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除了互联网科技股之外,生物科技股也在攀上巅峰之后遭受重创。2月底达到峰值的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至今已经下跌近20%。
而诸如Workday、Splunk 和Fireye等新一代商业软件公司的遭遇更为惨烈,跌幅都达到了30-40%左右,而中国的腾讯公司股票也下跌了20%左右,这意味着3月6日以来其市值蒸发了2483亿港币。其它科技巨头情况也可以用一片狼藉来形容:
韩国科技公司Naver股票下跌10%;
日本电子商务公司Rakuten股票下跌7%;
雅虎日本股票下跌26%;
Facebook股票下跌22%;
推特和LinkedIn的股票都从早些时候的峰值下跌了40%左右;
谷歌的股价也在一个月之间下跌了12%。
目前,市场上有两大主流观点来解释近期的科技股大跌: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高增长股票的正常修正,是健康的回调,是让这些估值过高的股票重回实际水平的一个过程。
另一个观点则没有那么乐观:如今全球的风险平衡已经扭转,克里米亚等地缘政治风险的出现,以及美联储主席换代、美国经济复苏等因素的作用,已经开始催生出了对未来利率上涨的恐慌。
然而,把这一轮科技股暴跌与此前的科技泡沫相比,可能还为时过早,英国《金融时报》引述野村分析师Eric Cha表示,“此前科技泡沫出现时,有很多公司只是将‘.com’加在了公司名称后面,投资者还并不真正理解互联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而现在,互联网产业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
文艺复兴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认为,从科技公司IPO的情况来看,今年还不算泡沫,并提供了下面这幅图证明: