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外,天文学也能成为游戏玩家可以一展身手的舞台。一款名为《Planet Hunters》(行星猎人)的游戏顾名思义,是让玩家以自己的眼睛寻找太阳系外行星。通过收集自NASA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资料,然后由计划参与者以肉眼分辨各恒星亮度随时间的变化,这些亮度变化资料将会以光变曲线显示。这对于发现行星相当有用,因为当行星从恒星盘面前方通过时,恒星光度就会下降,也就是凌星现象,一旦有玩家能够确认到足够的数据,就大有可能因此发现某颗新行星。
事实上,“行星猎人”也只是一个更大计划“宇宙动物园”(Zooniverse)的一部分,在官方网站上,这个计划多年来已经提供了大量让普通公民能确实参与天文研究工作的不同项目,帮助识别可能的外星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系分类划分,甚至设计寻找暗物质的算法,或许某些已经超出一般玩家的能力范围,但事实证明当面向范围足够大后,多少会有所收获,行星猎人计划执行至今已经分析了超过1200万笔观测资料,在2012年10月,行星猎人计划宣布该计划中两位参与者发现了一颗四重恒星系统内类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这是首次在如此复杂的恒星系统中发现有稳定轨道的系外行星。该系统距离地球5000光年,而这颗新行星被编号为PH1,正是“Planet Hunters 1”的缩写。
互联网令集体智慧得以进入科研领域,而以游戏的方式来把更多人集中到一起,让由科学爱好者或非专业人员参与进行的“公民科学”研究有了更普及有效的方式,把科幻游戏中描述的幻想一点点变为现实,这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甚至比取得的成果本身还有意义。
“大量的玩家一起合作,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开复杂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很重要的研究。”信息传播学者凯西·奥唐纳针对这一类科学游戏给出了一个很有力的评价,“通过游戏和玩家来参与科学,我们改变了科研的形式。”
5款让你进行科学研究的游戏:
《EyeWire》,游戏的目的是汇集网友的力量来绘制大脑细胞的神经元网络图。
游戏只需要玩家按照指定要求帮忙填补空白,最终通过收集的足够数据进行演算绘制结果。
《Phylo》,一个排列基因染色体的游戏,以四种色块代表DNA四种核苷酸,对比,排列,填补大量的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