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9 285规格?提升架构效率
Radeon R9 285的到来,最重要的是带来了第三代GCN图形架构的Tonga(现在大家都叫它汤加)核心,依然以南方群岛岛屿命名。这里需要解释一下,AMD从HD 7970开始GPU核心都升级到了GCN架构,最初的一批可以成为GCN 1.0,之后在HD 7790的“Bonaire”(博尔内岛)上出现了第二代GCN架构,可以称之为GCN 1.1,随后的R9 290X/290、R7 260X等显卡使用的也是GCN 1.1架构。
AMD第三代GCN图形架构继承了前两代的所有技术特性,比如兼容DirectX 11.2/OpenGL 4.3/OpenCL 1.1规范,支持xDMA交火、TrueAudio音频等等,并且加入DirectX 12和Mantle技术支持,而最最为重要的是第三代GCN将大幅度的提升架构效率,来提升性能和功耗比,不然250W降低到190的功耗从何来了?
目前我们得到的资料有限,为了抢测试首发,笔者没法为大家解释太多与核心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有这么几点新特性总结如下:AMD第三代GCN图形架构最主要的功能改进是支持升级版的ISA指令集,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具体的指令集改进都有哪些,但是架构在计算性能方面支持新的功能可以提高效率。同时曲面细分/几何处理单元的改进了,也将同时提升显卡的效能。
第二代GCN图形架构的Tahiti核心是384bit位宽,而Tonga的R9 285被降低到了256bit,为了防止位宽降低而导致的在高分辨率下性能损失,GCN 1.2架构支持delta色彩压缩(delta colour compression),这是一种图像压缩技术,它通过替换代表子像素不同的值来对色彩编码,例如某个像素的RGB格式是255:0:0,第二个是255:1:1,第三个是255:2:0,那么delta色彩压缩之后就是255:0:0,0:1:1,0:1:-1。
NVIDIA推出的G-Sync同步技术大概应该知道,最近也有两款基于该技术的显示器发布,因为需要在显示器里面加入单独的硬件,所以显示器价格还挺贵。AMD想给游戏玩家提供更廉价的相似解决方案,于是AMD FreeSync技术也来了。该技术同样支持可变刷新率控制,但是不需要额外硬件。AMD的FreeSync技术原理跟NVIDIA的G-Sync差不多,也是通过控制VBLANK间隔实现的,这就需要显示面板及显示器支持可变刷新率,同时还要求硬件——也就是显卡或者带显示输出的处理器支持。因此只要符合显示硬件+面板+显示器同时支持的条件,就可以支持AMD的FreeSync技术了,不像G-Sync那样还需要一个单独的硬件放在显示器里面。
其它新技术方面,R9 285还加入了AMD TrueAudio,它是一种硬件加速音频处理技术,显卡也号称“全球第一款支持可编程音频流水线的独立GPU”,主要针对PC游戏音效(不是音乐播放)。另外新架构还设计了新的多媒体处理单元,包括UVD(universal video decoder,通用视频界面单元) 6.0及VCE(video encoder engine,视频编码单元)3.1,还有视频处理中的高质量定标器(high-quality sca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