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戏面临怎样的革命?
“大量的工业生产、大量的销售贩卖造就了20世纪的繁荣,人们常说这是个制造硬件、制造软件,在工厂中大量复制、然后送到人们手上的时代。然而网络的时代不需要大量复制、大量配送,拓扑学将一切都改变了,现在正像是革命前夜。事实上,大家想要的并不是大量生产的东西,而是在等待激动人心的体验和新的感动。
今后,人们会更加关注创造者和工匠们满怀心意为一个一个的个人作出的商品、服务以及娱乐内容。人类本质的感觉是用心感受的“体验”,物理的体验并不是必要的。将来的游戏机可能并不是表现图像,而是表现“体验”。通过网络能进行各种各样的“体验”,或许就诞生了新的划时代的娱乐形式。”————久多良木健 2009年BRUTUS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稍稍窥见久多良木健对游戏乃至数码娱乐的理解——带给用户以“体验”,无论这种体验是独自冒险带来的感动,还是在排行榜上取得高位以得到虚荣心的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平台无关,游戏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我们如今看到的所谓游戏格调高低之分,不过源于服务的人群和场景并不相同。用户站到“魔镜”前寻找自己激动人心的梦,能让他满意的究竟是《智龙迷城》还是《Journey》,取决于他自身的偏好和预期,其实,这种区别如果不存在,游戏的世界也就不会如此多元。
久多良木健一直主张的“将游戏机融进网络”,即是希望能将游戏终端融进庞大的网络中,因为在这个庞大的世界里,有更多满足各种玩家“体验”的可能性。因为说到底,硬件只是包裹其中无数内容的外壳,所有“魔镜”的魔力源于游戏人们凝聚在内容中的所有心血。所以真正的革命来自于:新的终端、设备以及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究竟能给 “第九艺术”提供何种可能。
显然,移动平台的兴起并不是在给核心玩家的偏好判死刑,恰恰相反,只要人们对“体验”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追求深度感情体验的作品就还会存在,并继续发展成为更加精彩的形式,这样的趋势想必大家在近几年的一些作品中已经看到了。
当久多良木先生“游戏机融进网络”的理想真正实现的时候,世界上或许已经不存在“游戏机”这个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游戏机的消失,因为那个时候,所有融进网络的终端全都变成了“游戏机”。以后的游戏,不仅会作为单纯的休闲娱乐体验更加深入地融合进人们的日常,更可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常用表达。在不远的将来,街机厅和美术馆,说不定能奇妙地融为一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移动游戏确实代表了未来方向,因为“在哪里都能玩游戏”的时代终究会到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今在移动平台流行的游戏内容就是未来游戏方向的代表。这些游戏的流行,事实上是在拉近整个社会群体和游戏的距离,也在渐渐拓宽游戏世界的尺度,曾经存在的精品并不会消失,因为玩家品味不可能倒退;各种新的形式更会层出不穷,随着玩家群体的不断扩大,游戏口味也将更加繁杂多样。
忘记媒体口中春天冬天的季节错乱吧,这些变化无论对于主机游戏还是移动游戏,都不是所谓生老病死春盛秋衰。正在到来的时代,是对游戏人们的匠人之心充满考验的时代,质量之争与从前并无不同。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说:“谁征服了游戏,谁就征服了智能机内容”。如果我们稍稍把眼光放长远来看“游戏”的定义,我们会发现,无论移动设备在未来进化为哪一种“和空气一样让人感觉不到其存在”的终端,游戏这种对人对机器都极具亲和力和弹性的形式,都蕴含了太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