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创意社一篇“中国的傻子,一半在抖音,一半在快手”席卷了无数人的朋友圈,成为又一篇爆文。
我围观了一下评论的声音,大概分两种:
1、快手和抖音都不玩,并对两个平台上流出的恶俗内容十分反感,同时认为两款软件的使用者都是傻x。
2、沉迷抖音,但鄙视快手,认为抖音上的是帅哥美女分享科技,快手里则是生吃暴力低俗社会。
第二种人居多。
我是一个在快手发祥地长大的东北姑娘,所以可能我接触快手的时间,比很多人都早些。
初中那会,刚普及智能机没几年,班里就有男生女生用山寨的智能机玩快手。
那时候没有短视频的概念,大家也不仅仅是浏览内容,而是会自己上传作品,然后让身边的同学朋友帮忙双击,为了上“同城热门”。
所以我身边玩快手的朋友一直蛮多的。
我还在用qq社交的时候,经常能看见他们把自己拍摄的或者发现有趣的快手视频分享到qq空间,评论区也是热闹一片。
可近两年,周围玩快手的人好像在逐渐减少,大众对快手的评价也是越来越差,qq空间和朋友圈都再看不到有人分享链接。
等到了高中,如果有谁在大家面前打开快手,众人一定是一阵哄笑,揶揄他一句:
“你咋这么社会呢?”
就很莫名其妙,快手开始low穿地心了,抖音开始升入天际。
其实单论资历,抖音是快手的晚辈。
只是这位2017年才诞生的晚辈,迎来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迅猛发展,仅仅用了几个月就开始制霸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时间。
我问了身边一圈。
好朋友的室友,每天11点上床打开抖音,刷到凌晨三四点,丝毫不觉得困。
一个已经工作了的姐姐说,如果周末没有事要忙,她可以躺在床上刷一天一夜。
就连明星,都会配着音乐甩出一件衬衫,大喊一声:
“karma is a bitch”
近一年来,我没在我所处的任何一个社交平台上,看见朋友分享快手视频,但是有无数的人,在沉迷抖音。
在百度指数所显示的用户趋势图上可以看出,在今年春节期间,抖音的周平均用户值甚至一度超越快手。
其实二者同作为短视频软件,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
时间短,适合习惯接受碎片化信息的现代人;
页面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各行各业,任何年龄层;
千奇百怪的猎奇内容,满足大众的好奇心;
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二者的视频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
自导自演的搞笑视频;搞怪夸张的舞蹈;作死的花样试吃等等。
这些被快手里被人诟病鄙视的“低俗内容”,抖音一样随处可见。
同样,抖音用户引以为傲,能体现“高端”的内容:
如生活类小窍门,民间手工艺者,高科技达人这些,快手里也不是没有,甚至有些更加出彩。
这我一下想到这几年十分流行的“鄙视链”的说法。
在电视圈: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台剧>港剧>国产剧
在音乐圈:古典>爵士>摇滚>民谣>流行>说唱
这些所谓的鄙视链要细数还有很多,涉及范围令人咂舌。
不过回到快手和抖音上,既然二者内容相似度如此之高,又何来鄙视的说法呢?
四
我想了很久,大概是因为:城市vs农村
众所周知,快手早在2013年左右,先流行于北方地区,而且是三四线小城以及周边乡镇,用户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审美水平受到一定限制。
到了2017年,除北京外,北方的二三线城市及乡镇,仍然是快手的主要消费地区。
反观抖音,2017年至今,抖音用户的所在城市分布,几乎都聚集在北上广或杭州成都深圳等一线城市。
这些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更能解释下面两种声音:
“一线城市的人都玩抖音,所以抖音高端。”
“农村人都玩快手,所以快手low。”
另一方面,许多抖音用户在刷抖音的过程中,产生的“优越感”,也是鄙视链的源头之一。
“这两个跟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我在“公认全网逼格最高的”的知乎里搜索抖音,这个高赞评论让我觉得非常刺眼。
显然在这位答主的眼中,快手就是一个乌烟瘴气的垃圾场,而抖音是一个打开新世界的知识宝藏。
其实说白了不管是抖音还是快手,还是当下其他流行的品台软件,对于年轻人来说,无非都是个消磨时间,猎奇世界的工具而已。
你真的指望能在一个15s的短视频里学到东西吗?
所以,要玩,就开开心心的玩,没必要划分高低来膈应别人,委屈自己。
更何况,
你根本就没自己想象的那么高级。
醒醒吧,行吗?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