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如果单看也许有些矫情,但也许这就是像罗教授这样传播知识的“拾贝者”的心声。
比罗翔老师更早火遍网络的还有李永乐老师。
李永乐老师本身是一个高中物理老师,但靠着解答屏幕前“小朋友们”问题火爆网络。
而小朋友的提问范围往往非常广,李老师则样样拿得起来,不仅涵盖理化生,经济学、病理学甚至历史事件也信手拈来。不少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转天就被李永乐老师在课上解答了。
追着看李永乐老师的科普视频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消遣方式。这股学术风甚至传到国外的视频网站,李老师的学生也遍布了各个语种。
当然有一说一,李永乐老师的课并不是深度解析,大多数是为我们科普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不会做更加深入的探究。
但是这样的知识对一个入门者来说已经足够。如果说一门学科知识是一间屋子,那么这样的老师就像一个引路人,为你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
除了B站,我们在其它平台也能看到这些老师的身影。在刷抖音时我们可能接受到来自上交大老师的现代诗分享。
在看微博时,会有结合实事的英语教学。
有时刷个朋友圈都能刷到管理类联考的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