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行动目标希特勒
导演:布莱恩辛格
刺杀对象:阿道夫希特勒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在北非作战的时候,因受伤而失去右手臂、左手两个手指以及一只右眼。他曾经是一名全心全意拥护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军人,但数年后他联合了一批信仰动摇的纳粹军官一同谋划了刺杀元首的秘密行动。布莱恩辛格为阿汤哥成功打造了一个有民族精神和自我信仰的纳粹军官形象,本片花了很大篇幅刻画施陶芬贝格的受伤,转变,以及最终行动,围绕这一人物展开了德意志自我救赎的一次艰险历程,虽然最终彻底失败,但却将民族节气成功播种。
4.刺杀肯尼迪
导演:奥利弗斯通
刺杀对象:约翰肯尼迪
奥利弗斯通90年代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遇刺身亡。影片从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的角度,全面检讨肯尼迪谋杀案,得出的结论是:肯尼迪是被美国政府的高层人士联合了商人、黑社会分子、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司法局和执法单位等有计划地谋杀而死的。
本片飞快的语速,各种短镜头疯狂组合,各种线索的交替出现,其中难辨真假,庞杂的人物设定以及越拉越大的故事框架都在导演的高超排布下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刺杀肯尼迪》的现实意义不仅是罗杰艾伯特所说“尝试着将那些自1963年以来便在国民心理的某些黑暗角落里挥之不去的怒火重新激起”,同时也希望给美国的未来提供一种姿态,能够让新美国人都成为吉姆加里森,强健民族的自我意识,而这一点美国做不到,其他国家也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包括我们中国,而且很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