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Steam独立游戏发行数量总计2303款,达到了历史总数量的一半更多(目前Steam总计独立游戏4186款),较小的安装体积,独特的游戏玩法,较低的售价,使得独立游戏的销售形势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其中诞生了诸如《传说之下》、《她的故事》、《不是英雄》等高质量佳作,而Steam也似乎成为了独立游戏的唯一且最佳发售平台。
和传统游戏相比,独立游戏最大的劣势自然在于其游戏画面,受限于开发人员数量和资金成本,像素画面成了独立游戏最热衷的展现形式,然而复古风大兴的趋势让一定数量的玩家非常喜爱此类风格的游戏,反流行文化成为了像素游戏赖以生存的基本,如何用十几年前就能开发出来的游戏画面征服现代玩家,独立开发者就必须绞尽脑汁将精力投入到创意之中。
像素游戏也成为打折季的热销产品
今年独立游戏中最为成功的自然是斩获了各大媒体高分评价的《传说之下》,一款改革了传统RPG体系的艺术品,口碑相传后,越来越多的玩家将其收入囊中,但这里映射出了一个独立游戏的区域性问题,购买《传说之下》的玩家中有55%来自美国,因为游戏中有着大量的美式冷幽默和俚语,翻译难度比传统商业游戏难了许多,这也是其他独立游戏面对的共同问题,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区域局限性大,如何让世界玩家都能够享受到一款出色的独立游戏?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说《传说之下》的销量在不断增长,但是由于语言问题,大部分购买的都是美国用户
虽然说在销量和销售额方面暂时还不能和3A大作相抗衡,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独立游戏开发者选择Steam发行自己的游戏,平均下来,2015年几乎每个月会上线191款独立游戏,平均每天6款,这很大程度得益于Steam青睐之光平台的完善发展。
对于一款独立游戏来说,寻找到合适的发行平台或许是一件比开发游戏更困难的事,因为大多数发行商在事前都会进行价值评估,最终能够创造多少利益决定是否发行一款游戏,而独立游戏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经济效益差强人意,冒尖的作品依旧匮乏,因此就算团队完成了一款游戏,最终也有可能因为找不到平台销售游戏而胎死腹中。
独立游戏的制作往往是个人或是小型团体
青睐之光,Steam官方对其描述为一个征集社区帮助,挑选新游戏在 Steam 上发布的系统,这就意味着满足了基本条约的游戏都可以在这里征求玩家意见,开发者可见在这里看到玩家对于自己作品的意见和回馈,从而对游戏进行改善和调整,同时,寻求投票的过程也是建立玩家群体的过程,当游戏通过票选时,该游戏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玩家群体,最基本的销售数量得到一定的保证。
Steam方面作出这样的平台不仅有益于独立游戏的发展,让更多独立制作人的作品得到展现,对于自身来说,也省去了大批量的排查过程,让玩家来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发售,玩家、制作人、Steam似乎都能够从中获取利益,但近年来,由于熟知青睐之光的人数越来越多,独立游戏泡沫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度的自由体系让许多鸡鸡狗狗通过私下投票的方式让其游戏顺利通过青睐之光审核,因为其特殊的投票式竞争,使得许多充满创意和内涵的小众作品往往会被更加媚俗、更加容易自我吹捧的作品排挤,并不能真正做到靠质量说话。就目前而言,青睐之光在2015年的确做到了独立游戏量的保证,但目前对于质的把关依旧存在较大的疏漏。
青睐之光保证了量,但还不能够保证质的需求
如何让真正用心制作的游戏得以扶持,尽量避免那些广告/低俗性质的商业作品,这需要Valve进一步完善独立游戏的审核制度,显然,就如同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PS4/XBOX ONE一样,前方的道路还很长,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上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出色独立制作人,他们的存在,不单单将推动独立游戏的走向,也将会侧面影响到主流游戏的发展趋势,让我们期待在2016年看到更多出色的独立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