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说的就是《蜘蛛侠:平行宇宙》。
这部动画片由漫威、索尼和哥伦比亚联合出品,用漫威的“平行宇宙”概念讲故事:大反派金并在“终极宇宙”制造时空混乱,在主角迈尔斯面前杀死了蜘蛛侠彼得·帕克,同时有另外五个蜘蛛侠从各自宇宙被吸进了这个宇宙。迈尔斯和这五位蜘蛛侠一起拯救世界,自己也成长为真正的终极蜘蛛侠。
该片在IMDB评分高达8.8,压倒《复仇者联盟3》的8.5,《海王》的7.8、《黑豹》的7.4。
烂番茄新鲜度是97%。
凭《水形物语》拿到奥斯卡的吉尔莫·德尔·托罗说,本片“将受众年龄提升了一大截……今年颁奖季一定要考虑这部令人惊喜的作品!”
Business Insider网站则更直接一点,称《蜘蛛侠:平行宇宙》是年度最佳动画。
……
而空姐的鉴定结果则是:歪果仁诚不我欺。
有两个感受最为强烈:一是这部片子的视觉效果给“漫画改编”赋予了全新含义;二是它表面上采用了很常见的“英雄组团作战吊炸天”模板,却讲述了一个少年如何学会孤军奋战的故事。
《蜘蛛侠:平行宇宙》提供的视觉信息饱满得简直要爆炸。很简单,就是在三个方面做得极为出色。
一是色彩搭配。除了为“暗影蜘蛛侠”特别打造的黑白漫风格外,每个镜头的色彩组合都不会让你感到单调,几乎都可以截成壁纸,而且充分服务于情节和氛围。比如——
红、蓝两种极端的暖、冷色调穿插搭配,表现主角迈尔斯(小黑蛛)的内心波动。
而在小黑蛛学习控制超能力时,节奏紧张而气氛欢快,选择明亮柔和的颜色来塑造周围环境——
二是各种视觉风格混搭。
有街头涂鸦艺术——
有近年流行的故障效果——
第三点就是影片最引人注意的一个特色:对漫画的高度还原。它做到了让电影观众“走进一本漫画书”。
以前我们看到的动画电影,可不太会出现这些手法——
直接把漫画的文字碰撞“特效”砸出来,把漫画分镜投射在大银幕上。
还有漫画中的对话框——
还有用“放射性折线”表达蜘蛛侠们特定的心理活动——
他们还在3D动画里做出2D漫画的质感。
同样是漫威作品改编的动画片,《超能陆战队》的主角面貌是这样的——
这是更常见的3D动画效果,人物线条圆润柔和,尽量拓展其亲和力。而美漫则比较讲究棱角分明,处理得比较硬气。比如——
放大一下下——
可以看出,漫画为了追求立体感,会对人物五官采用阴影、线条乃至强光效果等处理。
《蜘蛛侠:平行宇宙》将美漫的这种特色融入到了3D动画中,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注意额头三角区的线条,这个画面更加明显一点——
面部轮廓、明暗对比也都增强了这种效果
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蜘蛛侠:平行宇宙》最极致地做到了“向漫画原著致敬”。
这次除了一开始被杀的彼得·帕克,还有六个蜘蛛侠出场。
三十多岁的颓废大叔版彼得·帕克——
卡哇伊的潘妮帕克——
个子小脾气大的蜘猪狭——
黑白画风的暗影蜘蛛侠——
堪比盘丝大仙的蜘蛛女侠——
最核心的还是小黑蛛迈尔斯·莫拉莱斯。虽然他获得了五位各具异能的帮手,简直就像是拥有自己的复仇者联盟,但围绕他所展开的成长主题,却是关于孤军奋战。
下面的内容包含轻度剧透。
在影片开头,迈尔斯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他喜欢涂鸦,却被父亲明令禁止。他也想做普通人,却进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精英学校,因为父亲想要他出人头地。所以他跟气质洒脱不羁的叔叔艾伦更亲近。
渴望无限自由,渴望野蛮生长,在墙上喷涂色彩的迈尔斯,一如少年时代的你我。谁没有年轻过呢?
长大了才发现,漫画、小说、音乐……这些喜欢的东西就和迈尔斯的涂鸦一样,往往只能是“喜欢”。小孩子只在意自由,成年人必须重视责任。
迈尔斯很幸运,蜘蛛侠临死前的嘱托让他早早面对这个命题。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每个蜘蛛侠都有的精神。正因为这一品质,所以蜘蛛侠死后,媒体和市民那样怀念他。
看到影片这一幕,想起《复联3》中小蜘蛛的离开,简直有点绷不住眼泪。
迈尔斯天性善良,无法拒绝蜘蛛侠的遗愿,下定决心要完成使命。在尝试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从楼顶摔了个嘴啃泥。
因为他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第一次试跳,BGM响起,人人都以为他即将蜕变,没想到他转身走下楼梯——估计所有影厅都会爆发哄笑。第二次试跳则是被绊到。但什么时候一个人跑步会被绊到?如果不是因为粗心,就是因为紧张和迟疑。
后来他缠着大叔版彼得·帕克学技能,但真的是靠这个老师才学会飞檐走壁吗?大叔真正给予的帮助只有一次,就是让他身处险境。
迈尔斯在危险中明白了,如果不会飞,就会死,这才是飞荡的力量之源。
而此时迈尔斯还是在压力之下被动成长,所以他特有的隐身与放电能力时隐时现,无法掌控。所谓“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只有转化为主动,迈尔斯才能完成真正的蜕变。
最亲近的叔叔艾伦死后,其他五位蜘蛛侠都对迈尔斯表示理解,因为他们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或是爸爸,或是叔叔,或是恋人,总之他们都失去过重要的人。
但身受未必感同。
你看着我正在流血的胸膛,亮出你早已愈合的疤痕,告诉我要坚强一点。我能接收到你的好意,但此刻最需要的并不是安慰。
就像大叔版彼得·帕克偶遇这个世界的玛丽·简,立刻不顾旁边格温的阻拦,想要跟心上人说话——当他神经质地向不知情的玛丽·简道歉时,那种脆弱而敏感的心情只有他自己懂。
而回到迈尔斯这里,队友的告别和鞭策都未能让他成功爆发。影片同时还在不断强化一个理念:信任你的队友,但不要指望被拯救。
真正激发迈尔斯转化为主动的,是父亲在门外的几句话。父亲以为迈尔斯尚不知道叔叔的离世,还不忍告诉他,只是说以后让他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次父亲口中的“I love you”,情意远非往常能比。这番话触动了迈尔斯的内心。
在《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里,阿尔·帕西诺说:“如今我走到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疑问,我就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是路太苦,还是我们自己不够热烈?
迈尔斯曾经问大叔版彼得·帕克:“我什么时候能知道自己准备好了?”大叔回答说:“你不会知道……那是一种信念。”
懂了自然就懂了,不懂永远不会懂。
如果没有信念,什么路都他妈的太苦。
后来迈尔斯终于完成信仰之跃,是全片最帅气的一个镜头,但并非迈尔斯最帅气的时刻。他最光芒四射的表现,是面对金并最后的强袭,让同伴先走,自己一人应战。
之后小黑蛛虽然拯救了世界,却也因此与朋友分别。五个蜘蛛侠陆续回到自己的世界,从此动如参商。这是放大了生活本来的常态:年少时的齐心协力、共同进退,终究要变成各自为战、独力承担。自己的路终究只是自己在走。
这也是空姐此刻最想说的:阳光下可以享受友爱,但不能依赖它。越来越独立坚强,就是随时都准备对朋友说:“你先走,我断后。”
电影里说的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蜘蛛侠,彼得·帕克或迈尔斯,只不过恰好有个面具。
自己开悟,独挑大梁。如果做到这两点,就可以穿上战衣,去完成自己的信仰之跃了。
不要害怕,因为这款战衣终究会合身的。
不要后悔,因为它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成长从来都是不可逆的。如果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那说明你白活了。
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普希金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