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六分仪(1757年)
六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利用六分仪可以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六分仪的原理由牛顿首先提出。
22.绿色革命(20世纪中叶)
1945年,美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植物病理学家、遗传育种专家诺曼·博洛格,将合成肥料(第11号发明)和科学植物育种(第38号发明)等技术结合起来,成功培育出了抗病、耐肥、高产、适应性广的半矮秆小麦,使小麦产量大幅提高,这一壮举使超过10亿人免遭挨饿的厄运。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博洛格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1.核裂变(1939年)
核裂变的发现是核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主要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或是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他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
1938年圣诞节前夕,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过程中,成功使铀核分裂为两部分。1938年12月22日,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将根据实验报告写成的论文寄给德国《自然科学》杂志,1939年1月6日,这篇宣告“铀核裂变被发现”的论文发表了。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裂变”而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随后,1942年12月,恩利克·费米等人在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铀石墨反应堆,实现了人类首次驾驭原子能的壮举。1945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相继实验了氢弹,从而拉开了核武器发展的大幕。后来,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从此,人类迈入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
20.口服避孕药(1960年)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具有抑制排卵的作用,避孕有效率达95%以上,是育龄妇女常用的避孕措施之一。
1960年4月,美国生物学家、“避孕药之父”格里高利·平卡斯在波多黎各和海地对避孕药进行了首次临床试验。50年来,避孕药正逐渐成为全球女性生活中的重要药品。而且,避孕药的出现掀起了一场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