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处不在的RPG,坦克该靠什么“续命”?

最后的防线
2017-07-15 20:49:36 浏览:0 0

  打个不负责任的比方:所有武器和武器的对抗,都可以被概括为“矛与盾”的交锋——而在其众多的衍生形态中,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之间的对决,大概可以算作今天最广为人知的一种,它们每天都会发生,至于其较量的舞台,不仅包括了中东和非洲的广大战区,还有《装甲战争》等游戏营造的虚拟世界中。

  尽管装甲厚重,但在交战中,坦克似乎永远处于劣势,尤其是当你费尽周折开出一辆更高级的载具、却被各种手段吊打的时刻,你总会不由自主地怀疑坦克的价值。

游民星空
在伊拉克,即使最强大的美制M1坦克也多次出现了被击毁的记录,这让人难免对坦克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之所以如此强烈,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相信:坦克理应碾压一切。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在战场上的最大意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克制“矛”的威胁:在18世纪后,随着火器逐渐在战场上普及,传统意义上的防御手段——比如盾牌和铠甲——已经完全失效,在冲锋过程中,几乎没有丝毫防护的步兵只能硬着头皮冲向枪林弹雨,期间,他们蒙受的伤亡也必然相当惨烈。

游民星空
坦克在一战中的登场,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抵消“矛”长期以来的优势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局面才出现了重大转机。在蒙受了惊人的损失后,各国的技术人员也试图寻找一条能克制对方火力的武器,而坦克就是其最终的产品: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率先将它们投入了战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战结束前,这种武器大量走向前线,不仅帮助协约国赢得了战争,还彻底改变了地面战争的形态。

复合装甲:神奇的“三明治”

  在坦克的诸多特征中,最为醒目的莫过于厚重的装甲,这也是它们在战场上赖以生存的根本。在早期坦克上安装的大部分是用铆钉相互链接的高碳钢板,但这种钢板非常容易在中弹后发生碎裂,而连接钢板的铆钉也容易被冲击力震脱,并成为导致乘员伤亡的另一大隐患。

  正是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个国家便走上了改良坦克的防护水平之路。到二战时期,已经有许多国家的坦克使用了铸造或焊接的车体,同时,其装甲的质量也较最初有了巨大的提升——比如,二战中最著名的虎式坦克,其装甲中就添加了镍、铬、锰、钼等稀有金属,它们极大提升了装甲的韧性和强度——在同样的厚度下,其提供的防御能力要比原始的高碳钢高出至少30%。

游民星空
作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虎式坦克在二战中期登场,车体正面装甲达到了破天荒的100毫米,尽管如此,由于火炮技术的发展和反坦克火箭弹的问世,在战争末期,它的装甲已经显得相对薄弱

  由于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的防护水平已较过去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当年其采用的最主要手段,依旧只是单纯地增加装甲的厚度而已。毫不奇怪,这种思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随着装甲变得越来越厚,坦克的重量也不断上升。作为代价,坦克也变得更为笨重,其机动性也因此急剧恶化。不仅如此,在二战后期,还出现了一种特殊设计的破甲弹(HEAT),这种炮弹的穿甲原理与传统炮弹截然不同:正如下面这张gif展示的那样,其在穿甲时依靠的不是弹头本身,而是在接触目标时产生的一股高速金属射流,虽然其只会在装甲表面留下一个很小的穿孔,但穿透力却能达到250毫米以上,这已经超过了二战中大部分坦克的防护水平。


破甲弹的杀伤效果示意图

  面对这一死胡同,工程师们转而在其它领域寻求突破。大约在冷战初期,各国技术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复合装甲”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具体来说,它是把一种或者几种物理特性不同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层层叠加在一起。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厚度相同,“复合装甲”要比传统装甲的表现更好?事实上,这与一种特殊的物理效应有关——无论是哪种结构的炮弹,当攻击复合装甲时,其每穿透一层都要消耗掉一定的能量;另外,由于其每层的密度和化学性质不同,不论是普通穿甲弹的弹芯,还是破甲弹的高速金属射流,都会在穿透之后改变方向,进而偏离预定的轨迹——换句话说,由于复合结构的存在,炮弹的穿甲轨迹从直线变成了折线,这导致其抗弹能力要比传统装甲高很多。正是因此,在冷战中后期,复合装甲成了各国坦克的首选之一。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这些图片更清晰地展示了复合装甲的防护效果

  在相关领域,走在最前列的是苏联军队,在1960年代,他们推出了新一代主战坦克T-64。同时,为了确立对西方坦克的绝对优势,他们也在T-64上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而复合装甲无疑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环节。

  在T-64坦克的车体上,苏联设计师们为其安装了多达6层的复合装甲,其中最外层是锻压钢板、而内侧则依次是陶瓷材料,高硬度锻压钢板、玻璃纤维,陶瓷材料和防中子材料层——越靠近内侧,装甲的材质就越坚硬。

游民星空
《装甲战争》中的T-64坦克

  而T-64的后继者——T-72坦克上也采用了复合装甲,其外层为8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中间是104毫米厚的玻璃纤维,内层为20毫米厚的钢装甲,这种设计比T-64的装甲构造更简单,成本也更低,也更适合大规模生产,但它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抗弹性能——不得不提的是,正是这一点,也将成为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T-72普遍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但其推出成熟的产品要等到1970年代以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6年英国开发出的“乔巴姆”型复合装甲——它意味着,西方国家第一次拥有了能同苏制复合装甲相抗衡的产品,尽管在今天,“乔巴姆”装甲的细节依旧没有完全公开,不过,我们仍能从相关的报导中猜测出其结构。和苏制复合装甲不同的是,“乔巴姆”的装甲分层更多、每一层钢板都普遍偏薄,而在每层装甲之间填充的,也并不是苏联人采用的玻璃纤维和陶瓷材料,而是一种类似聚氨酯的特殊塑料。按照工程师们的设计,在弹头(或破甲弹的金属射流)穿入“乔巴姆”装甲之后,这种特殊材料会发生形变,导致弹头或射流偏移,弹头的能量也会在整个过程中被消耗殆尽。

游民星空
“乔巴姆”复合装甲结构图

  尽管“乔巴姆”装甲的出现扭转了西方坦克在防护上的劣势,但对后者来说,这远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另外,按照当初的设计要求,“乔巴姆”装甲的任务仅仅是帮助英国的“酋长”坦克抵挡反坦克火箭筒的袭击而已,至于在面对苏联的115毫米坦克炮时,“乔巴姆”仍很难确保绝对意义上的安全。正是因此,在整个1970-1980年代,西方国家始终在寻找另一条的解决之道——而其最终的产品,也将在这场“矛与盾”的较量中,再次为坦克赢得15年的优势。

游民星空
M1A2坦克安装贫铀装甲的位置,一般是在炮塔正面、灰色部分的位置,但近些年来,也有其在炮塔侧面加装贫铀装甲板的说法

游民星空
《装甲战争》中的M1坦克

  这种革命性的防护手段就是贫铀装甲,尽管它们的使用始终存在着巨大争议——这主要是因为其中添加的铀238,它也是生产核燃料之后剩下的一种副产品。一方面,铀238的密度非常高,当含有该物质的合金被添加进装甲层后,将给其硬度和韧性带来惊人的提升。比如美军著名的M1A2坦克,在安装了贫铀装甲之后,其正面的防护能力已经突破了1000毫米均质装甲的水平,对当时的大部分坦克炮弹和反坦克导弹都几乎完全免疫。但另一方面,虽然这种材料大幅提升了坦克的防御性能,但作为一种带有辐射性的材料,自从装备部队之日起,官兵们便担心它会引发癌症,另外,贫铀装甲的重量也非常惊人,这导致安装它的坦克重量不断上升,作为其中的代表,美制M1A2坦克的重量更是接近了70吨,这已经达到了公路和空中运输能力的极限。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装甲战争专区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面对无处不在的RPG,坦克该靠什么“续命”?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0715xtn_162_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