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和影视行业“斗争”与“合作”的那些年

大脑斧
2020-04-11 16:25:32 浏览:0 0

若要寻找将游戏和电影两种艺术结合最为紧密的作品,我想在这过程中,一定能频繁看到小岛秀夫的身影。这位童年一直与孤独傍身,现在被各种光环簇拥的游戏制作人,曾经在电影行业的大门前徘徊良久,最终用游戏展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思考和神级脑洞。

游民星空

纵观游戏行业,“第九艺术”虽诞生不足百年,但也已经为世界带来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虚拟形象,许多厂商也尝试着与影视行业合作,以期尽可能地提高知名度和获取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是相当知名的IP也经历过艰难地探索过程。

前面提到,小岛秀夫一直没能真正地进入电影行业,而让他催生出“用游戏来拍摄电影”的想法,除了他对电影的无限热爱,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从《超级马里奥兄弟》中看到了游戏的无限可能。

游民星空

诞生于上世纪游戏行业复苏阶段的FC和《超级马里奥兄弟》,马里奥等游戏形象仿佛在一夜之间风靡全球。很快,各种电影公司便开始联系任天堂,表达想要拍摄真人大电影的意愿。任天堂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躺着赚钱的机会,先后两次尝试投资拍摄电影,可最终成片效果都不尽人意。

游民星空

刚开始,任天堂率先与环球影业投资制作了一部《小鬼跷家》,该片定位是公路家庭喜剧片,在宣传中着重介绍了电影里“交织着温馨感人的气氛”,不过当观众走进电影院才发现,剧情只是讲述了一个敏感的孩子,带着一包游戏卡带离家出走,最终路上遇到各种任天堂玩家,在他们的鼓励下去参加马里奥游戏比赛的故事。

游民星空

影片中确实透露着“温馨”,但这种温馨更多地局限在鼓励主角疯狂打游戏上,再加之明显而又繁多的游戏植入,让当时的媒体批评这就是一部“时长为96分钟的任天堂广告”。

《小鬼跷家》虽然让粉丝为之疯狂,却并没有赢得媒体和大多观众的认可。虽然观众对任天堂非常喜爱,但还是难以接受一部不像“电影”的电影,所以说,即使顶着再多的光环,作品的质量也非常关键。

游民星空

《小鬼跷家》的惨淡票房让业界以为,任天堂会在下一部作品中调整策略、优化剧本,不过很快第二部作品就又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

1985年,也就是《超级马里奥兄弟》诞生的第二年,Lightmotive公司任天堂达成协议,拿到了《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版的制作所有权。不过让人迷惑的是,这家影视公司的规模非常之小,而任天堂的授权费用仿佛也水降船低,只有区区200万美元。

游民星空

无论两个公司内部当时做了怎样的考量,至少从成片来看,这次合作非常失败。

Lightmotive在拍摄期间就遭遇了很多问题,两位主要负责人对游戏并不了解,辗转找到饰演马里奥的演员,甚至在开拍前一天才知道这个角色来自游戏。除此之外,剧本在拍摄过程中修改了很多次,最后为了迎合欧美观众的喜好,加入了很多怪兽元素,成为了一部科幻恶搞喜剧。影片最终耗资4500万美元,接近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侏罗纪公园》,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B级片的效果,上映后粉丝恶评如潮,只拿到2092万美元的票房便草草收场。

游民星空

若不考虑IP,单纯看这部电影,其实质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环境里的小彩蛋层出不穷,单纯做个喜剧也算过关。但是在那个马里奥大火的年代,做出这种形象还原度很低,剧情也没有围绕游戏内容的作品,令粉丝厌恶也是情理之中。

说到底,制作人对于游戏的不熟悉,是这部电影失败的“原罪”,再加上《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本身也没有什么剧情,导致连简单的“抄作业”都办不到,最终让这个爆款IP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游民星空

类似马里奥这种剧情较少但角色出名的IP还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部联动电影都会如此粗制滥造。有时候,没有剧情会成为编写电影剧情的障碍,但有时候,没有剧情却给了编剧更大的创作自由和想象空间。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逆水寒专区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游戏和影视行业“斗争”与“合作”的那些年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20/20200411_zh1_440_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