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 陶教授现场开导“网瘾”少年
安徽夫妇携子专程来宁求助
听闻陶宏开来南京开讲座,安徽一对夫妇不远百里,赶在讲座前,把儿子张明(化名)送到了陶宏开面前。张明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魔兽,天龙八部,CS,所有男生爱玩的网络游戏张明差不多都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初二时彻底“沦陷”,还和同学一道拥有了自己的游戏合作团队。和张明“辉煌”的战绩成反比例的是他的学业成绩。从班里的原本中游的二十多名直线下滑,排名落后不说,后来干脆就逃学去了网吧。“和他说上三句话他就开始不耐烦,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抱着碗盯着电脑。”张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沉迷于网络成了做家长的最大的心病。2007年底,看到张明实在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张爸爸这才痛下决心把张明送进了山东一家电击网戒治疗中心。“我也曾有过犹豫,”张妈妈痛心儿子,但张爸爸的态度却显得十分痛苦而坚决,“就像生了病非得打针一样,网瘾一定要根治!”
但治疗的结果却让张妈妈感到了绝望。把儿子送网戒中心的五个月非人的生活成为了她最为不堪回首的记忆,尤其是治疗关键环节——电击,家长不能陪同,只能眼睁睁的站在门外,“每次孩子从那屋里出来后,不说话,怎么问都不说。”张妈妈说,孩子曾经表露过对于电击的反感,“但我们问他是怎么被电击的,他就是抗拒不愿说。”半年治疗下来,花了三四万元。
最近在网吧又一次逮到张明后,张爸爸这才明白张明在电击网戒中心的五个月是治标不治本,时隔一年,张明的网瘾又再次复发。此次陶宏开到南京来讲学,张爸爸一家也紧跟着来到了南京。
几句闲谈打开网瘾小伙的心结
“孩子,来我们聊聊天。”陶宏开用这种轻松的聊天方式开场。记者整理了部分陶宏开与网瘾男孩的对话实录。有心理学家认为,相比家长的谩骂责备,陶宏开闲聊式的沟通更容易让孩子开口,让孩子感觉他是在保护和帮助自己。
陶宏开(简称陶):喜欢网络游戏,为什么就是停不下来呢?
张明(简称张):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力好大。(低垂着头,嘴巴里勉强挤出微弱的声音)
陶:可是他们是你的父母这从一生下来就决定了呀。过去,你可是很上进,学习成绩很好,现在成绩落后了,就把责任全推给爸爸妈妈吗?(打量着孩子瘦弱的身材)你说实话玩游戏对你的身体是不是有影响?
张:有点儿,没什么时间去运动了,以前身体很好,现在体力不行,一会就累了。
陶:爸爸妈妈是很爱你的,他们看着你的身体一天天瘦弱,希望你戒掉网瘾,你也想戒吧,说说看都采取了什么方式?
张:(头埋得更低,一言不发。)
陶:(当做没看见)其实染上网瘾不全是孩子的错,父母也有错。
张:(突然打断)他们骗我说去山东日照旅游,结果把我送进了戒网瘾中心。
陶:走进去什么感觉?
张:迷迷糊糊的,一群穿军装的“盟友”(在网戒中心,已戒网的孩子被称为盟友)过来拽我。
陶:突然看到这么多陌生人怕不怕?
张:很怕,但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当时不知道是去戒网瘾。后来被带进了13号室(电击治疗室)。他们让我躺下去,我预感到有点危险,不想躺,几个“盟友”还是强迫我躺了下去。这时六七个人拥上来,有人按腿,有人按手臂,还有人捂住我的嘴巴。
陶:接下来他们干了什么?
张:有人用两块砖头按住了我的太阳穴,猛然拍打了一下,感觉被电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