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8日中国民航总局发布明文规定,禁止非3C认证充电宝携带乘坐国内航班以来,这项旨在提升航空安全的新政策已执行超过百日。然而,尽管政策持续推进,机场安检口查获的非3C充电宝数量依然庞大。
10月12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国内出发安检口现场专门设置了三处“充电宝安检点”,多名安检工作人员在乘客安检前逐一核验充电宝是否为3C或是不是被召回产品。合格的充电宝则会被贴上“南京机场安检合格标签”,不合格的则需当场自弃或自行邮寄。
一名现场安检员透露:“自6月28日新政实施以来,整体自弃的‘非3C充电宝’较新政实施初期数量有所下降,但每日仍有数百个‘非3C充电宝’被查获。”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一名安检负责人对此表示无奈:“就像洗护用品限带100ml以内的规定执行多年,每天仍有人违规一样,‘非3C充电宝’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只有当市场上完全停止销售这类产品,情况才可能好转。”
类似场景也出现在浙江义乌机场。尽管机场规模较小,但该机场外籍乘客乘坐国内航班的比例高,携带‘非3C充电宝’被安检查出后自弃现象尤为突出。一名安检工作人员解释:“许多外籍旅客不了解国内民航规定,常因未通过‘3C认证’被拦下。”10月13日上午,贝壳财经记者在安检区排队观察的十分钟内,至少十位乘客主动放弃或寄存了“非3C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