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究活跃星系核中可促使光合作用产生的区域,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星系,尤其是那些拥有超大质量黑洞的星系,都可以实现活跃星系核促使光合作用发生。对于类似银河系大小的星系,这个光合作用形成区域从星系中心向外延伸1100光年,在一种被称为“超紧密矮星系”的小型、高密度星系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区域可产生光合作用。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对光合作用产生区域的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重新审视。他们发现活跃星系核邻近区域的负面影响曾被夸大化,地球上的细菌已形成生物膜来保护自己,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而生活在紫外线含量较高区域的生物可能形成类似的生存技能。
研究人员称,活跃星系核也会释放大量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些光线很容易被类地行星大气层吸收,对生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大。
科学家评估称,活跃星系核辐射的破坏效应很可能在距离人马座A*黑洞100光年的范围之外消失。林格姆说:“最新研究表明,黑洞产生的积极影响似乎超越了消极影响,地球就是一个实例,这可能让人们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