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篇
我们已经在下载应用的时候对源头多加控制,但这当然无法完全杜绝流氓应用的侵入。这时候就需要和这些流氓应用发生正面冲突了。我们借助的工具可多可少,此处以简单易上手为前提,不涉及较为复杂的调试工具。
1、针对通知栏强制推送的广告:
这类应用非常令人讨厌。它们会不定时在通知栏推送一条(On-Going)通知,且该条通知除非被点击打开,否则无法消除。对付这类流氓应用的主要困难是找到它,处理办法自然是直接卸载,毫不姑息。
如果你的手机是Android4.0以上的系统(包括Android4.0),有一个简单直接的处理办法——长按通知栏中某一条推送的广告,跳转到“应用信息”页面,然后可以酌情直接卸载该应用,或取消掉该应用“通知”前面的勾选,这样也可以关掉恼人的广告。
如果是旧一点的系统也不要紧。一款名为Notification History的App(可在Google Play中免费下载)可以记录下所有的推送历史记录,其中自然有流氓应用的行踪;或者你也可以先点击通知栏中的广告,然后看看多任务历史记录中多了哪个,一般也可以找到该款流氓应用。找到之后,要杀要剐就随你便了。
再次需要提醒的是,大部分此类App可通过绿色下载来源规避,所以下载的时候尽量从Google Play或者酷安市场入手可以免去大部分麻烦。
2、针对恶意吸费:
此类应用对用户的危害最大,防范难度也较大。我们能够做的是:
1)尽量从Google Play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若能找到该应用的官方网站,从官网跳转更靠谱。
2)安装时候注意应用权限说明。如果是款游戏,一般是不应该需要获取发送/读取短信的权限的,对这种情况要多加小心。(Android4.2系统会将涉及到付费的权限部分加以特殊金币符号标出,更容易识别)。
3)使用LBE安全大师等安全类应用,对恶意吸费进行持续监控。如有必要,可单独禁掉该吸费应用的部分权限。
3、针对隐私窃取:
这类窃取隐私的应用虽然对用户没有直接伤害,但也决不可听之任之。我们的选择是:一般可从应用安装时需要的权限配合该应用类型进行判断,比如一款Office软件要求了监听电话的权限等。如果确存在隐私窃取之嫌疑,我们的建议是,能不用就彻底不用这种应用。如果必须要用,可以考虑下载安装安全类应用对系统每一次权限调用情况进行集中管理。
从选择开放的那一刻起,Android壮大的道路上就注定少不了荆棘。其实流氓应用也不止存在于Android一个系统,只是在Android上尤甚而已。如能理性看待谨慎对待,你手中Android手机的体验相信将再上一个台阶。
最后,尽管或许妹子拥有一个强大的IT男友,在选用手机的时候,请谨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