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款主板的时候,我们究竟在选什么?
超频需求、丰富扩展性
对于高端的DIY玩家来说,主板作为承载全部硬件的平台,可以说是一台电脑的地基。对于其他硬件比较高端的玩家来说对于主板的供电、散热、扩展性这些方面会要求的更高,而这三者也基本与最终的产品价格挂钩。
供电和散热
近两年主板厂商经常会在主板上狂堆供电相,十几相供电的中高端主板层出不穷,这种堆料并非全无意义,供电相数量的提升不等同于供电能力,但可以让每一个供电相的供电压力得到分摊,相对应的会带来更少发热,在稳定性表现上也会更好。所以目前来看,供电相更多的主板是更好的选择。除了供电相之外,玩家们还需要关注到的一点就是主板上的散热设计。高规格的主板通常会在主板发热元件位置安装散热片,这对于主板运行的稳定性特别是超频时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八代酷睿开始,多核心的处理器大规模下放到消费级性能平台上,六核心、八核心的处理器逐渐走入主流市场,更高规格的处理器对于供电自然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次的Z390主板为了迎接i9-9900K这颗处理器,多数为8+4pin供电,高端型号甚至为暴力的8+8pin供电。对于这样的供电设计,我们在使用时只插上8 pin部分也是可以正常点亮的,多出来的供电部分是用于超频时满足CPU瞬间的巨大负载,满足供电需求。
扩展性
主板上的扩展性基本和板型大小相关,其次是产品定位相关。标准ATX板型的主板一般都提供了3条PCI-E x16插槽和3条PCI-E x1插槽,根据定位不同,会提供不提供数量的M.2插槽。中高端主板上的M.2插槽在支持NVMe协议的规格下配合同样支持NVMe的SSD会拥有非常惊人的读写速度。
主板上另一个与扩展性相关的是内存插槽,现在的主板已经基本全部支持了双通道DDR4内存,除了小型主板上会仅保留两条内存插槽外,标准规格的主板都是采用了4个内存插槽,区分高端低端的参数往往是在内存超频的支持。其他方面,不同定位的主板还会在SATA接口、前置USB接口方面在数量和规格上有所差异。除此之外,一些大厂主板往往会加入一些差异化的特性,如定制的声卡、网卡。
根据上文所说,我们现在在选择主板时已经有了方向,首先保证主板插槽和自己的CPU要对应,其次主板芯片组上也要选择更新且对新技术支持更全面的。确定了这些之后玩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主板的供电、散热、扩展性等等方面进行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