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侠与《剑侠情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志侠是游侠与武侠之中一个特立独行的群体,一般来说以武犯禁的侠客自然和以法治天下的统治阶层没有什么交集,但在一些积贫积弱的朝代中,面对外族的大举入侵,侠客们同样会以民族和国家为先,或加入军队为统治阶级直接效力,或是以民间帮派组织自发抗击外族,这些人就是志侠。《吴越春秋》记载有剑术达人越女效命越王,为越国训练军士对抗强吴;素有建安风骨之称的曹植在《白马篇》中所述的“幽并游侠儿”同样在参军后“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最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满清末年以镖师之身筹办学堂,反清反帝的真实历史人物大刀王五,同样可以视作志侠;而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也借主角郭靖之口为志侠下了一个定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志侠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侠文化体系,所以也没有什么起源考据之类。
说到志侠,最先想到的游戏毋庸置疑肯定是《剑侠情缘》,在那个486的时代里,西山居用泼墨国画风格的画面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志侠故事。南宋末年,衡山派的大弟子独孤剑只身闯荡江湖,战邪教、除奸臣、成为武林盟主并率众抗金,最后为了救岳飞舍身成仁(真结局)。整部游戏穿插着《岳飞传》中的许多情节,虽然虚构了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结局,却把志侠忧国忧民,虽死无悔的气节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仙侠与《仙剑奇侠传》: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
如果说志侠是侠文化的一个走向,即入世的话,那仙侠则是侠文化的另一个走向,也就是出世。从侠文化诞生的那一刻起,侠客就被定义成一个拥有惊人技艺的非凡之人,非凡之人自然要有非凡的故事,现实点来说,从武林盟主到拜将封侯,已是侠所能达到的顶点了,要想再往上一步,那就只有由武入道,御剑飞仙了。仙侠文化正是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而出现的一个侠文化的分支,我们很难考据仙侠文化的起源,但可以确认其与中国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在一些传奇和志怪小说中都有仙侠的影子,而《封神演义》同样可以看作仙侠文化的雏形。在仙侠文化中,虽然同样有着相对系统的门派设定,但门派或侠客间的恩怨被仙魔之争所取代,战斗变成了武艺和法术、法宝相结合的模式,这其实和西方的骑士文化向着奇幻文化转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较正统的仙侠影视作品给笔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TVB的电视剧《日月神剑》了,仙魔百年大战,日月神侠,魔尊血魔....光是各种名词就让人听得热血沸腾了,明星云集的阵容同样让这部电视剧在上世纪90年代大获成功。虽然大多数仙侠作品缺乏武侠作品的严谨和底蕴,却同样有着吸引人的地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其脱出了武侠的条条框框,同时结合中国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道家神仙学说,让想象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