 Ultra退订群’已上涨至414人。”武磊透露,群内大多数是付了2万元大定定金锁单排产的用户,已提车仅有几位。
据悉,此次事件缘起于小米SU7 Ultra对外宣称的“复刻原型车双风道设计”“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选装价4.2万元的碳纤维挖孔机盖,被已提车的车主测出车辆既无气流导引功能,也未改善散热性能。拆解对比显示,其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一致,仅减重1.3公斤。
3月2日,雷军曾在微博上发文称:“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不过,在发布6个小时后,雷军把话术修改为“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
对于外界关于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提出的质疑,小米汽车在5月7日进行了正面回应。不过,小米汽车给出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得到车主和准车主们的认同。
小米汽车给出的两种方案:一是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大家想看到的是小米对这次事件的重视,并不是这样一个极其敷衍的解决方案。”武磊告诉记者,“大家之所以选择花4.2万元选配挖空机盖的车型,就是看中了这一设计特别之处,可以给自己提供不一样的情绪价值。”
小米SU7 Ultra车主赵妍对记者说:“我是个十年老米粉,对于挖空前机盖虚假宣传一事,以及之后小米给出的限时改配及补偿20000积分的处理方案,非常心寒。”
朱翔也表示,对于已提车的车主来说,给出的2万积分补偿太不尊重人了。“我们并不差这2千块钱。”朱翔表示,小米方面对待这件事的处理态度太过敷衍,让购车的用户对其信任度锐减。
武磊也表示,原本大家只是希望小米能够给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但没想到等到的是这样一个回应。“这个补偿的回应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没被尊重,更生气了,后面才决定以视频的形式来发声。”武磊称。
“之前2个月等待,大家在SU7 Ultra车友群里,都说碳纤维挖空机盖是整辆车的精髓,还劝那些不选装的人改配,不加挖孔没灵魂。”武磊称,“当时大家的心理预期都很高,现在发现这样的情况,心里落差很大。”
据悉,从5月12日开始,陆续有要求退订的车主收到小米汽车交付群中小米汽车工作人员的回复:“很抱歉给您带来疑惑,SU7 Ultra是一款非常不错的车型,我们真诚希望您再考虑考虑。基于当前现状,您的订单我们不会继续生产。您的小米汽车APP展示的预计交付周期不再具有参考性,原预计交付周期作废。如您想继续提车,您可在60日内,联系我们沟通继续生产。若超出60日您未能沟通申请继续生产,则视您确实无提车意愿,我们再协商取消订单相关事宜。”
对于上述消息内容的真实性,记者第一时间向小米集团官方进行了核实,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应。不过,一位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小米汽车确实给出了上述内容的回复,但关于用户提出的退定金需求,目前还未给出具体解决办法。
对于小米汽车工作人员给出的最新解决办法,武磊等车主并不能认同。“既不同意退款,又为什么要给出停止我订单生产的回复呢?”武磊表示,小米汽车设置60天“冷静期”,60天过去后给出的解决方法还是“再商讨”,这可能是小米新想出的一种拖延手段。
网名为“亦昂”的消费者在“挖空SU7 Ultra退订群”中发表个人声明称,不接受60天解决方案。“我等不了60天,凭什么小米的过错(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在先;霸王条款,避重就轻在后),要我们消费者来买单。”“亦昂”称,如小米所说等待60天,将再次增加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
5月13日,四川简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吴胤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小米汽车在没有退款的前提下,没有权利单方面停止生产。“这个回复可以作为车主退定金的理由,小米汽车明确表示拒绝履行就是一种违约。”吴胤征称。
不过,记者从车主提供的一张其与小米汽车工作人员沟通60天“冷静期”不合理的聊天截图中看到,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在劝该车主继续考虑购买小米SU7 Ultra的同时明确表示,“定金确实没法退了”。
据武磊透露,目前在上述微信群内大部分人的需求是退还2万元的大定定金。也有小部分准车主认为提出了“一赔三”的需求。如“亦昂”就在其个人声明中表示,其为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权利,主张“退一赔三”。
不过,赵妍告诉记者,她个人没有“退一赔三”的要求,其只希望能退还2万元定金。“车是好车,雷总我也是认可的,不然也不会支持小米十年。”赵妍说。
吴胤征表示,从法律角度,即便认定小米存在虚假宣传,也仅限于该配件部分的“退一赔三”。“定金客户只能适用定金罚则,要求双倍退还定金。但定金客户要求双倍返还定金还需要看该配件是否足以影响购车的决定。”吴胤征认为,从客观角度讲,小米退还定金是现实可行的操作。
那么,小米汽车关于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挖空机盖是否存在虚假宣传问题?“从消费者反馈及相关测试来看,小米SU7 Ultra 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即碳纤维挖空机盖)很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廖建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目前车主提供的证据,包括拆解情况、测试结果等来看,小米汽车对该选装件的宣传与产品实际表现差距明显,若无法提供合理说明或证据证明宣传属实,很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
群内多位准车主向记者讲述,他们将相关情况向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承担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职责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金融局反映,但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多人发给记者的受理记录截图显示,该局受理了他们的投诉,但表示“无法认定反映的主体存在被反映的问题,不予立案”。关于消费者的诉求,该反馈称,“经调解,被诉方无法满足,终止调解。建议您通过司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