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6点下班,排队,吃饭,然后7点进入游戏,公会团开组,祈祷今晚能掉落自己想要的装备,然后再祈祷几个有能力和自己竞争的人不要上线。12点活动结束,下线睡觉……
对于很多已经上班却依然痴迷于WOW的玩家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除了RAID之外,他们只有周末,以及平时少量时间可以做做其他事情:或者逛逛小副本,或者在铁/奥门口决斗。
在大学生看来,这种RAID模式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白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做其他事情,晚上参加完活动还可以继续游戏到深夜,然后轻松睡上一个懒觉,第二天继续战斗。曾经是他们中一员的我,早以习惯于这种生活,以至于毕业后一个月开始工作才发现,不要说平时游戏,连每天保证上线参加RAID都有困难。
这不禁让笔者思考:为什么在其他网游里,公会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WOW却能让玩家如此紧密的团结?
——对公会
曾看过一篇文章《走有中国特色的WOW道路》,其中对公会部分的描述深得我心。大家从天南地北凑在一起玩游戏,谁会开始就为了“兄弟义气”,“礼让”跟你谦让装备?就算你心胸大度,也不可能在一个分配制度不合理的公会里待太久——因为这个公会无法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但是,随着游戏的发展,作为一个代表普通玩家利益的集合,WOW的公会已经不可避免开始逐渐演变成为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不管是怎样的公会,怎么样的领导者,总难免出现一些腐败现象——或者是贪污少部分金币(几千G),或者是偷卖公会材料。当一个公会越发庞大时,公会成员对其的监管就变得越发困难。
这就使公会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束缚会员的工具,即便我对某一次分配结果不满,我还是会选择忍让一次,因为我手中有DKP,这些是我履行了我的义务获得的,而我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很讽刺,不是吗?当玩家试图在游戏里发泄自己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与苦闷时,他们却发现虚拟世界里,他们同样被束缚住了。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游戏RAID模式决定的。当一个团队必须要40个人才可以实现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前提时,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个玩家要选择公会,他首先考虑这个公会的进度,其次是这个公会的分配制度。一个进度较快的公会无疑是玩家所乐于加入的,因为他有机会接触到更高级的装备,在这个前提下,他可以做出一部分的牺牲。
问题是,这种牺牲不可能持续下去,例如在开荒时期,治疗被强制要求拿治疗装,那么到了更高级副本开荒时,由于装备差异,次一级副本装备依然会按照优先方式强制分配。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公会没有通过游戏里所有副本,治疗就不可能摆脱强制分配的厄运。
进度领先的公会,扩张速度是很快的,但随着公会不断的发展,领导者会逐渐发现稳定,有经验的治疗者在公会中比例开始快速减少,因为公会分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大量的投入看不到任何回报。此时,公会领导者试图做出改变,但是他们会发现那些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开始主导公会未来的走向。(而且在很多时候,领导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
这就是为什么,玩家常说的:优先论公会也许走的快,但走的不是最远。
但是,分配合理,进度又快的公会却是相当罕见,可以说,几乎所有公会都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优先论,公会扩张快;需求论,公会扩张慢,但是平稳。先优先后需求不是不可以,但是转型非常困难,因为开荒阶段的优先论牺牲的是治疗的利益,而FARM阶段则是大家平均分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补偿治疗的措施(G补贴效果不好……)。这必然导致开荒阶段无人报名,FARM阶段大家踊跃参与的“怪现象”。
燃烧远征的开启,为公会的转型提供了绝佳的契机。一方面是T系列套装的全面改变,使治疗对“优先论”抵触将大大减少,因为套装可以随时转换形态,不存在一奶到底的情况——同时,在未来版本更新里,暴雪已经明确指出将给治疗天赋加入更多,更有效的输出选择。
另一方面是天赋方面的改变,这个是与RAID人数上限下降有紧密的联系。原来需要40人通过的副本削减为25人以后,必然对天赋多样提出更多的需求。诸如暗牧这样的非主流职业崛起,就是明证。
无数个小型化的团队构成的公会,在组织构架上必然会趋向简单。可以预见的一点是,当副本难度不断提升的时候,越是庞大的公会,就越无力维持他们多个团队的运作。因为精英人群数量总是有限,以往团队中混日子混装备的“出工不出力”者将大大影响公会的发展。
未来的公会,将更多的以小型化公会为主,一个公会一般就维持50至100人,团队数量也只在1-3个之间。简单的关系,让公会发展更加轻松,在重大问题的改革上,也不会有太多的阻力。一个15人的公会,就可以组起一个卡拉赞RAID团(只需10人),这对于过去公会成立/发展的那种高门槛而言,实在低了太多。《燃烧远征》,带来的是小公会的全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