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游戏产业,走出寒冬还是表面繁荣?

八云猫车
2020-02-11 19:58:00 浏览:0 0

“逆势翻盘”还是“短期假象”

  不管是上文提到过的内容还是这之外的许多现象,都在不同维度佐证着国内游戏行业在以疫情为主旋律的特殊春节中表现出的“逆势增长”。但如果站在今天回头看春节前与春节后的国内游戏市场,却呈现出了“一步地狱,一步天堂”般的鲜明反差。

  就在不到两个月前,关于近年游戏行业的主基调还是“雪后寒”、“行业寒冬”、“竞争激烈”、“版号紧缩”、“大量公司倒闭”、“出海”、“未来难期”等关键词。受版号紧缩等相关因素影响,整个中国游戏行业从2018年就在“凛冬将至”的威胁下挣扎求生。

游民星空

  央视财经曾经在上个月13日发微博称:“2018年12月重新开放游戏版号至今,一共下发各类游戏版号不到2000款,这只是2017年的1/5。”,“2018年,全国注销、吊销的游戏公司数量仅为9705家。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达到18710。”

  在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下,大量中小型游戏企业在2018年到2019年间倒闭,就像微博中所提到的一样,整个行业在被倒逼着走精品化战略。

游民星空

  这对玩家们来说当然不一定是坏事,尽管游戏总量变少了,但如果少量的作品中能保证“精品化”出现几率提升,那也不失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优胜劣汰。

  但对相关从业者来说,这大概是货真价实的“寒冬”了。

  而在一个月后的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看着那几乎全线飘红的数据,寒冬似乎已经是过去式?

  恐怕我要不合时宜的泼上一盆冷水,迄今为止整个游戏行业在春节期间表现出来的短期繁荣恐怕仅仅只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的“虚假”增长。

游民星空
表单来自七麦数据

  事实上这段时间国内游戏市场的短期爆发基本都呈现着两种态势:被动和分化。

  一方面,所有数据增长和市场走势都几乎是“被动式”的,这其中起到推动作用的并非游戏品质的提升、游戏厂商的主动营销行为、用户习惯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外部政策的放宽。

  国内外游戏公司在这段时间几乎都属于“躺赢”状态,并非真实的市场环境或是产品端出现了什么进步,而是完全基于“黑天鹅”出现而引发的短期用户需求的改变。

游民星空

  目前这种情况属于非常极端且很难持久的。随着国家、医护人员与每个人的努力,疫情所带来的阴霾终将散去,阳光终究会刺破天幕,玩家们总会回到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如果市场和产品没有根本性改变,如今这种短暂的繁荣终究还是虚妄。

  另一方面,即使是如今的总体繁荣态势下,数据的增加依然是呈现极端“分化”态势的。

  根据各数据研究机构检测,目前各榜单TOP10乃至TOP60的游戏大多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水或是日活增长,但这种增长在TOP60之后就不那么明显了,甚至不少游戏还因为用户分层而产生了数据下滑。

  目前整个国内游戏市场依然呈现出了鲜明的两极分化。拿手游领域举例,一方面是腾讯、网易以及刚刚入局不久的今日头条等头部厂商把持着天花板,一方面是大量中小型游戏公司在下沉市场中挣扎刨食。竞争依旧激烈,能够笑出声的仍然只有行业寡头。

游民星空
畅销榜前列依然属于头部厂商

  与此同时,整个行业中大量存在的中小型游戏公司也在运营层面承受着这次疫情中最大的冲击。随着各地政府出台延期返工通知,大量中小型游戏公司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在当前的环境下,许多公司都因为核心人员无法顺利返工而面临游戏开发、更新停滞,运营受限等问题,随时有陷入停摆的风险。

  笔者在这几天联系了几家位于成都和广州的小型游戏公司,它们有些正在制作独立项目,有些则仅有少数还在盈利的产品能正常运营。这些公司近期都面临着返工难以及项目暂停等问题。

  “一旦这种情况持续到资金链断裂,那我们大概只能和楼下火锅店一样关门大吉了。”

  成都某小型团队的制作人几天前这么告诉我。他和他的团队曾在几年前制作出过一款成绩还过得去的放置类手游,但如今新作的开发却几乎停滞。

游民星空

  类似这样的从业者和开发商只是整个市场中渺小的缩影。或许,在被动接受着特殊时期带来的“躺赢”背后,迎接中国游戏行业的依然会是越来越激烈的存量博弈和品质竞争。

  毫无疑问,在外部环境不明朗,玩家口味越发挑剔,核心需求与日俱增的今天,创新和品质依然是游戏行业的首要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疫情下的中国游戏产业,走出寒冬还是表面繁荣?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20/2020021117415257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