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黑暗的枪火:浅谈《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系列

轻之文库
2018-10-30 17:19:47 浏览:0 0

本文作者:夕阳星夜

  《使命召唤》相信在座的各位不会没有人听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号。

  作为FPS游戏中可称作领军式的作品,系列的电影化叙事手法营造了深厚的代入感。而其中的一个分支系列《黑色行动》因出色的剧情设定在玩家间有着颇高的人气。

  这就是本次的开场白,明白的FPS玩家请看过来。

  对于FPS玩家来说,如果不知道《使命召唤》,那就好比任天堂粉丝不识马里奥、索尼玩家不认奎爷那般惊诧。作为FPS领域的代表IP,因几乎每年一部的稳步节奏被玩家们戏称作“年货召唤”,每年等待雷打不动的新作发布也成了系列粉丝的一场狂欢。值最新作《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发售之际,作为FPS涉猎面并不广的小透明,笔者想就此系列撰文一篇,权当助兴。

游民星空

  《黑色行动》从系列的第七部正式作品开始登场。除开最新作《黑色行动4》以外,其它作品均有单人故事模式。作为FPS里不多见的以故事性见长的系列,《使命召唤》每代都有着一段扣人心弦的精彩剧情。《黑色行动》系列的剧情不同于另一分支《现代战争》系列描述大场面激战和战友情谊的热血基调,而是将背景定为冷战时期,主角们从事的多为潜入破坏、刺杀目标等敌后工作,也很符合系列标题本身的含义。前三部作品在叙事手法和游戏系统上各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就在此和大家一起回忆回忆各部作品,怀念一下那并不久远的曾经。

游民星空

  《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第一部作品发售于2010年11月。玩家扮演一名高级特工“阿历克斯·梅森”,进行苏联、古巴、越南等地区的敌后潜入任务。

  和系列传统的大片开场不同的是,《黑色行动》从游戏开始就将玩家置身于悬念之中——主角梅森被绑在椅子上,周围是一间布满各种刑讯设备的房间,而对面窗外一名不知面貌的人物。每关结束后梅森和窗外“审讯人”的对话带出一段段回忆,吸引着玩家不断攻略下去。

  剧情中另一位主角“维克多·雷泽诺夫”凭借其精妙绝伦的设定成为系列的超人气角色。在《黑色行动》中,主角梅森因刺杀古巴领导人失败而被捕,于集中营里与雷泽诺夫相识并结为挚友。两人策划了一场越狱行动,成功逃脱之时,雷泽诺夫为了掩护梅森独自吸引敌人而不知所踪。但在日后的行动中,梅森多次遇到雷泽诺夫并与其共渡难关。直到在重生岛的任务后,由于一系列不合常理的举动,梅森被同僚哈德森抓回本部进行审问,这便是剧情开始时刑讯房间的由来。

  而在审问的最后,哈德森告诉了梅森冲击的事实:雷泽诺夫早就已经死了,他从来没和你共事过,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你的幻觉!原来在集中营的期间,梅森被三名敌人洗脑,妄图利用他刺杀自己的总统。虽然梅森坚定的意志导致洗脑失败,但依然在其脑内留下了后遗症。

游民星空

  知晓此事的雷泽诺夫趁机将为梅森洗脑的三人名字灌输进梅森的意识中,也就是那句著名的台词:“德拉格维奇、克拉夫琴科、施泰纳,这些人,必须死!”在与雷泽诺夫分离后,梅森便按照这句指示执着追杀三名仇敌,并在自己意识中将其幻化为雷泽诺夫所为。

  知晓一切后的梅森终于接受挚友已逝的事实,并努力回忆起来记忆最深处的、敌人首领德拉格维奇的所在地“水中仙女”号潜艇。梅森带领队友们冲入潜艇,捣毁敌人最后的据点,亲手溺毙匪首德拉格维奇,为自己、雷泽诺夫和整个国家的动乱都画上了一个句点。

  初代《黑色行动》在剧情上利用倒叙、闪回、蒙太奇等手法。将一些充满谜团的著名历史事件如肯尼迪遇刺等穿插其中,使得剧情扑朔迷离,造就了一场充满悬疑的科幻大片。在一般不太注重剧情的FPS游戏里做出了RPG的观感。是动视在《使命召唤》系列里做出的一次大胆且成功的尝试。更不用说通关后还有肯尼迪打僵尸什么的神脑洞。在正剧中,令人心心挂念雷泽诺夫则在官方剧情剪辑中确认死亡,这位老英雄终于也迎来了他的落幕。但是,梅森一家的故事却并未完结。

游民星空

  2012年,本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2》发售。本作的剧情分为1986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线进行。跨越40年的故事通过新老两代人的互相讲述展开,而讲述者则是和前代主角“阿历克斯·梅森”息息相关的两位人物:老战友“弗兰克·伍兹”和儿子“大卫·梅森”。整体叙事手法和前作类似。

  但在本作剧情中,动视可是玩了一把大的:加入了在RPG和GAL中才常见的要素:多结局分支。在游戏中一些关卡会有分支选择,和独立于关卡外、类似“支线任务”的指挥战役,通过完成关卡中不同分支和指挥战役产生的结果,将会影响到后面关卡的进展。最为重要的分支乃是可以左右前代主角阿历克斯·梅森的生死,从而决定故事的最后是否能父子团聚。整个游戏能形成的结局共有四种,作为一款FPS游戏来说已经非常之多。

游民星空

  虽然《黑色行动2》里可以通过条件打出完美结局,但是在官方的剧情剪辑里所给出的是动乱结局的故事线,预示着系列还会有下一部作品。果不其然,2015年《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3》如约公布,但本来应该是作为“填坑”的一部,却不知为何又挖了一堆“巨坑”。

  虽然剧情一如既往的延续灰暗风格和敌后任务,但我们在故事里几乎找不到历代熟悉的角色和事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似完全无关的新背景。主角也从前代的既定人物,变成了可自选外貌性别的“自捏”。一路剧情上多处出现不明意义的秒闪回、恶魔图腾、意识流画像甚至乱码镜头,让人怀疑是不是游戏出了bug的同时又心里隐约发毛。

  而直到最后通关也没看到什么关于前作的提示,单独看本作游戏的剧情又有诸多前后矛盾和不合理之处,像是穿越到二战时期去打僵尸什么的,一度让玩家以为是不是动视脑子抽了。但这代剧情正是官方的“一盘大棋”。

游民星空

  实际上,整个《黑色行动3》的剧情提示全部都在暗处,甚至玩家正常游戏很本就不可能看到的地方。比如每关开头都快速滚动过去的任务简报,就隐藏了大量剧情关键信息。然而这些信息需要你一帧一帧截图才能看见,光看见还不够,信息还采用英文错位、藏头、字母替换等手法极力掩盖本来的意义。光是“破译”这些剧情密码就花去了有心玩家们的大量心思。但是成功编译后,我们就可以看见隐藏在电文中的前作关键信息,比如那句著名的“必须死”,以及阿历克斯·梅森的催眠是DNI系统的试验,还有大卫·梅森不适合DNI手术改造的信息。

游民星空

  而将所有明暗线都结合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令人震惊的剧情真相,即:你所控制的主角在序章就已经死去,整个剧情其实都是接入主角脑内的DNI系统诞生了自我人格、并以主角生前的同伴泰勒的经历为蓝本、自导自演的一场幻觉!实际上游戏的剧情流程也就是AI追求自我认同、然后自我否定最终自我毁灭的一段“心路”历程。再结合DNI系统“可以真实重现连接人员的经历”这个设定,以及浮现在简报中的前代各种关键词,我们不由得想到系列灵魂人物雷泽诺夫是否真的死亡,甚至可以质疑整个《黑色行动》的剧情是否都是发生在一个巨大虚拟世界中。这就是剧情解读之后所呈现的、动视为玩家们所精心准备的一洞超级巨坑。

  虽然看起来动视似乎很热衷于玩弄诸位的脑细胞,但《黑色行动3》这有些深井冰的剧情还是有一部分玩家不买账。本来只想轻轻松松打打枪看看电影而已,怎么还要费那么多脑子?在游戏评价上对于剧情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不过,期待填坑的玩家依然占多数。

  然而就在今年,或许“本应”填坑的《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的宣传里,官方竟然破天荒的表示没有单人战役模式。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看不到梅森一家以及DNI系统的相关故事,这让翘首以盼等了三年的一部分粉丝大呼不科学,一度怀疑是不是由于剧情太过于烧脑导致官方都要弃坑了。虽然还有部分玩家抱有侥幸心理,但随着作品的最终发售确实证明了本作只有多人模式的事实,而多人模式也顺应潮流加入了当下的一些流行玩法。比如作为主打的“黑色冲突”模式就是借鉴了“大逃杀”的规则,普通的多人战役也集合了系列大成系统。之后就有玩家发现,本作并非真的没有剧情,而是将其隐藏在了“僵尸模式”中。从目前流出的情报来看是一个关于穿越古罗马斗技场的故事,具体的前因后果究竟为何,或者能不能像《黑色行动3》一样推断出有价值的信息,就看各位玩家的努力了。

游民星空

  作为几乎和《荣誉勋章》同期起步的《使命召唤》,其能够战胜对手屹立至今的要点之一,个人觉得就在于其别出心裁的故事设置。一般来说,FPS游戏由于其本身的快节奏,多数玩家不太会注重剧情。甚至早期的很多FPS都是没有剧情的,你所要做的就是怼翻眼前的一切。而《使命召唤》从第一代作品开始就试图营造电影化的观感。初代斯大林格勒战役里百人冲锋的大场面就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使命召唤》毫不掩饰自己的电影血脉,在各部作品里都有明显的向电影名作致敬的举动。初代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明显致敬了《兵临城下》,神作《现代战争》的第一关开头便是《黑鹰坠落》、丛林狙击关卡则是另一名作《双狙人》的再现,甚至前文所述的有些“深井冰”的《黑色行动3》,在结局时响起来了《美少女特攻队》的配乐,其致敬对象不言自明。

  《使命召唤》通过电影化的脚本,将游戏流程和剧情演出有机结合起来,带给玩家游戏和电影沉浸一体的体验,这是其他FPS很难做到的一点。其历代发售首日便创纪录的销量就是其FPS王者地位的最佳佐证。不过,笔者对其再过多的赞美,恐怕也不及诸位亲自酣战一番来的爽快。那么,就让我们打开机器,拿起手柄,戴上耳机。暂时忘记身边的喧嚣,去《使命召唤》的世界中,体验一下短暂而激情的英雄之旅吧。

游民星空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人点赞
0人订阅
关注所有创作以及创作背后的故事
照亮黑暗的枪火:浅谈《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系列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8/2018103017192981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