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娱乐 > 探索 > 正文

比自身“小蝌蚪”还要小 史前古生物的十大怪异特征

2015-09-02 16:51: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编辑:益达兄 浏览:loading

下孔类动物将夜行性动物出现的年代提前

  约3亿年以前,在恐龙出现之前,地球上都是下孔类动物:即一种外表与蜥蜴相似的典型哺乳动物。在这种奇特的哺乳动物祖先出现的一亿年后,才有了我们那些小型的、长有毛皮、在恐龙脚下落荒而逃的祖先们。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我们可以看出,它们还是夜行动物。

游民星空

  研究学者们经常会通过眼形的大小来判断某个物种是白天活动还是夜间活动。大眼睛表明了夜间活动的生活方式,反之,小眼睛表明了白天活动的生活方式。显然,眼睛没有在石化过程中存留下来,但通常情况下,眼眶周围的骨轮是眼睛大小的标志。令古生物学者不解的是,从下孔类动物眼睛周围的骨轮可以看出,这些动物大多于夜晚行动。

游民星空

  之前的传统观点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为了躲避恐龙而成为夜行动物。但是作为夜猫子的下孔类动物告诉我们,这种夜行行为产生时,恐龙还没有成为它们的威胁。事实上,即使是大型帆状异齿龙这种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下孔类动物也是夜间活动,这就意味着夜行并不是一种防卫策略。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游民星空APP
随时掌握游戏情报
code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