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匆匆那年》
中老年导演不靠谱三部曲之三
又一部消费青春回忆的电影,而且连消费的基本诚意都没有。创作者甚至懒得去打磨剧情、设置更好的人物关系。因为他知道,反正这些对票房都无关紧要。只要我把那些关键的回忆元素摆出来,有回忆中的关键事件、关键道具、有记忆中经典的歌曲和影视剧,自然有观众买账。甚至,只要有一个校园环境在那,很多人就很感动了。
剩下的,就是营销上的功夫呗,如何在社交网络,校园等等各方面做推广。如何投其所好做各种病毒传播。如何靠明星吸引观众。以及如何植入广告。现在这植入广告多牛啊,都广告套广告了。
这片的特点有三:1、是各种煽情的音乐。2、是慢镜头、各种抒情。3、就是情节碎裂,有一搭没一搭各种的散。各种情节碎片混在一起。一会相爱了,一会不爱了,乱七八糟混在一起,然后就是慢镜头、煽情的音乐,白衣飘飘风儿起,拼命的煽,拼命的感伤。大概意思就是,你看我都这么努力,赶紧哭吧。
有人说了,真的是好片啊,特感动,痛哭流涕。其实,你痛哭流涕与否,跟这片好不好根本没关。你们也就是想找个地方感伤一下青春回忆,痛苦一场而已。
或者,把大家拉到影院,放100分钟的“还珠格格”或“流星花园”精简版,然后在熟悉的主题曲中。几位主角走出来,极伤感的呐喊“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已逝去的青春!!”你们也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