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入侵
相比已经在发展之中的感官入侵体验,空间入侵在现实中的代表就是横空出世的Google《Ingress》游戏。在科幻里则可追溯到赛博朋克小说兴盛时代。
相信大家都记得富坚义博在漫画《猎人》中创造的复杂游戏“贪婪岛”,这是一个在封闭空间里展开的真人版卡牌游戏。贪婪岛看似是虚拟游戏,需要游戏机将人传送过去,实际上这个空间是存在真实世界中,可以直接坐船到达的(旅团就靠作弊直接坐船去了)。而游戏世界则是依靠“念”能力搭建起来,玩家需要收集游戏中的卡片。卡片有不同的作用,类似万智牌。只不过主人公们需要面对面地抢夺卡牌。这也算是一种空间入侵类型的游戏,富坚义博的粉丝甚至想在现实中还原这个游戏。
斯蒂芬森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雪崩》,创造了一个更加文明和先进的互联网,叫做虚拟实境(Metaverse)。与目前的二维网络不同,它是一个三维的数字空间,像一个平行世界,人们可以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用另一个虚拟形象交流和娱乐。这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曾经的第九城市,是的,这个游戏就是根据这本书来的灵感。而EA公司更加风靡和便于操作的“模拟人生”(Sims)系列,则是一个简单和低级的版本。想象一下,如果“模拟人生”可以做成三次元的游戏,玩家们会不会沉浸在游戏里永不返回现实人生了。
Google刚刚发布的《Ingress》游戏,已经加速推动空间入侵体验的到来,玩家需要在现实的世界中移动、碰面、完成任务。这比游戏机Wii和Kinect的体感游戏的入侵要强烈得多。
生存入侵
前面所说的大多数游戏,严格来说都算是虚拟游戏,游戏里的名是“虚名”,命也是“虚命”。而生存入侵游戏,则是真的用生命在玩游戏。小说和电影里不乏此类想象,不过多是以反乌托邦的形式。
深作欣二为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大逃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类游戏。日本政府每年从全国学校随机选出一个班,将之投放在荒岛,进行生存极限挑战。学生在游戏进行前可领到一个包裹,里面有地图、粮食和武器。游戏开始后,他们需要保护自己,杀死别人,活到最后的那个将是最后的赢家。
苏珊柯林斯的畅销小说《饥饿游戏》,描写的也是类似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背景已经到了人类世界的未来,一个虚拟的国家帕纳姆国。竞技场也是类似的森林和荒原,被选出的选手全都是年龄在12到18岁的少男少女,他们需要运用种种野外技能,杀死其他选手,存留到最后。而比赛全程都将被现场直播到全国。
这类故事早有原型,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虽不是讲述一个游戏,描写的却正是远未成年的儿童们,在一个封闭的、缺乏生存条件的空间里,所暴露出来的人性之恶。即使是未经世事的孩子,也具有天生的恶。生存入侵类游戏,是强迫将人类放置在这样的空间里,加速这种本性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