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斩武堂 战争雷霆 战争雷霆专区站

   当1942-1943年、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肆虐时,在炮火纷飞的东部前线,苏军要求获得新型装备的呼声愈发高涨。从1943年 开始,位于苏联腹地、车里雅宾斯克市的“坦克城”工厂接到命令,研发一种拥有强大火力和厚重装甲的重型坦克。该项目最初被赋 予了“237工程”的代号,到1943年秋季,其原型车已初具雏形。
   尽管给人以外观庞大的第一印象,但IS-2全重只有46.25吨,相当于虎王坦克的三分之二。在设计上,该车的许多特征都继承自 1943年初服役的KV-85坦克,拥有一门大威力的122毫米炮,另外巨大的铸造炮塔和厚重的倾斜装甲也是其设计特征。实验中,IS-2 的车身被可以抵挡75毫米反坦克炮在800米外的射击,122毫米主炮能在1000米外使德国重型坦克失去战斗力。
   作为重型坦克,IS-2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可靠性,根据苏联对缴获“虎王”的试验,其平均行驶10-15公里就要遭遇一次故障, 而IS-2的平均故障里程超过了80千米;同时,其另一个亮点在于续航力,IS-2的公路行驶里程达到了240千米,而虎王的行驶里程只 有110公里,这赋予了前者展开大规模纵深突破的能力

   IS-2于1943年12月正式投产,但“坦克城”工厂缺乏火炮部件和熟练工人,令其制造进度一度相当缓慢。到1944年1月,只有70辆IS-2完工,然而在厂长萨尔茨曼(Saltzmann)的强力领导下,“坦克城”到同年8月实现了月产250台的指标。二战中,共有3390辆IS-2在此竣工,是德国虎式和虎王坦克的1.85倍——这一点也保证了苏军能源源不断地发起攻势。
   苏军为IS-2组建了全新的特殊部队——近卫独立重型坦克团。这些单位被下辖21辆IS-2坦克,每5辆一个连,一共4个连,在前线往往被配属给给方面军、集团军甚至是坦克军,任务是充当尖刀部队,突入德军重兵防卫的前线地段。到1945年,由于IS-2产量充足,不仅大量近卫重型坦克团参加了战斗,还第一次出现了所谓的“近卫重型坦克旅”。
   近卫重型坦克旅装备65辆IS-2坦克、3辆SU-76自行火炮和若干装甲车,实力相当于1.5个德军重型装甲营(45辆坦克)。在二战期间,共有7个独立近卫重坦克旅被组建,其中第7和第11近卫坦克旅更因在柏林战役中的作用而彪炳史册。

  许多书籍虚构了IS-2与虎式捉对厮杀的景象,但这一幕在苏德战争中极少发生:这不只是因为虎式数量稀少,而且上述做法违背了苏军对IS-2的使用原则。从服役后,苏联人便在对IS-2的部署进行调整,尤其检讨了与德军重型坦克的战斗,不久,IS-2便脱离了“坦克猎手”的角色,并成为突击部队的“攻城锤”。在前线,指挥官会选择防御薄弱的地段作为突破口,此时它们的主要阻碍不是德军的重型坦克,而是步兵和反坦克单位,如75毫米反坦克炮和火箭筒小组。具体而言,IS-2肩负的战场任务有三个:首先,是在战斗打响前,运输突击部队抵达战线后方1000米处;其次,是当进攻发起后、在T-34吸引和削弱敌军火力的同时,用大威力主炮摧毁敌军目标;最后,当第一道防线突破时,IS-2坦克团将前进,领导T-34部队发起突破。面对多重防线时,这一战术将被循环执行下去,直到部队达成战斗任务。
   防御战中,IS-2经常与重型自行火炮编组,作为“支柱”扼守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但这些战术施行中遭遇的问题是,由于缺乏通信设备,无论进攻还是防御,突发情况时常会打乱部队的作战安排,使IS-2无法相互配合——这也是IS-2在损失较大的原因所在。

  IS-2服役之前,苏军普遍存在着“重型坦克一无是处”的看法——尤其是1942年后,曾经令德国人胆战心惊的KV坦克开始暴露出行动缓慢的特点,其引以为豪的装甲面对虎式也不堪一击。
  但IS-2的服役改变了一切。1944年春季,IS-2坦克在乌克兰首次投入战斗,并逐渐为前线官兵熟知。这些“秘密武器”分布于数十个独立近卫重型坦克团和重型坦克旅,它们在同德军的较量中印证了斯大林的格言:“没有战无不胜的军队。”1944年夏,第57独立近卫重坦克团参加了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摧毁了至少34辆敌军坦克,其中6辆是“虎王”,这是IS-2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令德军在1942年后再次感受到苏联重型坦克的威胁。到1945年,IS-2坦克已经成为苏军宣传机器的宠儿、以及攻坚和突破的重要武器。
  在后方,IS-2的改进也在进行。1944年底开始,一种名为IS-2(1944)型号正式登场,特点是拥有加厚的装甲,车体的防弹性能也得到了改良。战争期间及战后,曾有约250辆IS-2被提供给中国、波兰、匈牙利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及其军队。

第95独立近卫重型坦克团,1945年,柏林

1.DT-7机枪弹鼓
2.炮手潜望镜 PT-4-17型
3.炮手潜望镜 10-T-17型
4.主炮复进机
5.同轴DT-7机枪
6.发动机散热网
7.拖曳钢缆
8.200升附加油箱
9.D-25T型122毫米主炮
10.75升油箱
11.连接炮塔的电线
12.外挂工具(木锯)
13.倒车指示灯
14.弹药箱
15.装填手座位
16.机枪弹鼓
17.外挂工具箱
18.122毫米炮弹发射药
19.高音喇叭
20.车体前部油箱
21.驾驶员座椅
22.备用履带
23.压缩空气瓶(发动机启动用)
24.驾驶员仪表盘
25.牵引钩
26.驾驶员操纵杆
27.驾驶员仪表盘
28.车底弹药箱
29.OF-471B型高爆弹
30.主炮炮闩
31.BR-471B型穿甲弹
32.DT机枪
33.车长战位
34.炮手战位
35.10RK无线电台
36.指挥塔
37.DShK机枪弹药箱
38.DShK型重机枪

Part 1 “斯大林”在战斗

IS-2最初登场于1944年的乌克兰战役,并一路伴随苏联红军攻入了第三帝国的首都,凭借厚重的防护和威力巨大的122毫米炮,这些坦克成了德国防御者的噩梦。

Part2 钢铁坟墓

胜利并非毫无代价,通向柏林之路是用士兵的鲜血铺就。作为苏军的“攻城锤”,到1945年,共有超过1000辆IS-2被击毁,许多坦克团的伤亡率超过了50%。

Part 3 和平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