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规格介绍: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给大家带来一个规格表,以便大家对全新的酷睿Ultra 200S桌面处理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这次处理器的工艺不再是Intel 7而是改用了Foveros 3D的封装方式。
直白的讲就是此次Arrow Lake处理器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于内部构造不同,所以制程工艺也不同,如计算模块用的是TSMC的N3B的工艺,GPU用的是TSMC的N5P的工艺,SoC和I/O模块用的是TSMC的N6的工艺。
再就是接口的改变,这次的接口由上代桌面级的LGA1700变成了LGA1851——又要更换新主板了。
关于超线程方面的问题,14代酷睿采用了性能核超线程能效核单线程的设计,如i9-14900K拥有8个性能核和16个能效核,其性能核线程数为8*2=16,能效核线程数则是16*1=16。
在新酷睿处理器上,则都是单线程设计,如285K拥有8个性能核和16个能效核,其线程为8+16=24——只有单线程,不再有超线程了。
频率方面不再是无脑堆频率,其最大睿频频率变成了5.7GHz,性能核最大频率则是5.5GHz。
在核显方面,Intel不再是UHD770核显了,改用Intel Xe核显,新的核显其内部最大含有4个光追单元——没有独显开光追不再是梦了。
PCIe 5.0通道由16条提升到20条,14代酷睿为PCIe 5.0 16条给显卡,PCIe 4.0给M.2的设计。如果强上PCIe 5.0固态,则显卡只能运行在X8速度。新酷睿则有专门的4条PCIe 5.0通道给固态硬盘了,额外的4条PCIe 4.0同样还在——PCIe 5.0固态硬盘终于有单独的通道了,还不是升级,是增加!
最后,就是取消了对DDR4内存的支持,这标志着从今往后,Intel的台式机处理器正式放弃DDR4内存了。
此外,在结构方面,新酷睿处理器也是大改,14代酷睿采用大核扎堆+小核扎堆的设计方式,新酷睿则是采取了均匀分布式的设计。
并且在2级缓存方面,每个性能核也是由2MB提升至了3MB——2级缓存提升高达50%!
新酷睿也是Intel首次将NPU加入到发烧级处理器中,NPU的引入,加上GPU和CPU的算力,最高可以达到合计36TOPS。这意味着即使用户不使用独显,仅通过处理器也可以更加高效的运行一些AI程序。
最后,本次测试的2款处理器酷睿Ultra 9 285K和Ultra 5 245K GPU-Z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