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响了宫崎骏和高田勋的动画,是你的童年回忆吗?

动画学术趴
2018-11-20 15:42:03 浏览:0 0

本文作者:白胡椒

  学生时代的宫崎骏曾经因看过一部法国动画,大受触动,才决心从事动画事业。他说:“(这部动画)好比我在动画电影圈里的亲生父母一般。”

  年轻时的高田勋同样深受此片的影响,将它当作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作品,他说:“如果不是这部影片,我根本就不会想到要进入动画片的圈子。”

  而这部对两位日本动画大师都有深远影响的动画,便是当年轰动世界的法国经典动画《国王与小鸟》的前身——《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

游民星空

  这部作品诞生于1935年,由导演保罗·格里莫尔和编剧雅克·普雷维尔根据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而成。但他们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众多现实元素,仅保留了原著中通烟囱工人和牧羊女的爱情关系,完全颠覆了原故事的脉络,讲述了在专政统治下,一个扫烟囱的小伙子和一只小鸟带领地牢中的人民冲出地牢、推翻国王,救出心爱的牧羊女的故事。

游民星空

  这部63分钟的动画开拍于1947年,但到了1950年12月时,因与制片人产生矛盾,导演保罗·格里莫尔被开除出制作组。1953年,电影制作完毕并顺利上映,但由于成片被制片人改得面目全非,当初的主创保罗和雅克双双否认该片的合法性。后来,怀着从不轻言放弃完成自己作品的信念,保罗终于在1966年收回当初对《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的否定论断。

游民星空

  然而说到底,《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不过是一部残片,虽然它拥有绝佳的题材和故事,却在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沦为了一个“半成品”。终于在1976年,保罗·格里莫尔筹得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电影预算,于是他招齐人马,拍出了旷世之作《国王与小鸟》,而这才是那部当年被制片人改头换面的《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的最终版本。1980年,《国王与小鸟》在巴黎正式上映,终于了结了保罗从事动画行业多年的夙愿,即:为公众献上他自己一直希望制作的电影。

游民星空

  《国王与小鸟》问世之后,凭借着深邃的主题和精良的制作一举轰动世界,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导演,保罗在《国王与小鸟》中巧妙地融入了许多自己对战争、专政、革命的观点和态度,穿插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使其脱离儿童动画的领域而上升到更成人化也更沉重的主题。

  原著和前作中通烟囱的小伙子与牧羊女的爱情故事在《国王与小鸟》里实际上已经沦为了配角,而真正的主线则被让位了小鸟如何带领底层的人们取得革命成功之路。

游民星空

  换句话说,本片片名《国王与小鸟》与原片的《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本身就有着本质的差别,一个强调爱情故事而另一个则强调专政者与革命者的故事。尽管编剧雅克曾说:“保留《通烟囱工人和牧羊女》45分钟,加上《国王与小鸟》45分钟,在原来的基础上,把两者的画板、情节等要素完美地重合在一起 ”,但最终效果并不是简单的1+1=2。

  在《国王与小鸟》中,现实的元素被加重而浪漫气息则变得淡薄,童话的色彩被削弱而高压的政治氛围却更加浓厚,尽管表面上依旧是通烟囱工人和牧羊女从王宫私奔的故事,但悄然增加的细节已经改变了整体的基调。

游民星空

  1935年版本的《扫烟囱工人与牧羊女》和1980年的《国王与小鸟》有着较大的改动。首先,《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本质上是为孩子们创作的, 当时碍于技术原因,影片的画面比较粗糙一点,但是创作的风格和手法影响了保罗后来的道路,对他的导演、绘画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说,那部电影带有实验性质。而《国王与小鸟》应用了数字技术,使得画面被修复、重现,以达到更加清晰完美。

游民星空

  相比前作,《国王与小鸟》本身故事没有大方面变动,却增加了很多场景的描绘,用以表现国王的专政跋扈、极度自恋。高耸入云200多层的宫殿、长长的走廊和阶梯、遍地国王的画像和雕塑、高大华丽的瀑布和水池……随着通烟囱工人和牧羊女逃亡的脚步,这些场景被一一展现出来,相比原作更增添了政治的压抑感,也是在侧面反映国王的奢靡浪费和暴虐独权。除了保留前作机关地砖的设定,《国王与小鸟》中还新增加了“蝙蝠人”这一反面形象,作为国王的眼线,暗示了独裁者对人民的监视与控制。

游民星空

  为了展现革命的主题,《国王和小鸟》相比前作还花费更多笔墨描绘了地下城中穷苦劳作、不见天日的百姓。他们被迫住在地下,整日为国王制作雕像、画像,建造城堡、机器人等,生活极为辛苦。但同时,他们也是受蒙蔽的愚民,在日复一日的剥削中丧失了革命诉求和反抗精神。而盲人音乐家在这群底层人民中是个自由人,他因为眼盲心瞎而逃过苦役成为了流浪艺术家,因看不见眼前的灾难而无知无畏盲目乐观,本质上说,虽然他是乐观的但与其他麻木的人并无差别。

游民星空

  虽然影片中的国王是暴君,相对的小鸟是革命者和反抗者,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形象。从孩子的角度看,小鸟是自由的化身,它住在王宫里,目睹了国王的种种暴行,本身也是专政的受害者。国王则拥有一切,住在王宫里,对人民发号施令,草菅人命,他自以为是,漠视人民的权利,禁锢所有反对他的人,于是小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他的罪行,最终带领人们打破了桎梏,推翻了国王的专政。

  换个角度看,对于小鸟来说,它一直住在王宫的顶端,与地下城的底层人民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那些日子在它口中是所谓“幸福的年代”。尽管它妻子被杀,孩子沦为国王的玩物,在通烟囱工人和牧羊女出现之前它始终是敢怒不敢言,成为一个上层社会的游离者和边缘人。当机会来临时,它因势顺导,巧于煽动,最后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驾驶着象征着军队的机器人毁灭了王宫、推翻了暴政、杀死了国王。

游民星空

  可是,然后呢?

  原本富丽堂皇的宫殿成为了一片废墟,原本还尚有安身之地的人们一夜之间变得无家可归,对他们而言,重建显然比毁灭要困难得多。尽管影片的结局是机器人一锤捶碎了禁锢自由的牢笼,仿佛未来是光明一片,但注意,本片的叙事结构是倒叙——回到影片开头,一片废墟前的小鸟却在向观众津津乐道着这个故事,举手投足间掩藏不住自豪与兴奋,而它身后是无垠沙漠、断壁残桓,除了一只小鸟再无生机。

游民星空

  小鸟终究是小鸟,它是投机者、煽动者和推翻暴政的领导者,但它并不能彻底解决民生问题,不能解决战争过后的满目疮痍,更无法胜任统治者的角色。最直接的证据表现在小鸟面对饥肠辘辘的老虎狮子,煽动它们奋起造反时说的那一番话:“牧羊女这么做,是为了你们!而国王竟然抢走了为你们守护羊群的牧羊姑娘,让你们无法吃到羊!”,尽显演说家本色。表面上,底层民众最终取得了革命成功,消灭了国王及其同党,但革命过后未来如何却是充满未知。毕竟,谁能保证下一个统治者不是暴虐专政的独裁者呢?

游民星空

  这也是《国王与小鸟》比之《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成熟之处。在前作中,故事的最后给出了一个童话式的大团圆结局:革命成功的人们在废墟之上重建了家园,通烟囱的小伙子和牧羊女在人们的祝福之下喜结连理。开头时小鸟以讲述者的身份出现时,也不是出现在一片废墟的沙漠中,而是在舞台上宛若一个说书人婉婉道来曾经光荣的岁月。

  但正是一个看似无解的开放式结局,没有绝对的“政治正确”,却让《国王与小鸟》更具有真实感,使观众更有共情,在主题上也得到了升华。看到结局,再回想开头时小鸟曾说:“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这是我的经历,也是许多人的经历”,观众会发现,尽管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尽管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背景中,但它仿佛真实发生在历史中,甚至不少人都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见证者。

游民星空

  如此看来,《国王与小鸟》成为旷世之作并非偶然。除了精益求精的画面和成人倾向的主题,本片的大量设计也是非常前卫的。影片中的国王名为“夏尔第五加三等于八 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影射的是现实中的路易十六,而地下城和监狱的设计与巴士底狱更是何其相似。但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设计却充满未来感:精密运作的城堡、具有飞船外观的电梯、快艇和滑水道、双层木质飞船……夏尔第十六乘坐着他各种运载工具穿梭于自己的宫殿,其中有宫廷事务处、缴息结算处、国家监狱、苦役场、军备部、国防部等,各个部门犹如紧密咬合的齿轮一丝不苟地运作着。

游民星空

  最具有未来感的无疑是最后出现的机器人,尽管它在设计上趋于普通,并无前卫之处,但是放在这个故事的环境下却有着一种格格不入的冲击力。尽管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现代感,可最后华丽精致的欧洲古典风格建筑被一个巨大而粗粝的机械怪兽踩踏殆尽,这种强烈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而这种混搭出的赛博感或机械感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更是多有出现,成为宫崎骏动画的一大特色。

游民星空

  80年代,这部优秀的动画被引入中国之时,由上译厂负责译制,几代上译的大师级配音演员如毕克、童自荣、丁建华、于鼎、尚华、施融等都有参与配音。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上译配音版的《国王与小鸟》可谓他们的童年回忆。

  也许不少人年幼时看过《国王与小鸟》,为最后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逃出王宫、推翻专政而喝彩,而今以成年人的角度再重温,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悟和收获。

游民星空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人点赞
0人订阅
微信公众号搜索「动画学术趴」关注,与你一起见证中国动画的未来。
这部影响宫崎骏和高田勋的动画 是你的童年回忆吗?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8/2018112014592397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