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CPU和GPU交叉测试方案出炉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CPU频道和显卡频道编辑们辛苦劳动的成果,只是觉得过于高端的测试平台不够“亲民”,对于大量普通用户的参考价值可能要大打折扣。
测试平台动不动3960X,一颗都顶我们一台电脑了!
为了照顾大多数像笔者一样收入不高、但又喜欢玩电脑、玩游戏的用户需求,解答一些用户“某某CPU能否带动某某显卡的问题”,笔者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套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法——把市面上所有显卡和所有CPU都拿来,各种组合在各种游戏中的性能都测一遍,然后对比一下数据会差多少,不就完了!?
正当笔者为自己“天才”想法沾沾自喜之时,却遭到了周围同事的嘲讽:“上千种排列组合,你测到猴年马月去啊?”不过笔者的想法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只是 测试项目必须精简,CPU、显卡和游戏都必须精挑细选,只选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能简化测试项目,才能让评测文章早日发布。
最终我们的测试方案如下:
CPU选用Intel,目前Intel CPU的游戏性能最强,市占率和关注度都最高,Intel的CPU产品线划分也比较清晰,目前已经完全过渡到了SandyBridge架构,主流级产品分为i3、i5、i7三大系列,低端有奔腾、高端还有LGA2011接口的i7。
选择了5颗比较有代表性的处理器
显卡选用NVIDIA,N卡的点名率还是最高的,从低到高产品线分布比较均衡。而A卡目前处于更新换代的时期,产品线拉得太长,旧产品在清仓新产品还没到货,想要测全就比较麻烦了。
7款显卡囊括了市面上热卖的绝大多数
测试项目,也就是游戏的选择尽量以热门的、比较新的、关注度最高的游戏为主。保留了理论测试3DMark11,加入了使命召唤8、孤岛危机2、战地3、蝙蝠侠2、魔兽世界、星际争霸2,总共7个项目。
测试方法:5颗CPU×7款显卡×7款游戏
乍看之下,我们所测的CPU、显卡和游戏都不多,但考虑到各种排列组合的话,5颗CPU×7款显卡×7款游戏=245次,这样总共就得测245个项目,每一个项目跑10分钟的话大概就是40个小时,这还不算更换平台、CPU、显卡,重装驱动所用的时间。
不过,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只要我们的评测有参考价值就行。下面就来看看测试平台:
此次参测的CPU只有i7-3960X是LGA2011接口,其余均为LGA1155接口。LGA1155平台我们使用技嘉的Z68-UD7主板。该主板 为技嘉Z68系列的旗舰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CPU的性能。LGA2011平台主板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同样是来自技嘉的X79-UD7主板,这块主板 是X79的高端,有着优秀的超频性能和超强的做工用料,保证了SNB-E核心的CPU在其上能大展身手。
技嘉Z68-UD7和技嘉X79-UD7
显卡方面,选择了AIC大厂Inno3D映众的产品,映众显卡做工精良,而且多以NVIDIA公版标准为准,这样对于N卡来说就更有代表意义了。
映众GTX580和GTX570
映众冰龙GTX560Ti和GTX560
映众游戏至尊GTX550Ti和GTS450
对于笔者来说,枯燥的、重复的测试开始了,但呈现在网友面前的,是我们整理好的很有意思的一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