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总部2》的纳粹黑科技 哪些源自真实研究?

最后的防线
2017-11-30 19:33:28 浏览:0 0

  近几年来,架空历史已成为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而其中,与二战相关的作品始终占据了一席之地。近几年问世的《钢铁苍穹》《高堡奇人》和《德军总部2》就是其中代表。尽管设定互有差异,但它们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其中出现了纳粹制造的超级武器。而在《德军总部2》系列中,开发者更是架空了一个纳粹胜利后的科幻世界,其中,眼花缭乱的黑科技充当了其统治的支柱。

游民星空
在《德军总部2》系列中,纳粹黑科技的技术含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创作者们对纳粹科技的偏爱,并非建立在一厢情愿之上——相反,在二战结束后,后者一直是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从纳粹德国崛起到灭亡只有不到15年,但它确实留下了大量足以载入史册的武器。其中的代表包括了虎式坦克、STG 44突击步枪、喷气式战机和V-2弹道导弹,尽管这些武器有的存在致命的缺陷,有的因为技术问题从来没有脱离绘图板,但是,它们在文艺作品中却频繁登场——而一方面,尽管盟国的科学家们当年也成果颇丰(其代表作就是早期计算机、雷达和原子弹),但和纳粹德国的武器相比,它们得到的关注却没有如此广泛。

飞翼式战机

  导致这种情况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纳粹德国的技术成就有着前卫的外观,其中一些甚至在理念上跨越了时代。这一点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德军总部2:新秩序》中登场的飞翼式战斗机:游戏开始时有一个桥段,主角需要在战位间来回穿梭,抵御它们的攻击;而在《新巨人》中,以该战机为主题的海报也在许多场景中出现。

游民星空
《德军总部2:新秩序》中登场的纳粹战斗机,其原型实际是二战期间霍顿兄弟开发的Go 229(下),不难发现两者设计上的相似

游民星空

  这种战机一登场,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和传统飞机中规中矩的设计不同,它的外观像是鸟类张开的翅膀——既具有视觉上的张力,同时也极富有现代感。这种设计被称为“飞翼”,历史可以追溯到飞机诞生时,当时,一些工程师就开始以鸟类的体态为蓝本,来设计自己的航空器。

游民星空
1900年代初,约瑟·魏斯(Jose Weiss)设计的单翼飞翼机,早在载人航空器诞生之初,工程师便进行了许多相关的尝试

  与传统飞机相比,飞翼的优势不言而喻:首先,它们飞行时遭遇空气阻力明显更低,另外,由于去掉了机身和机尾,其重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减轻;不仅如此,大型飞翼式飞机的机翼内部空间也极为宽敞,便于增设各种舱室和武器设备。在该理念出现之后,飞翼设计一度引起了航空界人士的关注。在诸多先驱中,就包括了德国的雷马尔·霍顿和瓦尔特·霍顿兄弟,在1930年代,他们制造了一系列的飞翼式滑翔机,并从测试中获取了大量的宝贵数据。

游民星空
霍顿兄弟在其设计的H. I型滑翔机前

  然而,在当时,霍顿兄弟的研究并没有得重视,因为整个项目的未来并不明朗。同时,随着航空技术变得愈发精密,飞翼机的开发成本也水涨船高,这令其项目一度步履维艰,但在1939年、二战爆发,情况突然出现了转机。

  由于飞翼式战机的军事潜力,许多军队都给予了极大关注,期间,他们资助霍顿兄弟启动了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战机项目,其它的航空企业也争相效仿,一时间,在德国,飞翼式战机成了最炽手可热的航空项目。

游民星空
加入德国空军后的雷马尔·霍顿(右)和瓦尔特·霍顿,在航空史上,他们既是先驱和开拓者,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

  1941年,霍顿兄弟完成了官方赞助下的第一部飞翼滑翔机——H. IV。这台滑翔机中间部分的表面由胶合板制成,而内部骨架则采用了钢管材料,至于机翼主体则使用了木结构,并以柔韧的纺织品作为表面材料,只有机翼尖端部分使用了坚固的铝合金。而在驾驶时,飞行员将使用半俯卧姿态,以减少长途飞行带来的疲惫感。

游民星空
保存在德国一座博物馆内的H. IV滑翔机

  H. IV的试飞相当成功,其总飞行总时间超过了1000多小时。受到鼓舞,霍顿兄弟相信,他们很快就可以开发出真正的飞翼式战机。他们的下一批主要项目便是为此而准备的。其中最早问世的是H. V,最初,该机是一部没有任何动力系统的滑翔机,后来,为了让潜在的飞行员适应飞翼式战机的性能特点,霍顿兄弟又在H. V的基础上开发了H. VII,它同样安装了两部引擎,后来也被成了其设计的、最成功的飞翼机。

  H. VII的原型在1943年建造完毕,在测试中大体表现良好。但另一方面,由于飞翼机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它始终很难上手,还要求飞行员的技巧足够过硬,另外,作为霍顿兄弟推出的第一款有动力的产品,H. VII还存在不少的技术缺陷。

游民星空
霍顿兄弟设计的H. VII,该机旨在帮助飞行员在驾驶喷气式飞翼战斗机前,熟悉此类机型的操作手感

  1943年,在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要求下,试飞员沙伊德豪尔(Heinz Scheidhauer)将该机飞往奥拉宁堡机场,以便进行性能演示。当天的气温只有华氏14度,在单引擎飞行环节结束后,沙伊德豪尔发现,空气压缩机故障导致之前关闭的发动机无法重启。由于该发动机还负责为控制起落架的液压泵提供动力,在迫降前,起落架也没有完全打开。令情况更尴尬的是,在尝试重启发动机的过程中,用于紧急弹出起落架的压缩空气也被耗尽。最终,该机只能用机腹强行着陆的方式完成了整个表演。

  雷马尔·霍顿博士评论说:“真遗憾,他还剩一个小时的燃料,完全可以飞了一会儿,用发动机的动力给压缩气瓶重启。”但是戈林对此表示满意,尽管没有得到正式批准,但到1945年3月,一架H. VII已经完成,另外有19架样机正在组装和测验。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下文中H. VIII项目的构造图,这是一种大型飞翼式运输机,原本计划用于战后的商业市场。德国战败后,雷马尔·霍顿流亡阿根廷,期间他试图向当时的阿根廷军政府推销这个项目

  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项目是H. VIII,这是一架翼展超过50米的大型机,安装了6台600马力发动机,预计航程超过6000公里。该机的中心舱段可以容纳60名乘客,但也可以用于军事使命。与此同时,霍顿兄弟还希望开发一种真正的战斗机,这种战机将凝聚他们全部的研究成果,并帮助纳粹政权逆转盟军的空中优势。

  由此,诞生了H. IX——《德军总部2》系列中出现的战斗机,就是它们的科幻翻版。该机后来被命名为Go 229,该机安装了2门30毫米炮,在两台喷气式发动机的推动下,该机可以达到977千米的速度,并摆脱大多数盟军战机的拦截。

  按照霍顿兄弟的设想,德国可以大量建造H. IX,以迎战铺天盖地的盟国战略轰炸机。同时,与传统的战斗机相比,H. IX还有一个显著优势,这就是廉价和耐用。

游民星空
《德军总部2》中登场的德军战斗机,其实就是H. IX的“威力增强版”

游民星空
H. IX(Go 229)的结构图,在设计之初,该机也可携带炸弹,成为战斗轰炸机

  除了中心部分采用焊接钢管外,H. IX的绝大部分框架都由木质材料组成,飞机的表面是一层加固的胶合板。按照雷马尔·霍顿的说法,这些都是为了让制造工艺尽可能保持简单:按照他的设想,在1944至1945年间新招募的工人,只需要短暂的木工培训,就可以加入到飞机的生产中。同时,该机的表面使用了耐燃胶和清漆,这让燃料可以直接注入结构之间的空隙中,而不需要再增加任何内衬或油箱;如果这些表面部分发生破损,维修者可以将胶水和锯末混合在一起,涂在漆面上填补漏洞。另外,机翼外壳的厚度达到了17毫米,这保证了必要的结构强度。

  除此以外,木结构还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好处:比如该机在雷达屏幕上几乎很难被敌人发现。另外,当其被机关炮命中后,其机身上只会出现一些破洞,并造成几条翼肋损坏,但飞机仍可以正常飞行。

游民星空
准备进行测试的H. IX一号原型机,该机没有安装动力装置

游民星空
身着特制抗压服,准备操纵样机起飞的试飞员埃尔文·齐勒

游民星空
进行试飞准备的H.IX二号原型机

  H. IX的第一架样机是无动力的滑翔机,安装喷气发动机的版本后来在1944年底完工。1945年初,该机被推向了试飞跑道,并由经验丰富的试飞员埃尔文·齐勒(Erwin Ziller)操纵。虽然前两次的结果令人鼓舞,但在第三次试飞中,悲剧还是发生了:1945年2月18日,齐勒在升空45分钟后报告左发动机熄火,必须返航,期间,他试图用爬升-俯冲的方法重启发动机,但这种尝试没能成功。

  情况急转直下,在齐勒尝试迫降时,由于机体内的液压装置失效,起落架突然被放下,飞机变得难以控制,尽管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拯救样机的努力,但飞机还是翻滚着冲出跑道,齐勒也最终伤重不治。

  这对霍顿兄弟的事业也是个沉重打击,在战争结束前,他们始终没有完成另一架原型机的装配,只能看着未完成品被当成研究对象送往美国。

游民星空
如今航空研究者复原完成的Go 229战斗机模型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德军总部2:新巨人专区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德军总部2》的纳粹黑科技 哪些源自真实研究?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1130xtn_162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